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学术期刊
《中国病毒病杂志》杂志封面1个月内快速审稿
05-06

中国病毒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iral Diseases

《中国病毒病杂志》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医学类期刊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方:北京
  • 国际刊号:2095-0136
  • 国内刊号:11-5969/R
  • 邮发代号:82-310
  • 创刊时间:199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复合影响因子:0.6970
综合影响因子:0.5350
所属分类:医学类期刊
  • 《中国病毒病杂志》杂志社详细信息
  • 杂志社主编:庄辉
  • 杂志社邮编:100009
  •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哥白尼索引(波兰),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国家级期刊
∷保证正规期刊∷ ∷保证客户隐私∷ ∷保证安全付款∷ ∷发表失败退全款∷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杂志栏目设置
  设有述评、论着(包括临床、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抗病毒药物研究与治疗、疫苗免疫、现场调查与疾病控制等)、专家论坛、讲座、综述、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争鸣等栏目。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哥白尼索引(波兰),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病毒病杂志》投稿要求

  1、文稿

  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科研设计合理、统计学方法正确、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概念清晰、详略  得当。

  2、文题

  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目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文题目不宜超过15个实词。中、英文题目含义应一致。

  3、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列于中文文题之下,署名顺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文稿编排、修改过程中一般不应再作更改,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文中作者如属不同单位、院、所、科(室),应在工作单位项下列出各作者所属单位的名称、地址、邮编和国名。署名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 3 个条件: ①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②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 能按本刊退修要求修改补充文稿,回答相关学术问题,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中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 1 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可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作者应提供最方便的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传真、通信地址等。每篇文章均应指定通讯作者。作者应积极配合编辑部评审和发表该稿件。

  4、摘要

  来稿请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宜控制在300个实词以内。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必要时亦可略有扩展。摘要应着重描述研究或观察结果中新的和重要的内容,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凡适合撰写结构式摘要的文稿(如论着、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抗病毒药物与治疗、疫苗免疫、现场调查与疾病控制等),其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案、对象来源、纳入和排除标准、分组、干预措施、观察指标)、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统计学分析应包括统计方法及统计值)和结论,结论要与目的相呼应。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形式。对不适合撰写结构式摘要的文稿,其摘要可撰写成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英文摘要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国名、通讯作者及其E-mail地址。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综述应有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和中英文关键词。

  5、关键词

  每篇文稿均应标引 3~5 个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关键词请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最新 Index Medicus 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英文关键词首词词头应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6、前言

  应力求简洁,能吸引读者,清晰地告诉读者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引导读者阅读全文。

  7、方法

  应明确说明观察或试验对象(患者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其他重要特征,详细说明方法、仪器设备(标明生产厂家名称和国籍)和步骤。公认的方法要给出参考文献。精确说明药物及化学品的使用,包括通用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统计学处理应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及版本、观察指标、数据表达方法、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设计的类型、样本含量的估算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水准。

  8、结果

  要按逻辑次序在论文正文、表格和图中介绍,正文内不要重复表格或图片中的数据,只需强调或总结重要的观察内容。

  9、讨论

  要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不必重复前言或结果部分已经提到的详细数据或其他材料。讨论部分要包括研究发现的内在意义及其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影响,观察内容要与其他有关研究联系起来。

  10、志谢

  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应征得被志谢者本人同意。

  11、各级标题层次序号

  文内各级标题层次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应尽量减少层次;不同层次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一级标题序号用1,2,3……;二级标题序号用1.1,1.2,1.3……;余类推。各层次的序号均须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后再接排标题。

  12、图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用文字叙述,用文字不易表述清楚的内容可采用图表。每篇文稿一般附图不宜超过4幅,附表不宜超过6个。图表必须提供扼要而又足够的说明,使读者不必参阅论文正文,就能理解图表的基本内容。图表应有图题和表题,图题和表题应简单明了,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及符号应在注释中诠释。数据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图应提交原文件。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13、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词,必须使用时应在首次出现处给出其全称,再用括号给出中文缩略词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词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

  14、计量单位

  按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中的规定执行,具体可参照最新版《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一书。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 ng/kg/d 应改为 ng?kg-1?d-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 ng/kg?min-1 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 10 kPa ( 75 mm Hg ),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15、数字

  执行 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位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 3 位数字时,每 3 位数字一组,组间空 1/4 个汉字空,如,“1, 234.567,8” 应写成“1 234.567 8”。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10%~90%不能写成 10~90%,45.6%±0.4%不能写成 45.6±0.4%。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5 cm×6 cm,而不能写成 4×5×6 cm3。

  16、统计学符号

  按 GB/T 3358.1—1994, GB/T 3358.2—1993,GB/T 3358.3—1993 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 ① 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② 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 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④ t 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 F 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 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2;⑦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 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⑨ 概率用英文大写P(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遵循合理、正确、充分的原则,尽可能引用最新的文献。本刊参考文献着录按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着录;超过3人只着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两个名间不空格;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参考文献中的标志符号一律在英文全角状态下输入。所有文献题目后均需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 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有起止页码。联机文献和电子文献必须给出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的中文参考文献需同时给出其英文书写格式。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

查看更多期刊分类>>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