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以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8 共7890字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体化战略的制约因素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区域极为广阔,沿线国家众多,区域内各国政策多有分歧,外部影响力错综复杂,地区安全局势不稳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宗教差异性大,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面临的制约因素。

  ( 一) 自然条件差异的制约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土地虽然广阔,但是自然条件差,高山、沙漠、戈壁阻隔了城市间的交流,各城市之间过远的距离也使得区域要素市场呈现相对独立、封闭的特点,城市间要素流动慢,而要建立跨区域的经济带,实现区域一体化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成本。自然条件决定了丝绸之路是最艰难的经济带,区域一体化也是空间跨度最大、建设周期最长、难度最大的区域一体化。

  ( 二) 各国经济体制差异的制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的各国都属于转型国家,和中国一样都是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中亚 5 国 10 多年的经济体制转轨基本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构建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框架。但是由于转型的方向、速度和深度有差异,因此各国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首先是体制方面的差异,“中亚 5国普遍注重国家在构建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借鉴和选择了德国式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而俄罗斯更倾向于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3].其次是体制转轨方式的差异,中亚 5 国中除吉尔吉斯斯坦选择了“休克疗法”外,其他 4国都选择了渐进式模式。由于各国体制上的差异,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不同,在市场一体化方面面临着制约。

  ( 三) 各国利益差异的制约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存在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国别构成、区域分布、合作范围与合作机制均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传统丝绸之路是各国合作的天然纽带,它将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联系起来,将共同利益做大做强,最终使各国从中获得裨益。但由于沿线国家条件不一,利益诉求或有不一致,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各国利益的差异甚至存在利益冲突。同时,中国和西亚由于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国家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性,整合国家利益和目标,确认共同归属感的难度较大。
  
  ( 四) 各国政策差异的制约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各国,和我国一样都是由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各国转型的进程不同、体制不同,导致政策的差异性比较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不管是在护照、签证,还是复杂的关税政策方面,都需要我们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应用方面面对一些困难。因此,这种体制和政策的差异性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制约。

  ( 五) 各国文化差异制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交汇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是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体化,各国文化、宗教都存在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制约。在文化差异背景下实现区域一体化要做到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寻求有效对策,加强互利合作,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欧亚大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欧亚大陆在这 30年分别历经了欧盟经济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在此背景下,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将迎来最佳推动时机。

  它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个经济体应该在多边或双边各个领域,以多种途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 一) 以双边促多边,逐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

  中亚国家虽然大多加入了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但是他们也非常看重中国的资金、技术和通向亚太的通道。因此,在逐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时,可以首先考虑与中亚国家进行双边自贸区谈判。在一体化建设的早期阶段,中国可以给予一些单方面优惠政策,消除中亚国家的顾虑,增强彼此的相互认同感以及相互需求的程度,为在双边的基础上促进多边自贸区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 二) 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机制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影响中国-中亚经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双方经济合作中所建立的机制还不完善,目前只是官方层面达成某些共识,但并没有在企业层面得到落实。因此,必须加强双方企业的长期合作,双方政府应进一步制定政策,向合作企业倾斜,推动双方企业合作向纵深发展,在竞争中谋求合作与发展,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合作进程。在治理机制方面,政策沟通应基于理念共识、决策共商; 在交通网络方面,道路联通应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 在制度设计方面,贸易畅通应推动关税共同、规则共议; 在金融合作方面,货币流通应规划汇率共浮、信息共享; 在文化交流方面,民心相通应追求文化共存、价值共惠。

  ( 三) 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新模式

  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建立互惠互利的创新合作模式,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产业园区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开放型合作带,不适合采取欧盟竞争导向的一体化模式,可以采取合作导向的一体化模式[4],古老的丝绸之路的繁荣来自于共赢合作的精神,新丝绸之路的一体化也需要通过共赢的努力来实现和平与安全。依靠区域主体自身的文明特点、发展特征、资源与制度禀赋的优势来形成发展的合力,促进合作导向的一体化。

  提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合作与交流,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用丝绸之路的理念和精神把区域中各种各样的合作整合起来,相互连接,相互促进,加快各自发展。

  ( 四) 做好国内政策对接,形成内外互动的局面

  在国内政策上,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予以统筹支持,努力打造西部重镇,形成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领袖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中国与中亚继续拓展区域内公路、铁路、电力、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合作,提出系统性的可操作的协调政策,双方可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和投资指南,引导企业向重点领域和优先领域投资。无论西部地区各省之间,还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都需要重视和加强政策协调,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形成合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政策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突破行政区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空间内推动资源要素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各地区经济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刘小雪。 重修丝绸之路: 迈向亚洲一体化[J]. 当代亚太,2009( 3) : 38- 58.
  [2]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 经济纵横,2013( 11) : 66 -71.
  [3]张养志,郑国富。 中亚 5 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 1) : 52 -56.
  [4]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 5) : 87 - 9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