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报》(ISSN 1674-3466, CN 11-5705/Q)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967)。我刊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系统评述国际植物科学最新进展为基本定位,发表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原创性的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接受的稿件如下: (1) 植物学各研究领域的中文原始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和快报; (2) 具有新观点和前瞻性的专题综述(暂不接受英文稿件)。栏目设置包括主编评述、热点评、术语论坛、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作者在投稿时请根据所投稿件内容确定栏目, 并按照各栏目文章的撰写要求及体例(详见我刊网站论文模板)进行格式规范(特别提示:组织培养类文章请作为“技术方法”栏目投稿, 着重叙述所采用的方法和材料, 简单叙述结果)。编辑部收到稿件后, 首先进行稿件内容和格式方面的初审, 如文章格式不符合我刊要求, 在送审前会进行格式退修。
1 稿件的评审、录用和发表
除特邀稿件外, 自然投稿均需送两位审稿专家外审(单盲), 之后编委会对稿件进行终审, 编辑部在 3 个月内将稿件处理结果通知作者。对于决定录用的稿件, 我编辑部将以尊重其科学内容为原则进行修改润饰, 以增强其可读性。稿件一般按其接受日期先后顺序发表。 对于审者评价较高, 代表学科前沿的优秀稿件优先发表。
2 撰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投送我刊的所有稿件应遵循以下原则。研究类文章必须是未经出版, 并具有原创性。综述类文章要结合本人研究工作全面综述目前此领域内最新进展, 或者文章主题有特殊意义。我编辑部不刊登译文类文章。
2.1 投稿
(1) 点击作者投稿/查稿(首次投稿请先注册,获得用户名和密码), 然后依据提示提交稿件;
(2) 作者录入投稿信息时须提供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特别是E-mail地址)。稿件入库后, 投稿系统将自动给每位作者发送投稿确认函;
(3) 投稿时可附言说明: 文章在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或创新性; 建议的审稿人(3–5 人)(附单位、通讯地址、邮编和E-mail地址)及需回避的审稿人(最多3人);
(4) 请登录我刊网站下载版权转让协议, 签字盖章后, 邮寄纸质版至本编辑部,以便备案。
2.2 稿件撰写要求
用中文撰写, 并按照以下顺序编排: (1) 中文题目; (2) 中文作者姓名; (3) 作者单位名称; (4)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5) 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及编号(脚注); (6) 正文(包括图和表);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非必需); (10) 英文题目; (11) 英文作者姓名和单位; (12)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题目 应简洁明了, 突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不超过20个字)。
中文摘要 摘要中要概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 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 并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摘要中不要标引参考文献。中文摘要应通俗易懂, 350字左右。英文摘要力求更详细描述结果。
关键词 3–5个, 据重要性排序,英文关键词调整为与中文关键词对应顺序。
参考文献 择主要列入, 正文采用“著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如下:
(1) 仅有1位作者的文献
示例: (王晓刚, 2000)、(Smale, 2001)或者王晓刚(2000)、Smale (2001)
(2) 有2位作者的文献
示例: (于江川和武维华, 1999)、(Clough and Bent, 1998)或者于江川和武维华(1999)、Clough和Bent (1998)
(3) 有3位及3位以上作者的文献
示例: (王晓刚等, 2000)、(Moore et al., 2001)或者王晓刚等(1999)、Moore等(2001)
(4) 同一作者文献在正文中同一处引用(用逗号分开, 并按年代由远及近排列)
示例: (王晓刚, 1999, 2000, 2001)
(5) 作者和年代均相同的不同文献(年代后以a、b、c等区分)
示例: (申业等, 1986a, 1986b)
(6) 不同作者文献在正文中同一处引用(按年代由远及近排列, 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
示例: (李荣等, 1985; 刘珈, 1990)
文后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文后文献按照中文(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排序)、中文译著、日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排序)和西文(按第一作者的姓氏字母排序)顺序编排。著者需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西文期刊名缩写并斜体。
(1) 期刊
连续编码期刊
刘秋华, 罗曼, 彭建宗, 王小菁 (2015). 水稻OsGASR4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 81–86.
Wang J, Xia HJ, Zhou C, Yang HY (1997). Establishment of a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artificial germination and in vitro pollination with de-exined pollen in Nicotiana tabacum. Acta Bot Sin 39, 405–410.
非连续编码期刊
李磊, 李栋, 方旭东, 李贤宇 (2016). 南果梨贮藏期果皮超微结构变化与褐变的关系. 食品科技 (9), 60–64.
倪福太, 李长有, 王占武, 刘强 (2012). 四种松属植物叶的抗寒抗旱特点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2), 110–112.
(2) 专著及其析出文献
潘瑞帜 (2004). 植物生理学(第5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pp. 232–245.
林泉 (1998). 色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见: 许智宏, 刘春明主编. 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p.107–119.
秦仁昌 (1959). 中国植物志, 第2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p. 207–246.
Phillips SJ, Whisnant JP (1995).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ragh JH, Brener BM, eds. 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nd edn. New York: Raven Press. pp. 465–478.
Yan YH, Qi XP, Zhang XC (2013). Dennstaedtiaceae. In: Wu ZY, Raven PH, Hong DY, eds. Flora of China, Vol. 2?3. Pteridophytes. Beijing: Science Press;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pp. 147–168.
(3) 论文集和会议录
诸燕, 斯金平, 张爱莲 (2009).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研究. 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植物学会. pp. 66.
(4) 译著
Sambrook J, Russell D (黄培堂等译) (2002).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p. 672–675.
(5) 专利文献
刘宣雨, 赵利铭, 刘树君, 宋松泉 (2010). 甜高粱组织培养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中国专利, ZL 200910244634.0. 2010-07-07.
(6) 学位论文
吴靖宇 (2009). 云南腾冲上新世团田植物群及其古环境分析. 博士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pp. 1–121.
(7) 网络期刊论文
Walls SC, Barichivich WJ, Brown ME (2013). Drought, deluge and declines: the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extremes on amphibians in a changing climate. Biology 2(1), 399–418. [2013-11-04].
http://www.mdpi.com/2079-7737/2/1/339.
(8) 网上数据库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Version 1.1.
http://dublincore.org/documents/2012/- 06/14/dces/.2012-06-14.
(9) 标准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6-1995.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pp. 2–3.
2.3 格式规范
计量单位 使用参见《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时间单位: 秒、分钟、小时、天(正文中用中文表述, 表格中用s、min、h、d)。
缩写 缩写词首次出现时, 请给出其英文全称, 之后均用缩写。
化学试剂 均用普通名, 不用商业名。
拉丁名 研究论文中首次出现的种名、属名, 请括号注明其拉丁名, 并核对无误。
遗传学术语 应使用标准的遗传学术语。请参见 Trends in Genetics (Elsevier Science, 1998) 。
图和表 图、表按照在文中出现的顺序, 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图与表内容切忌重复。图题、表题尽量详尽, 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应以读者不读原文也能看懂为原则; 图题、表题及图注和表注均需中、英文对照。表一律使用“三线表(无竖线)”。所有缩写和所定义符号应在图注和表注中予以说明。P差异性检验应以 * 、 ** 和 *** 标注, 统计指标如 SD 或 SEM 应在表头中写明。
图半栏(≤8 cm )或通栏(≤17cm )排版,高不超过19 cm。请用计算机绘制线描图并请提供.tif格式图片文件, 分辨率为1000 dpi。坐标轴、函数线及误差线等线条均为0.75磅, 不加粗。图中的文字以及图注的字号为 8 磅(非加粗)。照片图应使用清晰的原照片(分辨率为500 dpi), 多个照片应制成图版, 图版内各小图请用大写英文字母(放于各小图的左上角)连续编号, 字号为 10 磅(加粗)。缩放图需在图和图注中标明比例尺(Bar)。综述类文章需用中文表述图中的内容(无法用中文表述的除外)。研究类文章则仅用英文表述图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