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食品安全论文(热点研究8篇)之第七篇
摘要:公安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强与弱直接关乎其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了解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在调查过程中围绕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学习安全、执法安全、法律安全以及心理安全意识等而展开, 调查结果显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总体良好, 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1]学生安全毫无疑问的是校园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与普通大学不同, 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是大学生, 还是预备警官, 在毕业后更将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警察, 肩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与此同时, 不得不承认的是, 警察毫无疑问的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危险职业, 2010年至2014年5年间, 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22870人, 其中因公牺牲2129人, 因公负伤20741人, 多么可怕、多么高危的职业。为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未来的人民警察的自我保护意识, 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警察伤亡, 从学生时代抓起是根本。为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必须要查清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 只有这样, 才能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施教, 使广大学生意识到存在的诸多危险, 并能够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身安全系数。
1 调查内容、方法及对象
所谓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主要有两个方面, 即其作为一名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安全意识, 此之谓共性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就是指其作为预备警官所应该具有的安全意识, 此之谓特有安全意识。共性安全意识主要是指所有院校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学习安全共五个方面的意识。特有安全意识主要是指作为公安院校大学生所特有的执法安全、法律安全以及心理安全意识三个方面。本调查研究正是建立在此概念范畴基础上以公安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为出发点, 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学习安全意识等五个方面基于大学生之身份的安全意识以及执法安全、法律安全以及心理安全意识等三个方面基于预备警官之身份的安全意识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本调查研究主要采取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法, 调查对象为中国刑警学院在校学生, 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专业学生, 共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问卷392份, 有效问卷385份。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公安院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在校内外就餐意愿、校外就餐的频率、卫生条件、价格、正规程度以及网络购买食品的种类、价钱、渠道等展开具体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周一至周五所有学生均在校内就餐, 95%的学生表示在校内就餐安全卫生, 但也有5%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在校外就餐, 尽管校外小饭店卫生条件差, 但菜品口味好, 且经济实惠, 但囿于警务化管理规定的严格而不得不在校内就餐。94%的学生周末在校外就餐。关于校外就餐食品安全的问题45%的学生表示已经意识到小饭店、路边摊子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但基于味道、价钱等因素的考量, 还是选择小饭店或路边摊子就餐, 尤其是早餐。55%的学生表示宁可价格高些也会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18%的学生会通过网购的方式购买食品, 购买时所考量的因素主要是价钱是否便宜、商品评论如何等, 而很少会去关注商品生产厂家、添加成分以及生产日期等。结果显示, 公安院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令人堪忧。
2.2 公安院校大学生环境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在生活、学习环境中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而展开。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在财产安全方面意识薄弱, 究其原因在于在校内发生财物丢失的现象很少, 且认为大家都是穿着警服的人怎能执法犯法。98%的学生都能意识到生活、学习环境中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故在安全用电方面都能够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 并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各种逃生技能。结果显示, 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环境安全意识还是应当肯定的。这主要与公安院校大学生课程设置有关, 公安院校理论教学课程多是基于《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而进行设置, 因此广大学生对于犯罪以及防范犯罪有着较深刻的认识, 由此也导致了财产安全意识薄弱但人身安全意识较强的现状。
2.3 公安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的个人网络信息及财产而展开。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有着强烈的网络安全意识, 在各专业中, 以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学生最为突出, 大三、四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于大一、二学生要强烈得多, 达到100%, 这应与其所学专业知识有着莫大关系。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学生之所以突出, 主要与其课程设置有关, 这一专业教师多是围绕计算机犯罪而展开教学工作, 对于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三、大四学生之所以要比大一、大二学生强, 既得益于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 更得益于专业教师日常授课。
2.4 公安院校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的出行安全而展开。调查结果显示, 97%的学生认为出行过程中是安全的, 对于潜在危险如交通意外事故等意识程度不足, 92%的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打车及黑车所存在的潜在危险, 这其中男性学生并不认为这个潜在危险能够对自己造成现实危害, 究其原因在于自身系预备警官, 认为即使危险出现自己也能够应付, 而98%的女性学生认为一旦这种潜在危险出现自己并不一定能够应付, 尽管自己也是一名预备警官。
2.5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87%的学生认为学习过程中并不存在任何潜在危险, 5%的学生认为有但并不能确切指出危险在何处, 8%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在个别课程诸如查缉战术、擒拿格斗、射击、警犬训练等课程中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 总的来说学生认为上述课程中危险程度由高至低其顺序为:射击、查缉战术、警犬训练、擒拿格斗。极个别学生能够意识到除此课程外如现场勘查等依然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对于这一方面, 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未能意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于其自身安全并不利, 毕竟, 诸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危险一旦发生, 对于学生人身安全来说, 将是极大的伤害, 如在警犬技术训练过程中, 就曾多次发生过学生被警犬咬伤的现象, 在擒拿格斗训练过程中, 亦有学生发生骨折、被“对手”打伤的现象等。
2.6 公安院校大学生执法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日后学生成为正式警察其在执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潜在危险而展开。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预备警官成为正式警察后其人身将面临着极大危险这一残酷的现实, 所有学生均能够意识到。但大一新生是一种盲目的意识, 大二、大三、大四则要越来越清晰, 尤其是大四学生在经历了公安实践锻炼后, 对于现实工作中所存在的危险能够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学生专业的角度看, 刑侦、禁毒、治安、警犬技术等专业学生这种执法安全意识要强于其他专业。
2.7 公安院校大学生法律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日后成为正式警察基于自身对于法律的理解及适用过程中所将面临的各种潜在危险而展开。调查结果显示, 97%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警察执法环境在发生变化,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 还要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权利, 此乃人权之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能够意识到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各门法律知识, 只有对自己的“武器”——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充分了解, 才能够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
2.8 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少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隐患。心理的不健康, 易导致其在校期间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近年来偶见报道有大学生出现自杀倾向并付诸实施的现象, 这于学生个人、学生家庭、学校而言, 都是极其不利的, 更何况, 一旦这种隐患得不到清除, 难以保证其日后成为一名正式警察后能够坚强地面对各种压力。因此, 教师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专业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 防止这种现场的出现、恶化甚至是发生。
结语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 绝大多数公安院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但尚有一小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乎其健康乃至生命。公安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警察队伍流血牺牲事件的多与少。以女大学失联为例, 有学者指出, “安全教育的缺失应该是导致失联悲剧频频发生的最深层问题”[2], “安全意识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的前提, 保证高校大学生安全, 首要在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3], 因此, 为保障学生安全, 降低警察伤亡, 应在其学生时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陆士桢.世界各国、各地区校园安全建设经验借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 (4) .
[2]马振超.从女大学生失联看当前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 (1) .
[3]薛立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