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金融业创新活动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28 共8542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金融服务业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部门[1].在许多发达的服务经济中,金融业比其他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断深化的金融改革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对金融创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美国,金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历史很长,为了减少服务成本并提供新服务,各类金融公司努力开发新金融工具并改进后台工序.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步伐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开始显着加快[2].然而,2008 年金融危机使理论界与实务界对金融创新产生了疑虑和担忧.

  在我国金融业,情况却有所不同.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不足,规模扩张的模式主导商业银行业务行为,粗放型扩张欲望强烈,仍不够重视通过创新有效提高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 很多机构的财务系统都不能支持创新业务的成本收益分析,不能测算创新的收益,不能确定创新对机构整体经营绩效的贡献,不能产生有效的创新激励①.

  综观国内外文献,创新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且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颇有争议.( 1) 大量研究表明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是竞争力的源泉,创新活动能够显着影响企业绩效.Hall 和 Mairesse( 1995) 调查了 351 家法国制造业企业,研究显示企业的研发活动与绩效呈显着正相关[3].Wakelin( 2001) 研究了 170 家英国企业,发现企业的研发支出对生产率增长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收益率显着高于非创新型企业[4].秦晓蕾等( 2007) 以 122 家制造企业为样本验证了企业创新战略与绩效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5].于成永、施建军( 2009) 调查了苏、浙、沪等地 179 家制造业企业,验证了产品创新带来新产品绩效,从而导致企业绩效改善[6].

  王君正和吴贵生( 2007)[7]以及高强和吴贵生( 2008) 分别以旅游企业与 B2C 电子商务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创新对绩效有正向影响[8].姚公安和李琪( 2009)[9].以及严焰和池仁勇( 2013) 研究发现企业 R&D 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显着正相关[11].Gunday 等( 2011)[10]及 Hashi 与Stojcic( 2013) 的研究也认为创新活动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12].( 2) 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创新与企业绩效没什么关系,甚至是负向关系.Chandler 和 Hanks( 1994) 指出对于技术型新创企业来说,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可能有负向影响[13].McGee 等( 1995) 的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技术主管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与其他公司进行研发合作反而会有损绩效[14].Heunks( 1998) 的研究结论显示,对于中型规模的企业来说,创新往往伴随着低利润率,创新对于企业的成功并不重要[15].朱卫平和伦蕊( 2004) 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16].Koellinger( 2008) 的研究认为创新活动并不必然带来更高的利润率[17].( 3) 还有一部分研究认为创新与绩效的关系是复杂的,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比如创新类型、企业规模和年龄、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文化情境等,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从创新投入中获益,实证研究显示创新收益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Wuyts 等,2004; Rosenbusch 等,2011; 海本禄和聂鸣,2012)[18 -20].

  以往文献大多是来自于对制造业领域的研究,对服务业创新与绩效的相关研究则非常少,而着眼于金融服务企业的创新与绩效关系研究更是难觅踪迹.现有文献对金融创新诸多方面的研究并不全面和深入,比如金融创新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如何? 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龚明华与雷电发,2005)[21].由于数据不易得等原因,理论界鲜见关于此问题的实证研究.而且目前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还相当少[22].研究金融业创新活动对绩效的影响,在理论上可以补充创新与绩效关系研究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的研究不足,在实务上有助于为金融企业制订及调整创新战略提供依据.因此提出拟研究的问题: 我国金融业的创新活动是否对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本文将立足微观层面,利用我国171 家金融企业调查数据,尝试实证研究金融业创新活动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2 假设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2. 1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企业是一个资源的集合,然而并非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都具有竞争优势.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是资源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必备的四个特性,差异性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23].创造和维持这种差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而创新一方面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和提高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对新获取的资源和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不断地利用和转化组织的资源来构建竞争优势.因此,创新是组织获取和转化资源及塑造资源差异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影响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并进而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提升绩效的基础[24].创新资源投入可以加强科技竞争力,促进专利技术的产生,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绩效.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金融创新尤以信息技术最为关键.信息技术已成为改善金融服务传送质量的有效手段,成为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是影响绩效的重大因素[2].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全球金融业进入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金融变革过程,金融行业全面进入网络金融时代,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竞争致胜的关键,信息技术的运用正在逐步改写和重建金融业的业务基础,使之成为开发市场资源和创新利润增长点的一个决定性的手段[25].因此我们认为金融企业创新活动对绩效有着显着正向影响.

  本研究参考了王君正和吴贵生( 2007)[7]将创新活动分解为创新投入与创新频率两个维度.创新投入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投资于创新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总量.创新频率这个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频繁程度.企业绩效分解为成长绩效与技术绩效两个维度.成长绩效反映的是金融企业的管理效率、客户满意度、核心能力与市场份额等.技术绩效反映的是技术能力、学习能力的进步提高,主要体现为专利数量增加与专利质量的提高.鉴于金融企业财务数据的复杂性和保密性,本文暂未涉及财务绩效.因而创新活动与企业绩效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假设表述为:

  H1: 金融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2: 金融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技术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3: 金融企业创新频率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H4: 金融企业创新频率对企业技术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资源学派认为专利具有隔离机制,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防止有价值的资源被竞争者模仿的工具[26].Ernst( 2001) 指出企业的专利活动会使其创新绩效产生变化[27].Carolan( 2008) 研究认为专利的获取及实施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28].专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资源,它同样具有稀缺性、价值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征,属于企业的优质资产,它不但能够发挥资产效应,而且还能整合有形资产及其他无形资产,提升企业资产价值( 朱国军和杨晨,2006)[29].Markman 等( 2004) 指出专利作为企业的异质性资源,组织对专利的获取能够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30].由此提出假设:

  H5: 金融企业技术绩效对成长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金融业创新活动促进绩效提升的概念模型( 见图 1) .

论文摘要

  2. 2 研究方法

  由于很多金融机构的财务系统都不能支持创新业务的成本收益分析,不能测算创新的收益,不能确定创新对机构整体经营绩效的贡献①,再加上金融机构的具体财务数据均严格保密,因而,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假设和概念模型,本研究采用李克特( Likert Scale) 7 级量表,设计了结构式的调研问卷、采用主观测量法以收集数据.已有的研究表明,鉴于采用主观度量方法的结果与客观度量方法的结果之间存在强的正相关,当客观数据难以获取时,采用主观测量指标亦不失为现实可行的测量方法,在问卷项目设计科学、调查程序实施合理的情况下,主观测量方法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Dess 等,1984; Covin 等,1994)[31,32].

  2. 2. 1 变量的度量

  本文对创新投入测量指标的选择主要参考了陈劲和陈钰芬( 2006)[33]、吴延兵 ( 2007)[34]等的研究,量表包含了4 个问题项,用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和学习培训费用这几个指标来度量.创新频率则用开发新市场频率、应用新技术频率、推出新服务频率以及新技术培训频率来度量.

  成长绩效参考了 Prasad 和 Harker( 1997)[35]的研究,用管理效率、客户满意度、核心能力与市场份额来度量.技术绩效参考了 Hagedoorn 和Duysters ( 2002 )[36]、Cattani ( 2005)[37]及 Hage-doorn 和 Cloodt( 2003)[38]等的研究,用专利数量、专利质量和学习能力指标来测量.

  2. 2. 2 样本与数据采集

  在正式调研之前,我们咨询了多位创新管理方面的专家,并且对上海市的 3 家金融机构进行了预调研,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中的测量指标进行了修改,然后进行正式调研.实际调研期间,为了使研究得到的结论适合中国的金融业,我们选取上海和浙江作为主要调研的城市,少部分样本取自北京和深圳.上海、北京、浙江和深圳均是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重要城市,商贸活跃、技术先进,因而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体系较为完善,金融实力较强.调研涉及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规模上也兼顾了大、中、小型,基本上能代表金融企业的总体情况( 见表1) .其中80% 的问卷委托金融监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发放,其余问卷由本文作者以访谈、电话、邮件等形式收集.问卷主要由各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部、知识产权或法务部门负责人填写,确保被调查者对银行的创新行为与总体绩效有基本把握,从而提高问卷的效度.2012 年8 月至12 月期间共发放200 份问卷,回收183 份,回收率达91.5%,其中有效问卷171 份,有效回收率为85.5%.

论文摘要

  2. 2. 3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将以 Cronbach's α 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如表2 所示,各变量的 Cronbach's α 值都在可接受的范围,这表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论文摘要

  在效度方面,由于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项目基本上来自过去公开发表的文献,而且,我们还通过向创新领域的学者和金融企业人士咨询、预试,修正了题项的不当之处.因此,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能够满足建构效度的要求.而且,由表 3 可以看出,每个测量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负荷都高于 0. 6.

  3 实证结果

  由表 2 和表 3 可知,本研究样本中各变量的信度、效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式( SEM) 分析了这些变量间整体的相互影响关系,统计工具采用 AMOS20. 0.

论文摘要

  3. 1 整体理论模型及其拟合结果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 2 所示,潜在变量( la-tent construct) 以椭圆形表示,观测变量( observedvariable) 则以矩形表示.
论文摘要

  利用 Amos20. 0 软件对结构模型进行分析运算,模型运行结果如表 4 所示.χ²为 277. 564( 自由度 =86) ,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
论文摘要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判定本文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模型是合适的,可用来检验相应的假设.

  3. 2 假设检验结果

  由结构模型路径系数的结果可知( 表 5) ,创新活动中的创新频率对企业绩效中的成长绩效及技术绩效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显着性概率 P <0. 001,假设 H3、H4 成立.创新投入对成长绩效与技术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对成长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 P <0. 05 水平下显着,临界比值( C. R. ) 的绝对值非常接近2. 58,非常接近 P <0. 01 的显着性水平,假设 H1 成立.对技术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P < 0. 05 水平下显着,临界比值( C. R. ) 的绝对值大于1. 96,假设 H2 成立.技术绩效对成长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在 P < 0. 05 水平下显着,临界比值( C. R. ) 的绝对值大于1. 96,假设 H5 成立.

论文摘要

  通过对前面模型的实证分析,有效地检验并支持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1) 金融企业开展的创新活动对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原因在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其开展的各种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及 IT 技术的创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赢得更多客户,从而赚取更多利润.因而金融企业往往将重点放在了诸如引进并应用新技术、快速开发新市场、推出新服务等见效快的创新行为上.

  这些创新行为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最终体现为核心能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增加.而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具体到专利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则更是一个耗时的过程,需要有技术上的突破,更要符合专利申请程序的规定,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技术绩效的提升就显得缓慢而滞后了.

  ( 2) 金融企业提高创新频率比增加创新投入对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着.这个结论是符合目前金融业创新现状的.目前我国金融业还处于一个靠速度取胜、粗放型的创新阶段,技术门槛较低,外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因此模仿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与速度更为重要.金融企业只有提高创新速度,提高开发新市场、应用新技术、推出新服务的频率,加大对员工的新技术培训力度,发挥时间领先优势,不断抢占市场先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3) 金融企业提升技术绩效可以有效促进成长绩效的提升.虽然长期以来金融企业只重视产品和服务,技术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在金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业的发展和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拥有软件与商业方法专利对金融企业来说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专利是企业的异质性资产,可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增强核心能力.因而,金融企业提升技术绩效对成长绩效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这个研究结论符合如今的网络金融时代的特点.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实证研究了金融服务业创新活动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得到如下结论: ( 1) 金融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其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 2) 金融企业开展的创新活动对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比技术绩效更为显着; ( 3) 金融企业提高创新频率比增加创新投入对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着; ( 4) 金融企业提升技术绩效可以有效促进成长绩效的提升.

  从理论上来看,这个研究结论显示了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创新与绩效关系上的不同点,即服务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多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易为人所模仿,因而创新行为的时间领先优势最为重要,由此创新频率相比创新投入对绩效的影响更为显着.从实践上看,以上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金融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以下启示: 首先,金融企业应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加强创新管理,制订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创新战略以及各年度创新计划,避免盲目创新、无序创新; 其次,金融企业应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创新速度,重视并加大创新投入; 最后,金融企业应重视专利申请,应加强员工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最后,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鉴于金融企业财务数据的复杂性和保密性,本文对于企业绩效的测量只采用成长绩效和技术绩效,而未涉及财务绩效,未来的研究如有可能的话应加入财务绩效,会使研究更加完整全面; 同时,在后续的研究中可考虑扩大样本数据量,扩大地域范围,以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 World World B.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R]. TheWorld Bank,2012.

  [2] 哈克 帕特里克 T. ,泽尼奥斯 斯塔夫罗斯 A. ,徐诺金译.金融机构的绩效: 效率、创新和监管[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 Hall B H,Mairesse J.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R&D and productivity in french manufacturing firm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 65) : 263 - 293.

  [4] Wakelin K.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R&D expenditure in UKmanufacturing firms[J]. Research Policy,2001 ( 30 ) : 1079- 1090.

  [5] 秦晓蕾,杨东涛,魏江茹. 制造企业创新战略、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2007,4( 3) :354 - 357.

  [6] 于成永,施建军. 外部学习、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机制和路径 - 基于苏浙沪等地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 经济管理,2009,31( 1) : 117 -125.

  [7] 王君正,吴贵生. 我国旅游企业创新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 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 科研管理,2007( 6) : 56 -65.

  [8] 高强,吴贵生. 创新影响 B2C 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 7) : 157 -164.

  [9] 姚公安,李琪. 企业绩效与创新资金投入的相关性 - 基于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研究[J]. 系统工程,2009,27( 7) : 107 -111.

  [10] 严焰,池仁勇. R&D 投入、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浙江省高技术企业的实证[J]. 科研管理,2013,34( 5) : 48 - 55.

  [11] Gunday G,Ulusoy G,Kilic K,et al. Effects of innovationtypes on firm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1( 133) : 662 - 676.

  [12] Hashi I,Stojcic N.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on firmperformance using a multi - stage model: Evidence from the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4[J]. Research Policy,2013( 42) : 353 -366.

  [13] Chandler G N,Hanks S H. Market attractiveness,resource -based capabilities,venture strategies,and venture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4,9( 4) : 331 -349.

  [14] McGee J E,Dowling M J,Megginson W L.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usiness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1995,16: 565 - 580.

  [15] Heunks F J.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success[J]. SmallBusiness Economics,1998,10( 3) : 263 - 272.

  [16] 朱卫平,伦蕊.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4( 5) : 7 -9.

  [17] Koellinger 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innova-tion,and firm performance -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 - bus-iness in Europe[J]. Research Policy,2008 ( 37 ) : 1317 -1328.

  [18] Wuyts S,Dutta S,Stremersch S. Portfolios of interfirm agree-ments in technology - intensive markets: Consequences forIn-novation and profitability[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 2) : 88 -100.

  [19] Rosenbusch N,Brinckmann J,Bausch A. Is innovation al-ways beneficial? A meta -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SMEs[J]. Journal of BusinessVenturing,2011( 26) : 441 - 457.

  [20] 海本禄,聂鸣. 国际化、创新与企业绩效: 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2012,33( 4) : 1 -9.

  [21] 龚明华,雷电发. 金融创新、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前沿理论综述[J]. 金融研究,2005( 10) : 185 -191.

  [22] 李春涛,宋敏.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 所有制和CEO 激励的作用[J]. 经济研究,2010( 5) : 55 - 67.

  [23] Barney J.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1) : 99 -120.

  [24] Teece D J,Pisano G,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strategic management[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nagement,1997,18( 7) : 509 - 533.

  [25] 韦东政. 信息技术创新推动现代金融业发展[J]. 学术论坛,2006( 5) : 107 -110.

  [26] 李文鹣,梅姝娥,谢刚. 以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J]. 科技管理研究,2008( 3) : 224 -227.

  [27] Ernst H.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subsequent changes of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ime - series cross - section analyseson the firm level[J]. Research Policy,2001,30 ( 1) : 143 -157.

  [28] Carolan M S. Making patent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The asymmetrical " harmonization" of TRIPS[J]. 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2008,21( 3) : 295 - 310.

  [29] 朱国军,杨晨. 基于战略资源论的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内涵探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 11) : 161- 165.

  [30] Markman G D,Espina M I,Phan P H. Patents as surrogatesfor inimitable and non - substitutable resources[J]. Journalof Management,2004,30( 4) : 529 - 544.

  [31] Dess G,Beard D.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4,29 ( 1 ) :52 - 73.

  [32] Covin J G,Slevin D P.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and low technology industries: A comparison of strategic varia-bles,strategy pattems and performance in global markets[J].Joumal of Euro - Marketing,1994: 99 - 127.

  [33] 陈劲,陈钰芬. 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 科研管理,2006( 3) : 1 -8.

  [34] 吴延兵. 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 R&D - 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7( 5) : 67 -75.

  [35] Prasad B,Harker P T. Exami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in U. S.Retail banking[R]. The 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Working Papers,1997.

  [36] Hagedoorn J,Duysters G.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the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in a high- tech environment[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Management,2002,14( 1) : 67 - 85.

  [37] Cattani G. Preadaptation,firm heterogeneity,and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of fiber optics,1970- 1995[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5,16( 6) : 563 - 580.

  [38] Hagedoorn J,Cloodt M. Measuring innovative performance:is there an advantage in using multiple indicators? [J]. Re-search Policy,2003,32: 1365 - 137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