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 食品设备与环境
食物的准备和储藏、碗碟清洗、食物供应所需要的充足设备和空间是高质量的食物服务的基本保障。幼儿园首先应完善食品卫生条件,应对食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工艺流程,配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和用餐等场所。最后,应对餐具、饮具等进行有效地分类摆放,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涤与消毒剂对其进行彻底地清洗与消毒。
(二) 食品供应
选购安全、卫生的食品,并对其进行合理地贮存与加工是保障幼儿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1.食品采购
为保证幼儿园食品的质量,采购人员必须从持有 《食品生产许可证》 或 《食品流通许可证》 等有资质的食品生产单位购买食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票索证,同时做好食品采购与验收记录。
2.食品贮存
合理、有效地贮存食品有利于避免被不洁、有毒、有害物品污染。
因此,首先应保证食堂工作人员按规定将食品、工具、容器分类及定位贮存。其次,应确保工作人员标注食品的保质期,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再次,应要求工作人员将食品、半成品和熟食贴上标签并分柜存放。最后,应监督工作人员不能将有毒、有害以及自己的私人物品存放在食堂。
3.食品加工
食品原料的新鲜洁净与否直接影响到食物的质量及安全。因此,首先确保食堂炊事员不加工或使用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再次,要求炊事员不直接提供未加热的食品以及制作和提供冷荤凉菜。最后,应保证炊事员使用正确的方法对食品进行烹调加工,尤其是四季豆,豆浆等食品必须做到彻底烧熟煮透。
4.食品留样
为针对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做到有据可查,能够尽快报告是否是由于饮食而引起的疾病,幼儿园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留样食品应当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且每样品种不少于100克以满足检验需要,并做好记录。
(三) 食堂从业人员
食堂从业人员是保障幼儿吃的舒心、放心以及最大限度的降低食品安全隐患最重要的软件。因此,幼儿园应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其首先应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其次,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使其取得健康证明后才可参加工作。再次,若是发现食堂从业人员与分餐人员出现咳嗽、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该立即制止其继续工作。
二、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
幼儿园管理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应强化食品安全意识,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防患于未然,避免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应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 《食品安全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安全责任制,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等。
(一)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责任不明和管理不善往往是造成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幼儿园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责任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度要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工作的内容、责任人和奖惩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做到责任分明、管理科学、奖惩分明。幼儿园可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食堂关键环节的控制与监管,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以了解食品安全状况,做到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 建立健全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与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是针对潜在或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该预案一般是确保在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能力,高效、有序地组织抢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可能性,减少幼儿园的财产损失。
同时,当本园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事故且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感
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该随时督促食堂工作人员注意食品安全工作,并利用会议等各种形式定期对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使他们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心与能力。只有幼儿园所有员工都对食品安全多一份责任心和细心,才可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概率。因此,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