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七台河的转型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30 共2502字
论文摘要

  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必然趋势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 70%以上的城市。据统计,我国现有煤炭、有色金属、森工、石油等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262 个,其中 69 个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已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现有矿山中,400 多座资源枯竭,2/3 已进入“中老年期”,正在加速枯竭进程。这些城市已表现出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低收入和高失业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威胁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为了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改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竭城衰”的困扰,进行经济转型是必然的选择。

  2、 七台河现状

  (1)煤炭资源日益减少

  七台河煤田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三个稀有煤田之一,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主焦煤产区和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自 1958 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开采原煤 3 亿多吨,多数矿井资源面临枯竭,除几处规模较大矿井外,其余矿井能力将以每年 30 万吨的能力递减。煤炭资源总量日益减少。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七台河市几十年的煤炭工业发展,为城市经济做出了主要贡献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破坏。长年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水质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陷等灾害;大量山体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相伴生的煤矸石大量压占土地,矿井水没有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同时,由于煤炭加工业多属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七台河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二氧化硫、烟尘及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这些对七台河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作为一个典型的煤炭城市,七台河市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于煤炭资源过度依赖的特征,在产业构成中,三种产业结构比例失调,表现出第一产业弱小,第二产业过分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煤炭采掘业占经济的半壁江山,加上炼焦、发电等煤相关产业占经济总量的 90%,非煤产业比重低,发展弱,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产业门类短缺、煤城结构性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七台河市经济发展。

  (4)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镇化质量不高

  七台河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主要以要素集聚为主,城市经济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与周边乡村的经济联系非常薄弱,缺乏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机制,对乡村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城乡缺乏统筹发展,二元结构明显。且七台河市未达设镇规模的小城镇占很大比例,这些小城镇多为农业型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落后,各镇城镇化质量普遍较低。

  (5)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引发企业破产,从业人员大批下岗,就业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全市目前仍有下岗失业人员 1.29 万人,残疾人等就业弱势群体 2 万余人,每年还有城镇新增就业 5000 余人,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 4 万余人,就业压力巨大。且下岗失业人员中有相当部分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再就业困难群体,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社会稳定压力加大,民生问题尤为显着。

  3、转型对策

  (1)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强调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对于七台河市而言,要想解决城市转型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必须不遗余力加大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与倾斜的力度。从国家政策支持中寻找七台河市的转型方向,减少转型的阻力,降低转型的成本。

  (2)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迅速培育新兴产业

  七台河的立市之本是煤炭资源,尽管可开采资源最终会走向枯竭,但若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资源而重新趟出一条发展之路并不容易,在缺乏雄厚财力支持的情况下,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接续产业成为七台河市最为现实的选择。七台河市应该依托现有资源优势通过精深加工、发展相关产业等办法,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把煤炼成焦、发成电、变成油,形成煤、电、焦、油等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链条,从而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建立完善循环型工业经济体系,搞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煤—焦—化、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煤基多联产系统,实现煤炭价值的梯级利用,使煤炭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优化,为城市转型增加物质和财力积累。着力发展风力、瓦斯、生物质、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酸、醚、烯、烃、纤维等精细化工项目;积极谋划煤—电—电石—乙炔—烃、煤—气—醇、煤秆石—建材(水泥、陶瓷、铝)、焦炭—钢铁—铸造—机械等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再次,培育壮大木制品产业集群,发展集成材、五金、玻璃、油漆、包装物等配套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食品、饲料、医药、机械制造、体育会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旅游业,以园区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

  资源型城市是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产业转型会造成大量工人下岗、转岗,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严重的还会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资源型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法律手段,明确政府和企业在资源开发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是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我国资源转型城市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应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保证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我国众多的资源枯竭城市在资源类型、发展阶段、区位条件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资源枯竭城市在转型的模式上也有很大差异,应该综合考虑国家空间规划,考虑资源、产业、环境因素,根据市场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地实现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许豫东,孙威,樊杰.我国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
  [2]刘晓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分析.管理研究,2010
  [3]张秉福.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