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懈地获取成功,抓大放小,有时候说些善意的“谎言”也是美丽的。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内心深处。”
关键词: 赏识教育; 班主任工作; 班集体;
数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班级,需要有热情、有爱心、懂得欣赏学生而又不偏心的班主任,他(她)能对学生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及时调整目标,实施赏识教育。通过赏识教育,我所带班级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实施赏识教育的做法,我认为注意以下几个特点尤为必要。
一、目的性
培养班集体就是要引导学生共同努力达到预定的目的。好的班集体是在实现一个个激励性目标,从而实现班级总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
班集体是由一个个活灵活现、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组成的。老师大都以学习优劣把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一个学习上的优等生可能是体育上的后进生;一个能力强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是学习上的优等生。然而,我们班级期望目标是勤奋、好学、共同进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爱心分给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与苦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赏识教育目的要因人而异。例如,“优等生”因学习成绩优秀经常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将他们看作掌上明珠、希望之子,更有甚者,对他们偏爱有加。出现问题时,老师爱屋及乌,常常选择性忽略,用很多借口为他们开脱,让他们恃宠成娇,使优等生有恃无恐,缺点和不足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反思,迷失了自我。2016年10月我班有位同学出现了早恋,上学期获班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她,这学期暗暗喜欢上了一个优秀的男孩,以至于上课经常走神,成绩直线下降。怎么办呢?我想起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中学生恋爱是一个现实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用不着抱什么神秘的态度。于是我慢慢地开导她,帮助她分析原因,我先肯定她眼力不错,并告诉她那种恋情很正常,不必自责,我十分严肃地告诉她:从现在起,你只能拼命地学习,充分显示自己的实力,才能缩短与他的距离,弱化“早恋”并不断鼓励,这名学生提高认识后考上了重点本科。中等生因为在班里平平常常、不声不响,既不讨厌也不出色往往被忽略。而我总是不断给中等生加油,经常找他们谈心,举一些中外教育史上“中等生”成为英才的例子,并尽可能在班级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斗志。对于“后进生”用对待优等生的态度多表扬少指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态度鼓励他们前行。
二、艺术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赏识教育也要从实际出发,适时适地表扬,能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强化学生优点的作用。表扬是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优秀学习成绩给予的肯定,部分学生喜欢在公众场合被表扬,其他人就不喜欢当“出头鸟”。因此,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尤其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多当众表扬外向型的学生,单独和内向型学生交谈并予以肯定,甚至写一些肯定的评语,对优等生多私下表扬,对“后进生”多公开表扬;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情况,干部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等同视之。只有区别个性,分时机和场合进行赏识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要及时寻找问题的根源,捕捉赏识教育的时机、场合,激励学生一次次追求成功并取得成功。开始,我对某些同学的成功要求是不怎么高的,其实赏识教育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渐变过程,初衷是在于激励学生不断获取成功。
三、科学性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更不例外,教育者应坚持耳熟能详的“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的教育理念。但赏识教育要有科学性,不是对学生表扬鼓励一番就完事。赏识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具体要做到:
(一)表扬、鼓励的内容对象要广,要分类进行
一些教师的表扬仅局限于赞赏考试获得高分的同学,却较少关注那些细微的进步。鼓励后进生历来是职业教育中倡导的,我和任课老师都特别关注他们,哪怕稍有进步都给予表扬。当然表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上点滴的进步、思想素质的些许提高,哪怕偶然的闪光点,老师都能用“做得对”“干得好”“有道理”这类口头赞赏,也可以用微信、目光、首肯示意等表示赞赏和肯定。在阶段性总结时对落后的学生的微小进步予以公开表扬,形式可以是一张奖状、一份礼品、一张喜报,并告知学生家长,长而久之,一次次的肯定就成了学生成长的加油站。每个学生身上总有闪光点,问题在于发现、在于肯定。当同学们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和成绩时,不仅信心倍增,也懂了不要老盯着一个人的缺点,而要以欣赏、肯定的目光看待他人。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谦让蔚然成风,全班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要及时调整目标,分阶段推进
一个人追求目标的强度与实现目标的价值是成正比的。好的适合学生的目的应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时时指引着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别忘了及时调整目标。家庭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赏识教育是一种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尝什么甜头?成功的甜头。小孩子都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有了信心才会感兴趣,才会去努力的。由此可见,目标的设置要分阶段,我们要设立一个长远的目标(人生理想),在前进的道路上设立中期目标,每一个中期目标还要分若干个短期小目标,短期小目标要定得相对低一些,容易达到,要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实现了几个小目标以后,他就会发现,他已经实现了一个中期目标。同样,当几个中期目标实现,他会惊讶,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当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树立起“我还行”的信念,并会为此付出辛勤的汗水直至实现人生的理想。
赏识教育有显而易见的阶段性、持续性,还有明显的升华性;换言之,前一时段的成功往往为后一时段计划制定奠定基础,而后一阶段的目标是前一阶段成功的升华和提高;表扬不是终结,教师仍需做“皮格马利翁”,继续对学生提出要求和期望,老师良好的希冀,是“一口光明的激励之钟”,是学生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外因。老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应针对学生实际、为学生制定新的奋斗目标,学生会因此受到激励,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发现闪光点、培养成长点、合理评价成功
后进生缺点再多,也不可能没有优点。班主任应从发现学生闪光点入手,并逐步巩固加强,旨在让学生逐步克服缺点。我们要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善于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优势,不断鼓励加油,让它成为学生发展的“发动机”;要了解学生成长中的特点,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要总把A生与B生横向比,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与自己纵向比,自己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样,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逐步发展,从而增强信心和力量,使得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充分体现教育宗旨和真谛:培养人、改造人、塑造人。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帮助孩子一次次取得成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建设需要各级各类人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尊重的,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就是对社会有用的。
总之,赏识是教育原则,也是教育艺术,而教育的科学性最强,我们要多用赏识。诸多教育实践证明,责其十过,不如奖其一长。有时候真实的“谎言”能发挥无法预料的作用,学生会从老师的赏识中获得动力,取得更大的进步。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而我想说:你的“谎言”里有霍金,你的赏识里有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