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学术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封面1-3个月快速审稿
03-20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 Universitis Medicinalis Anhui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医学类期刊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出版地方:安徽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邮发代号:26-36
  • 创刊时间:1955-01-0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16开
复合影响因子:0.769
综合影响因子:0.629
所属分类:医学类期刊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社详细信息
  • 杂志社主编:曹云霞
  • 杂志社邮编:230032
  • 杂志社地址: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国家级期刊
∷保证正规期刊∷ ∷保证客户隐私∷ ∷保证安全付款∷ ∷发表失败退全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着名妇产科学和生殖医学专家曹云霞教授。
  
  《东南医刊》和《新医药》时期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出版《东南医刊》,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与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会志及社会医报三志合刊发行,定名《新医药》,月刊。发起人:陈方之和校董汪企张先生。抗战后期中断。
  
  《安徽医学院院刊》时期   1955年6月1日,主办医学学术性期刊《安徽医学院院刊》,为内部资料。当期由院党委书记李广涛同志致发刊词。由江晦鸣同志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筹建编辑室并主持工作,当年共出版2期。1956 年出版了1-2两期合刊(总第3期),后中断。
  
  《安医学报》时期   1958年,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了《安医学报》,定为季刊,当年为第1卷。第1期由党委书记陈韧同志致发刊词。至1964年共出版了7卷30期(其间1960年为双月刊)。1965年停刊。
  
  《安徽医学》时期   1972年复刊,更名为《安徽医学》,季刊。学报编辑室更名为学报编辑组,隶属党委办公室,由朱光华同志负责。至1973年两年共出版10期(其中每年1期增刊)。
  
  《安医学报》时期    1974年,该刊恢复《安医学报》刊名,并从邮局向全国发行,邮发代号:26-36.1974年-1976年为季刊,1977年-1980年为双月刊。最高发行量达10500册/期 .1979年之前,学报编辑组隶属党委办公室,负责人为余士鲲(组长)、朱光华(副组长)、王志华(副组长),编辑组人员最多时有7人。1979年,《安医学报》编委会成立,史敏言同志任主任委员,赵敏学、李雨生、徐叔云、江晦鸣四同志任副主任委员;下设编辑部,江晦鸣同志任主任,副主任为孙君健、龚西瑜、祖述宪三同志。1980年,科研处成立,学报编辑部隶属科研处。 1974-1980年间,学报编辑部还编辑出版了《临床药理20讲》、《临床生化20讲》、《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等丛书。
  
  《安徽医学院学报》时期   1981年,经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更名为《安徽医学院学报》(安徽省报刊登记证第051号),季刊。1984年底,学校调整编委会,许建平同志任主任委员,徐叔云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为孙君健、陈国安、龚西瑜(兼)、祖述宪(兼)、蔡学杰(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时期    1985年,我校改为安徽医科大学,该刊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徐叔云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报刊重新登记,该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065,主编为龚西瑜同志。1989年7月增补黄河胜同志为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12月,学报调整编委会,徐叔云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张方正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编,吴系科、姚立人、孙桂华同志任副主编,孙君健同志任编辑部主任,陈国安、胡茅轩、黄河胜、宣正荣(兼)同志任副主任。1992年3月,黄河胜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5年4月,孙勇、王立龙同志任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第一期起,学报改为双月刊。1997年12月,编委会调整,徐叔云同志继续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李宗寅同志任副主编,张学军同志任常务副主编。2001年3月学校设出版中心,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黄河胜同志任主任,孙勇、王立龙同志任副主任,出版中心由校长直属管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该中心主要杂志之一,孙勇副主任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01年5月再次调整编委会,张学军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刘建辉同志任副主编;2007年7月调整编委会,张学军教授连任主编,李俊、曹云霞、朱启星、许戈良同志任副主编。2009年,黄河胜同志任出版中心主任,王立龙、夏青、王劲松等同志任出版中心副主任。夏青同志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11年改为月刊。2014年5月,曹云霞教授任编委会主编。
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
期刊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哥白尼索引(波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投稿要求
  1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着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
  
  2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
  
  3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
  
  4 论着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
  
  5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1,1.2;1.1.1,1.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
  
  6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0.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
  
  7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
  
  8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1.5 ml~9.6 ml可写成1.5~9.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
  
  9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
  
  10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着录法。常用的期刊、专着着录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着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专着] [序号] 作者(着录同期刊)篇名[M]//专着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11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查看更多期刊分类>>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