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发展战略和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M市作为苏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城市,其经济总量和规模一直位于全国县域经济的前列,研究M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模式为探索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本文以县域经济的一般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成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具体运用SWOT 分析法,综合分析M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条件,针对M市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旨在为M市寻找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为M市的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也可以为其他地方研究县域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M市 县域经济 发展战略
The study about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and model of M city
Abstract
Intra-county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 econom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aboutthe strategy and method concern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county economy has both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a county in the south of Suzhou, M city has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The total economic output of M city is in the front ranksamong all the other counties. The study about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and model of M city isof great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count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intra-county economies. By learning somedevelopment models used in some successful counties in China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SWOTanalysis,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condi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 city’s economy. By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bout M city, the studytries to the fi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M city. In this paper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 city areintroduced. Meanwhile, those suggestions can be provided as some references to the research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counties.
Key words: M city intra-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目 录
1.引言
1.1 县域经济概念识别
1.2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2.M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M市经济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区位优势
2.1.2 资源优势
2.1.3 人文优势
2.2 M市经济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农业发展比较薄弱
2.2.2 民营企业整体规模不大、民营资本实力不强
2.2.3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2.2.4 外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2.5 内外资企业外贸发展格局不平衡
2.2.6 工业发展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2.3 M市经济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2.3.1 经济国际化新趋势为M市对外开放提供了发展机遇
2.3.2 宏观调控新特点为M市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2.3.3 开放型经济成为区域竞争的新焦点
2.4 M市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威胁 (Threats)分析
2.4.1 周边发达县级市的快速发展对M市形成竞争的威胁
2.4.2 贸易摩擦成为出口的一大障碍,是M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2.4.3 全球经济危机对M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2.5 SWOT 分析的启示
3.M市县域经济发展略方向
3.1 M市经济发展的目标与重心
3.2 M市经济发展定位
4.M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4.1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4.1.1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
4.1.2 水稻的产业化发展
4.1.3 江苏M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领M市农业发展方向
4.2 大力实施工业化带动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4.3 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4.4 大力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带动服务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
4.5 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4.6 大力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4.6.1 大力发展开发区建设作为M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4.6.2 大量的外资工业与技术的引入是主要的增长极
4.6.3 港口建设也是M市经济发展的重点
4.6.4 M市服装城一直以来是增长发展点
5.结论
6.参考文献
1.引言
1.1 县域经济概念识别
“县”即行政区划名,包括县级市,属行政区划单位;“域”即区域,泛指地理空间。“县域”合起来即县的地理空间。“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
依据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专家陈锡文(2001)的理解,在我国现阶段,县域经济是一个复合概念:从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看,它既包含城镇经济,又包含农村经济;从经济活动的产业特征看,它囊括了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从资产的所有制角度看,它既有国有经济,又有集体经济,还有个体、私有和混合经济。
目前比较完整且权威的定义是: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再次,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1.2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十六大报告首次突破性地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县域经济”概念首次写进党的文献,其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都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内容,这表明“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换以及国家的战略部署走出“重城轻乡”的非均衡阶段,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壮大县域经济”,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已成为人们共识。在新的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一种含有多种层次、多重意义的复合型经济形式,如何冲破“瓶颈”制约,创新发展思路,是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
对于江苏而言,县域经济发展是发展江苏地区的主要内容,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而且苏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研究M市县域经济就是要根据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提出科学的发展对策,从而实现引领整个苏南县域经济乃至全江苏县域经济跳跃式发展。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政历来就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我国现有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 2861 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全国县域内陆地国土面积 874 万多平方千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2004 统计),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 94.0%;全国县域内人口达 9.16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70.9%。由此可知,县域经济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壮大县域经济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富县、富民、富财政,从而更加强国,实现经济统统筹协调发展。此外,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给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股活力,如农业稳定增长,县域中小工商业异军突起,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县域经济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防碍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县域传统农业的低效率,县域中小工商业发展不足,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等。
县域经济作为全国经济布局中发展比较滞后、经济总量和人口都占较大比例的区域经济,其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加快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以实证的方式来研究如何来壮大县域经济,主要以M市这个县级城市为例,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以及 SWOT 分析方法对一系列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M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M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沿江高速、苏嘉杭高速、苏通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和建成,M市将成为苏南交通的重要节点,必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对外交流,在提高自身辐射能力的同时,更加有力地接受来自上海等重要经济中心的辐射。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发展,M市已积累了相当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改善了投资环境,这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准备了充足条件。另外,M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历来重视科技和教育,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劳动者素质普遍较高,这为M市经济和社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此外,M市作为县级城市目前已经拥有了一所本科院校—M市理工学院,这样一所以理工科为背景的本科大学已经成为了M市人力资源的储备库。
2.1 M市经济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区位优势
1、地理优势
M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地处东经 120°33ˊ~121°03ˊ,北纬31°30ˊ~31°50ˊ。东邻太仓,距上海 100 千米;南接昆山、苏州;西连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全境东西间最大直线距离 49 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 37 千米,总面积 1264 平方千米(含长江界属水面)。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 3—7 米之间。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 261 米,长 6400 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M市境内长江岸线长 37.5 公里, 其中 23 公里的岸线水深达 10 米以上,被誉为“黄金江岸”。此外,M市港位于长江人海口的咽喉处, 其地理位置优越。
2、交通优势
水运方面,M市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苏州港M市港区,年吞吐量达 2000 多万吨,已开通国际航线 30 条,与世界 46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3 个国际港口通航通商,位居全国十大内河港口之列。目前,白茆小沙围垦工程正加紧开发,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深水泊位的建设。
公路方面,M市已建成沿江高速、苏嘉杭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市境内设 5 个互通出入口。2008 年,建成苏通大桥及南接线高速公路,市境内设M市港互通出入口,并建成苏州绕城北延线高速公路(即苏通大桥至杭州湾公路大桥通道),市境内设白茆、支塘 2 个互通出入口。十一五末,还将建成锡太高速公路(无锡市称为锡昆高速公路),市境内至少设 2 个互通出入口。到十一五末,常熟市将拥有 4 条高速公路和不少于 10 个互通出入口。
铁路方面,未来几年将修建的沪通铁路北接南通、南连上海,线路从宁启铁路南通东站引出后,经过M市开发区至太仓归庄,然后分作两支:一支沿沪太路西侧向南,经太仓浏河、曹王至罗店、杨行,接上海浦东铁路;另一支经太仓至葛隆、安亭,接京沪铁路。
2.1.2 资源优势
1、丰富的自然资源。M市现有土地总面积 1094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58531 公倾,其中水田面积 44359 公顷,旱地面积 14172 公顷。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元和塘、盐铁塘、常浒河、张家港、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等。境内动、植物和水产资源也比较多,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 800 余种,近年来又有人工饲养的北极狐、水貂等。水产有出自长江的鮠鱼、鲥鱼、刀鱼、海白虾等,出自内河的有鲫鱼、草鱼、鲢鱼、扁鱼、青虾和阳澄湖大闸蟹等。野生植物有乔木、灌木、药材、草、蕈菌等 5 大类 200 多种。人工栽培的树木有马尾松、黑松、刺槐、水杉等 300 多种。此外,尚有矿类资源高岭土、黄沙、煤、泥炭、石英砂、天然气等,但储量不多。 境内地下水分布面广,水量丰富,水质上乘,曾被广泛采用。
2、多样化的旅游资源。M市作为一座风景旅游城市。虞山风景区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自然及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现有辛峰、维摩、兴福、剑门、石洞五个游览区。山前尚湖位于城西,相传姜太公(名尚)曾垂钓于此而得名,湖面宽广,山光水色,自然景观奇美,旧有“湖甸烟雨”等名胜,现有荷香洲等佳处。沙家浜旅游区位于城南昆承湖畔,因京剧《沙家浜》而闻名全国。这样的M市依山傍水,古城坐落于虞山东南山麓,城外湖泊环抱,城内琴川古运河纵贯南北,民居枕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静谧,至今仍保持明清时的格局,古典园林点缀其中,山水城园有机地融为一体,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誉。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
3、充足的人力资源。M市的人力资源和教育方面的资源同样是很充足的。作为县级城市,M市拥有一所本科院校即M市理工学院。其前身是创办于 1958 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 1984 年建校的M市职业大学,1989 年经原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为M市高等专科学校。2001 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 年 5 月 12 日,经教育部批准在M市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M市理工学院。学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应用技术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M市理工学院为M市源源不断地提供建设M市的各种大专及本科技术人才,使得M市在人才储备方面无后顾之忧。
2.1.3 人文优势
M市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已有 5 千多年文明史。M市是 198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距今约 5500 年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钱底巷遗址、距今约 50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罗墩遗址和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吴文化遗址吴王点将台等。M市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文保单位 101 处、控保建筑 33 处,其中彩衣堂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有脉望馆(赵用贤宅)、兴福寺、言子专祠、翁同龢墓、燕园等 14 处。全市共有各类馆藏文物近 1.2 万件。
M市人文荟萃,春秋时言偃北上求学成为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位列“孔门十哲”之一。
自唐至清,M市共有进士 485 名,其中状元 8 名。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 20 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学艺术代有名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开“浅绛派”山水之先河;严澂创虞山琴派;钱谦益开虞山诗派;王翚领虞山画派;林皋扬虞山印派等等,流派纷呈,不一而足。M市人历来有藏书的传统,着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有赵用贤与赵琦美父子的脉望馆、钱谦益的绛云楼、毛晋的汲古阁、瞿绍基及其后裔的铁琴铜剑楼等等,虞山派藏书家及藏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全市公共藏书总量已达 137万册,人均超过 1.3 册,在全国县级中居于领先地位。M市的新闻出版印刷业亦相当红火,民初至今络绎不绝。被誉为“吴歌奇葩”的白茆山歌,是极富地域气息的特色文化。近年来,M市围绕“一镇一品”目标,着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着成绩,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M市的传统习俗,包括过新年、接财神、闹元宵、三月初三进香、赛龙舟、重阳登高吃糕、送灶神、贴门神、赶庙会等,都是参与人数众多的民间活动。
M市还十分重视宗教文化,除有佛教之外,还有道教、天主教等其他教派。
2.2 M市经济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M市经济发展的劣势表现为:农业经济力量薄弱,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力量不够强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改革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等等。
2.2.1 农业发展比较薄弱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民至少十年,并且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一直处于扩大状态 1。M市也不例外,目前M市的农业经济相对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全市 35 万亩水稻有 13.0142 万户种植,其中 30 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 697 户,面积 5.4584 万亩,占水稻面积的 15.6%,户均 78.2 亩,百亩以上的经营户有 147 户,面积2.4 万亩。而 30 万亩水稻则分布在 12.9445 万户种植,户均 2.31 亩。由于稻麦比较效益低,部分农户有轻商品性而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倾向,种植水平高的麦稻两熟亩均最大效益在 300 至 400 元,种植水平低的甚至亏本。M市农业的发展在整个县域经济的总量上所占比例还很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各方面的协调还不够。工业上的高度发展没能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上体现出来,说明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还不够。
2.2.2 民营企业整体规模不大、民营资本实力不强
M市民企的数量、质量虽然在省内领先,但与外省的先进个私发展县(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以M市 3000 多家服装企业为例。调查表明:第一,本地服装企业虽多,但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极少、“后备集团”缺乏、中型企业充盈、手工作坊式企业普遍存在。如M市有服装百强企业,但进入M市百强企业的民营服装企业仅有 6 家,且这六家在实力梯级结构中也存在“断层”。康博集团高居M市百强企业首位,遥遥领先,秋艳集团位居第六,其他五家位次均靠后,依次为欣格(27 位)、圣达菲(32 位)、思思(61 位)、塞里斯(97 位)。第二,缺少自己的品牌和主导产品,产业结构和产品单一、雷同,且“各自为战”。第三,资本运作单一,运作领域狭窄,资本周转率低,造成扩大再生产后劲不足。第四,缺乏创新。服装的灵魂在于创新,追求时尚,引导潮流,而大部分民企新款开发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和品位不高。如现在一些服装企业就是到广东沿海买几套时下流行款式做样品,然后“克隆”,根本没有本企业的服装设计师,创新更谈不上。如今M市真正具有国际服装品牌潜力的仅有波司登一家,而宁波却拥有雅戈尔、杉杉等一系列驰名品牌。总之,M市服装企业由“量变”到“质变”,M市由“服装大市”到“服装强市”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2.2.3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财政融资、银行融资、商业融资、证券融资等五种形式。其中企业依靠自身积累融资和向各类银行贷款融资为主要渠道。2005 年,企业为应付内部资金周转问题和扩大再生产通常倾向于银行贷款,而民营企业对贷款的愿望尤为迫切。而自 1998 年 6 月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重点撤并县以下分支机构,上收县级机构贷款权限,而中国邮政储蓄,其功能主要是吸收存款,转存人民银行。因此,四大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的快速增长并未起到给农村经济“输血”的作用。
2001 年 11 月 7 日全国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M市农村商业银行创立。理论上分析,它的设立为M市农村个私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但M市民企多为中小企业,且分布集中程度不是很高,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使得资信评估缺乏可靠依据,信用难以保证,银行难以识别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M市农村商业银行对民企贷款持谨慎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尽管政府通过合同抵押、担保、借贷、甚至行政干预等手段积极为民企融通资金,但面对日益庞大的民企群体,这远远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这也是M市和先进个私发展县(市)在总量规模、企业实力、出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2.2.4 外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从外资项目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到 91.2%,服务业占 8%。制造业中,钢铁工业及金属制品占第一位,注册外资达 7.43 亿美元,占 17.2%;电子业占第二位,为 6.09 亿美元,占 14.12 %;造纸业为 5.65 亿美元,占 13.1%;化工为 4.86 亿美元,占 11.28%;机械为 3.95 亿美元,占 9.16%;电力为 2 亿美元,占 4.64%。制造业占到 95%以上,服务业、农业项目所占比例很小。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水平能否迅速提升,对未来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增长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2.2.5 内外资企业外贸发展格局不平衡
近年来,M市外贸出口稳定发展。但占全市出口总额的一半、进出口的 60%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的。虽然自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但出口额比较小,而且绝大部分的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低,出口企业整体素质不高,龙头型的出口企业少。
2.2.6 工业发展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由于不管是民营经济还是外资的发展都集中在比较低端的产业结构中,这样产生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最突出的就是那到处可见的水乡特色-河流,都变成了黑黑的河水,再也看不到曾经清澈的小桥流水了。
2.3 M市经济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国际化的竞争,M市能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就是M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会。
2.3.1 经济国际化新趋势为M市对外开放提供了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浪潮此起彼伏,加上我国加入 WTO 的结束,开放性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更为突出,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投资结构高度化、投资载体知识化和从高到低的产业梯度转移状态,出现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的特点,服务业投资也正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这为新一轮扩大利用外资、提升外资的结构、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005 年全球纺织品配额限制的取消,中国—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广阔,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入“后配额时代”,国际间的贸易磨擦将越演越烈,为此,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3.2 宏观调控新特点为M市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来,中央进行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时间长,可能延续二至三年或者更长;二是导向性强,国家对投资实施有效而适度的宏观调控,采取有所区别的调控政策,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三农”、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能源、土地资源消耗大及影响环保的产业则加以限制;三是目的性明确。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加快发展。就区域经济而言,宏观调控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宏观调控客观上带来的消极影响将逐步释放,能源、资源紧张的局势将持续,土地、信贷从紧控制等因素对外经贸有一定影响;宏观调控又是一种机遇,M市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抓住我国服务业对外全面开放的有利机遇,促进服务业发展大提速,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2.3.3 开放型经济成为区域竞争的新焦点
开放是我国目前和未来发展的主题之一,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把开放型经济作为“龙头”经济战略来抓,这些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开发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已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显着特点。M市作为长三角的先进地区之一,应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2.4 M市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威胁 (Threats)分析
2.4.1 周边发达县级市的快速发展对M市形成竞争的威胁
M市周边的长三角的其他城市,如昆山、张家港、江阴等,还有浙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发达县级城市。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排行中,M市在江阴、昆山、张家港 1之后,后面有吴江、浙江慈溪市和绍兴等一些有强竞争力的城市在努力追赶。因此,M市既有向前进军的挑战,又有来自其他城市的威胁。
2.4.2 贸易摩擦成为出口的一大障碍,是M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如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以后,使纺织品企业生产能力得到释放,市场空间继续扩大,同时,如何应对必将出现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及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成为纺织品出口的一大障碍。面对这些贸易壁垒的问题,企业只能不断的完善自己,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和加速产业升级等。
2.4.3 全球经济危机对M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2008 年 10 月M市的科弘集团宣布破产,就是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对M市敲响的警钟,M市的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都将遇到一个寒冷的冬天。这既是一次危机,但也是一次机会,通过优胜劣汰机制,M市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快速解决一些在产业升级和产业层次提升方面的问题。
2.5 SWOT 分析的启示
通过一般县域经济理论和 SWOT 的分析,对M市的经济发展可以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首先,M市在“三农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解决,加快城乡统筹。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
其次,解决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M市是一个闻名的以民营经济发展为龙头的城市之一,但是通过 SWOT 的分析,M市的民营经济还不完整,竞争力不够强,对于民营资本的整合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是M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民营经济在带动全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工业产业升级和产品层次有待提高,M市需要对传统的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化工工业等进行整合,特别是对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要重点进行整治。把资源集中利用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去,提高资源利用,做好品牌,提升产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M市应及时抓住机会,有效回避威胁,充分发挥优势,主动转化劣势。
这样,从机遇和挑战中,寻找M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优势。从而使M市定位成商贸城市、新兴港口工业城市、休闲旅游城市的现代化综合城市。发挥M市区域经济的特色,为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起带头作用。
3.M市县域经济发展略方向
党的十五大已经提出要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强调“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十六大又强调要“善于进行理论思想和战略思维”。因此,找准定位,选择与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 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3.1 M市经济发展的目标与重心
2008 年最新全国百强县排名:M市位列第四,仅次于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
M市目标要冲到前三位,M市未来的发展方法是做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经济发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M市经济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要坚持速度质量同步,着力转变增长方式,继续实施工业经济“333”工程,着力培育“百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全面落实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
二要坚持外资民资齐上,着力提高开放水平,在保持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外资质量,继续倾全市之力支持“三大板块”发展,推动其由带头发展向带动发展提升,同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三要坚持城市农村互动,着力完善城市形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四要坚持开发保护并重,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推行集约型生产方式,推进环保设施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争创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迪拜奖”。
五要坚持富民安民共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要做这五个方面才能做好可持续发展是目前M市经济发展的趋势。然后,在稳定持续的发展基础上,追求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3.2 M市经济发展定位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大市场、大城市"的新优势,把M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和谐城市。
4.M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4.1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对于农业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方面。科学的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施,集中力量发展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园。因此,发展县域经济首先就是要发展现代化农业。
M市也已经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但要要必须坚持下去:
4.1.1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
在“十五”期间,M市农机化总投入6000 多万元,农机结构不断调优,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未来,M市需要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积极发展谷物低温烘干、精米加工、微耕、渔塘增氧、畜禽养殖、高效植保机械和果蔬保鲜设备。二是建立联合收割机的报废更新机制度。逐步更新现有的联合收割机,形成长效的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机制。三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到“十一五”末使全市水稻机械化收获和种植水平达到 90%和 75%,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林牧渔蔬生产的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四是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户和专业服务组织,使农民能享受到从耕翻到收获的社会化服务。五是建立一支技术水平好、热心为农民服务的农机手队伍。
4.1.2 水稻的产业化发展
M市实施水稻产业化,有利提高水稻规模效益。规模种植户扣除亩均 200 元左右的土地租金后,效益同样可以达到 300 至 400 元,如果将产业链由卖谷延伸为卖米,则收益更高。水稻产业化规划面积扩大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将会得到增强。
近年来,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三农”工作,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从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出发,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稻麦两熟各项补贴亩均达 100 多元。
实施水稻产业化,农户承包一定数量土地,政策补贴收益动力能激发农民种粮的活力,挖掘稻麦增产潜力,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4.1.3 江苏M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领M市农业发展方向
2001 年 9 月 3 日,"江苏M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江苏M市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
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将得到同步推进。同时这样不仅可以使得M市农业经济走上一个心得台阶,还可以带动中小工商业的发展。
4.2 大力实施工业化带动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并不是在全国的每块土地上都要上工业项目,建城镇。应该说,全国每个地区的社会公民应该享有社会文明差异性不大的权利。?因此,针对全国所有县域(或城区),无论经济强弱,以居民收入为基础,结合居民消费、储蓄和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反映富裕程度的监测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M市的县域经济要科学发展。M市的县域经济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也是M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同时县域经济还要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县域经济不仅是中心城市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区域经济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对M市的经济可以保持稳定发展,同时走“生态化”道路可以让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持M市的竞争优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是中国县域经济中的一种典型。
4.3 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加快M市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使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均等的服务,享受着同样舒心幸福的生活。全面建起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把大量的城市优质社会事业资源走进了农村。城镇化是县域的城市化发展,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城市经济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给整个县域经济带来活力。因此,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4 大力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带动服务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充分发挥M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可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从而带动M市服务业的发展。以此促进M市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全力抓紧实施状元堤、环湖北路、围垦工程等在建项目的进度是M市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心,全面开展体育公园项目设计,抓紧实施 14 座入湖闸门、环湖南路建设。重点抓好水域面积 18.5 平方公里,规划面积 34.2 平方公里的昆承湖生态治理和旅游开发工程,力争到完成状元堤、状元文化园、言子堤、言子文化园、入口公园、体育公园、环湖路、温泉度假村等工程项目,并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引进一批优质民资、外资项目落户,争取用 5 至 10 年时间,把昆承湖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水上度假、康体运动、科普教育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型景区,使之成为M市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M市旅游业还应将充分发挥M市旅游产品多样、设施配套齐全、节庆活动丰富、适宜休闲度假的优势和特色,主攻国内市场;充分利用沙家浜红色旅游的功能,发挥其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高品牌优势,突出红色游发展主线;充分利用蒋巷新农村示范作用,旺桥农业生态资源和梅李生态特色种植等优势,尽快形成一镇一品,错位发展。
4.5 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活力的标志,对M市而言,民营经济是M市经济的一大特色,其本身是M市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M市的民营经济在市场地位和产业层次上都不在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是只在中低水平 ,民营经济力量还不够完整和强大。因此,M市政府需要对民营经济大力支持。
第一、政府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确立民营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对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型、外向型方向发展。
第二、政府加大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完善多元化创业投融资体系,增强各类创业载体功能,使民营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与其他企业同等的待遇。
第三、政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对民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打造一支与国际接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第四、改进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管。依法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管理监督,通过行业协会对企业实行间接管理。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4.6 大力实施增长极发展战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整体经济协调、统一、稳定的情况下,需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经济。正如“经济进步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同时出现”1,因此,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有一些特别集中的发展对象,就是增长极。增长极具有扩散效应,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可以对区域内其他部分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2这样,M市需要发展它的一些增长极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是M市的经济增长极。
4.6.1 大力发展开发区建设作为M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M市目前拥有两个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即M市经济开发区和M市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08 年 1 至 7 月份,实现注册外资 3.03 亿美元、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到账外资 1.06 亿美元、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完成工业产值 51.9 亿元、同比增长 60.5%,实现一般预算收入 4324 万元、同比增长 2.6 倍,提前超额完成目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4.6.2 大量的外资工业与技术的引入是主要的增长极
外资工业也日渐成为M市最主要的增长极。截止 2007 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 306 家,这些企业去年的工业总产值增幅居全市各种经济类型之首,外资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量贡献率达 63%。
4.6.3 港口建设也是M市经济发展的重点
港口已经成为M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速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运作效率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M市港需要把握国内拉动内需给港口发展带来的机遇,利用M市港现有的货种特色优势、长三角区域重要进出口中转港和华东地区重要进出口集散基地的集聚辐射优势,加大港口码头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港口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4.6.4 M市服装城一直以来是增长发展点
M市服装城是M市中小工商业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纽带,是M市最有特色的经济代表。继续稳定的发展是M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5.结论
通过以上对M市经济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要持续发展M市经济,使其长时间在全国乃至全球拥有竞争力,M市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大港口、大交通,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茁壮成长、这样才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其中三农问题是首要问题,M市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来发展现代化农业,还有M市在新一轮的工业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努力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大力扶持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并着力培育光伏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出M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增长极。
通过上述战略的实施,M市将可成为商贸城市、新兴港口工业城市、休闲旅游城市的现代化综合城市。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M市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政策方针,不断的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为率先完成小康,率先构建和谐,率先达到富民强县、富民强国,做出贡献。
6.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2]弗朗索瓦·佩鲁。《增长级概念》,《经济学译丛》1988年第9期
[3]成思危。《要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www.china-county.org
[4]程必定。《区域经济学-关于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5]陈锡文。《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www.ching-county.org
[6]朱舜。《县域经济学通论-中国行政区域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7]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8]C.哥尔。《增长极概念及初始意义》,《经济学译丛》1990年第三期
[9]刘副刚。 《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6年12月
[10]A.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11]凌耀初。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
[12]沈山, 安宇。 《江苏省区域经济战略演进与空间组织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5, ( 1)
[13]张茹。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7
[14]刘国祥。《加快港口建设为M市经济发展服务[J]》。 中国港口, 2003,(03)
[15]杨升华。《紧紧围绕五大目标,加快发展M市经济》,中国改革2001年第8期
[16]《M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17]M市政府网http://www.changshu.cit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