1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特点
1.1 合作互补性增强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自然资源和技术发展的互补,中国幅员辽阔,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已经建立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同区域国家生产要素上有很强的互补性;②产业结构的互补,当前中国在劳动力、资源上优势较大,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阶段,中国优先发展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等都是发达国家的优势所在,因此两国可在产业结构上进行互补。
1.2 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我国政府就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我国积极寻求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与发达国家便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并相互享受贸易最惠国待遇,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此外,中国的经济势头迅猛,一直保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为双方提供了互相需要的资源,也为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1.3 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向高级化转变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包括纺织类商品、碱金属以及制品、农产品等,这些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商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对出口发达国家的商品也开始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商品,如机电设备、音响设备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原材料以及制品的比例逐年下降,从最初的原材料及其制成品合作逐渐转变为高附加商品的贸易合作,两国逐渐形成了水平分工的贸易方式。
2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逆差问题突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展,但发达国家方面在向中国出口的同时,却阻挠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在消除贸易壁垒、减免关税等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一直采取消极态度。当前的经贸结构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虽然价格低廉,但其质量较差,增值量很少,同时又要面对激烈地竞争,很容易出现贸易逆差,此外很多发达国家积极地推行各种措施保证其出口量,重视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同时注重民间贸易的发展,鼓励社会各阶层同中国进行民间贸易,利用中国经济战略调整的契机,有针对性的填补中国市场的需求,并通过有力的宣传手段,提高其出口效率。
2.2 贸易摩擦问题频现中国政府对薄弱的产业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在机电商品进口上采取了严格的审批制度,阻碍了发达国家商品的进入,而发达国家政府往往采用单面保护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的农副产品设置严格的免疫检查,并加征调节关税,直接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合作。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反倾销愈演愈烈,涉及的贸易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造成的贸易摩擦和商品反倾销也越演越烈。此外,还加强了对发达国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反倾销、反制裁活动,这对两国的经贸合作展开造成了极大损失。
3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合理解决贸易逆差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贸易逆差正在不断扩大,这对两国的贸易非常不利,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消除贸易逆差:①加强双边磋商,为双方经济合作提供理想的环境,通过加强沟通,逐渐消除双方经济合作中的贸易壁垒,对产生的分歧,即时处理;②中国自身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努力满足发达国家方面要求的进口标准,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③发达国家方面要减少贸易歧视,向中国开放更多的市场,中国产品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困难重重,而中国的产品是可以和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互补,发达国家方面要消除对中国产品的政策性歧视。
3.2 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发达国家方面要消除对中国产品设置的壁垒政策,并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为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有利条件。在解决两国争端时,要遵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同时,政府要正确引导,禁止出现低价竞销的现象。建立贸易协调机制和贸易惯例,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防治经济合作中出现的违法案件,同时设置贸易惯例,减少两国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对于出现的贸易争端要冷静处理。
3.3 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升级中国要在保持经贸合作开展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升级,具体的措施有:①实行标准化战略,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能力,包括企业的创新能力、合格认证工作、企业的争端应对能力等;②加强国家间信息交流沟通,设置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功能,了解各国的相关政策信息,同时增强人才和企业的相互交流;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机制,提高出口安全性,此外要设置技术贸易仲裁机构,促进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
4 结 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在全球经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推动双边经济贸易发展,开展经贸合作繁荣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推动力,本文就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区域合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青松 , 姜书竹 . 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J]. 浙江社会科学 ,2002(6)。
[2]隋峰燕 . 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与贸易潜力[D]. 北京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