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赏识教育”,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孩子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用“欣赏”和“爱”的眼光去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赏识和赞扬的教育,其本质是“爱”,其实质是“尊重差异”.其表现形式就是认可,表扬或夸奖,其途径是赏识孩子、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过程,其基本方法是尊重、激励、理解与包容。
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和管理孩子的手段运用于教学和平时的日常管理过程之中,它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好孩子的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激发孩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信学习的参与度和效率,转化后进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融洽、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善于学会赏识孩子的成绩与优点。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家长与教师就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与尊严,使其更有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其成为孩子学习、进步、做人、做事、成功、成才的内驱力,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对孩子的成绩与优点视而不见,漠然置之,或者是轻描淡写,孩子就会很失落,很扫兴,很尴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绩,孩子都会非常在意,甚至非常计较,其实也是,孩子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见证着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小小的表扬与鼓励,才开启了孩子心智的大门,从而扬起了他们成功与成才的风帆。相反,愈是经常得不得鼓励,经常受到批评和训斥的孩子,其行为习惯和成才轨迹愈是反复无常,波动较大。
导致心理逆反的有之,孤独无助的有之,自暴自弃的有之,破罐子破摔的也有之。
其次,要学会赏识孩子的缺点。
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欣赏优秀的孩子并不难,难的是去如何欣赏顽劣的孩子,这对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磨难”,更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家长与教师一定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求全责备,要求苛刻,要有仁爱之心与包容之心,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厚此薄彼,一刀切。俗话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都是优点,也不可能都是缺点,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不能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不放,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劈头盖脸,声色厉俱的指责和训斥会让孩子更加没面子。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会丧失学好的动力,迷失自我,产生逆反,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相反,如果对孩子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很委婉的指出其还存在哪些不足与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服之以人,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甚至会在内心深处感激你,感谢你。这样,他就会很理解,很配合你的良苦用心,那你也就达到了你的真正目的。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好心干了坏事。多年的实践与经历证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骂出来的,原来,我们班级就有这么一个学生,生性顽劣,成绩较差,不但自己不学习,还经常影响和骚扰别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不但家长,老师不喜欢,学生肯定也不会喜欢,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后来,通过观察和了解,这个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比较义气,爱劳动等优点,在以后的管理中,我就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再像以前那样,抓着小毛病,小辫子不放,而是经常给他提供一些展示和“显摆”自己的机会,发挥其长处,体现自己的价值,对其取得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也不失时机的在班里大肆表扬,积极引导,果然奏效。后来,他的行为习惯有了颠覆性的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惊人的提高。
再次,赏识教育还要讲究恰当的方法与技巧。
作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缩小差异,不能总是拿着自家孩子的缺点与人家孩子的优点比,相反亦然。要学会赏识,学会包容,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公正客观,讲究艺术。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从而激发其求知、进取的欲望和潜能。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包容和承认孩子的缺点或不足,让学生时刻真切地感受到我还行,我能行,我一定行。而不是让孩子在自暴自弃中消沉。
当然,它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门技巧与艺术。能否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还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成才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