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8 共4270字

论文摘要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但目前我国不少大学课堂上仍沿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角色,低估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抑制的客体地位,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讨论式教学法能激励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他们的创新能力,且易于操作。本文结合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看法。
  
  一、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20 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之后,众多学者对创新的诠释虽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家一致认为创新在前人已经发现、发明的成果基础上,作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因此,创新既是一种思想意识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创新意识是创新实践的思想前提,它激发创新实践的动机,表现为创造性的意向和设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欲望和心理取向,是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问题新路径的思路与方法。在这种心理欲望的驱使以及独到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引下,大学生会主动抓住机会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进而缔造创新成果。创新意识还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因为它体现着以实践为基础的改变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个性素养。所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及热爱创新的习惯的养成应为大学教育的重点,也是大学课堂上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目的之一。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创新实践能力,但对实践能力应做广义理解。它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动手能力”,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在素质和能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中既有共性成分,又因专业定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以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为例,其创新能力应由四部分构成。
  
  (一)自主学习的能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创新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大学生应当善于在知识爆炸和发展迅速的环境下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筛选学习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图构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且具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的知识资本。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当重点学习和积累作为称职管理者必须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形成所依托的知识方法体系。同时要善于捕捉各种学习路径与资源,不仅限于课堂和书本,更要向他人学、向社会实践学。
  
  (二)知识运作能力
  
  满腹经纶不是目的,善于对知识资本进行整合和转换进而形成对人类进步有用的成果才是创新人才的努力目标。这些能力主要有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能力、实验实习实训能力、成果表达与物化能力等。
  
  (三)鲜明个性品质的自我培养能力
  
  如前所述,创新能力依赖于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易受他人干扰和影响。
  
  不唯书本、不迷信权威,见解独到。二要思维敏锐,容易发现问题,擅长反思和批判性思维。三要勤奋、坚定、勇敢。勤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大学生应当充分重视并潜心自我修炼创新个性,大学及其教师更应提供机会。
  
  (四)创新性管理技能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应具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能力,尤其要善长沟通与合作、善于成为团队的中心并整合团队资源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任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赖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一要自己重视,更要学校提供教育与历练机会。除了课余的各种创新创业专项活动外,作为我国大学教学主要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最基本也是最可利用的路径。
  
  二、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功能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单向封闭课堂为互动开放课堂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法并非新方法,它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是一直以来在我国大学课堂上运用不多。在美、英、日等国家,大学课堂教学的三分之二都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最受学生欢迎并能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笔者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通常做法是:教师先根据课程内容事先设计好讨论题目,布置给学生,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等信息。再要求班长或课代表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分成 3 到 5 人的小组,每组学生在掌握了该题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收集阅读相关资料信息,就问题展开充分的研讨,探求解决方案。期间教师给予必要的咨询指导。在课下充分的准备和演练后,安排专门的课堂时间让各小组进行演讲和展示,各小组发表不同观点见解,彼此可以争论交锋。讨论结束后先由学生代表自我点评,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角,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滋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一)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课的准备过程其实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首先要深入理解和体会老师讲授过的书本上的原理和方法,优化认知结构。但又要突破拓展书本,学会运用理论方法去分析问题,努力寻求不同于其他小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期间他们质疑——思考——试着解答——多方案设计筛选——解决问题,不断摸索前行,直至寻到满意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和“如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还可以挖掘释放潜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在“项目融资模式比较研究”的讨论课上,就有学生对现行 PPP 融资模式和代建制模式提出质疑,指出该两种模式存在的缺欠,而且进一步提出克服其缺欠的方案建议。还有小组学生提出利用 BOT 融资模式对校园内一块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缓解学生宿舍紧张问题。在“管理学组织设计”讨论课上,八个小组分别为学校现行的组织机构设计了八种不同的改革方案,他们相互争论,试图证明本小组方案最为精简高效。可见,讨论课能使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交锋,从而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使得学生的批判性、独创性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二)训练提高学生们知识的运作能力
  
  讨论课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不仅要积极动脑思考分析,还得动手、动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城市规划课程讨论时,有小组学生投入相当热情、精力和时间,上网收集信息并加工处理,对问题分析推理,酝酿评估筛选规划方案等,最终形成讨论演讲稿,排版打印。还有小组制作配备各种辅助性工具如模型、小道具、图片、PPT 等。上课前还进行了操练排演。期间,他们不仅重新学习和深入理解该课程知识,还整合运用了运筹学和工程制图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
  
  (三)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和创新性个性特征的养成
  
  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法的最大弊端在于抑制了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只要听和记忆就可以了。而讨论式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讨论课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克服以往机械记忆、唯书本、求统一答案的陋习,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新问题和新答案的习惯。不少学生还在自己和别的同学身上发现了以前未曾发现的特质和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爱标新立异,过去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变得开朗大方、能言善辩。
  
  (四)训练和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反馈说讨论课让他们有了更多接触和合作的机会,他们彼此更了解,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学情谊也越发深厚,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同学们学会了在分工基础上鼎力配合、相互支持。
  
  三、讨论式教学法适用与操作要点
  
  近几年来笔者先后在《管理学》《项目融资》《城市规划》等课程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边缘性较强,主观对客观的介入性大,因此为讨论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同时它们又具有实用性——要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建设实践,因此有必要对它们在实践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深入的检验和探讨。并非所有大学课程都适用讨论式教学法。
  
  经验表明,要充分发挥讨论式教学法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功能,需把握如下要点:
  
  (一)讨论题目的筛选设计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当精心准备、科学设计讨论题目。首先,题目应当满足综合性,价值性和探索性要求。即完成题目需要综合应用前期已讲授完成的几个单元的理论和方法,最好还能用到其他学科知识;题目要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要具备探索争议性,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讨论的兴趣,能提供足够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其次,题目难度适中,兼顾各类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锻炼提高自己。
  
  (二)讨论课的次数安排适度,与讲授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适度的讨论课能一举多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掌握,尤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不能过于频繁,因为讨论式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言需要学生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准备,搞得过多会流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还可能影响教学进度。通常像 48 课时的课程一般安排两到三次为宜。
 
  (三)组织管理要科学到位
  
  1. 安排学生干部对学生分组,原则上自愿组合,每小组最多不超过 5 人,避免“滥竽充数“。
  
  2. 事先选好讨论课的主持人。通常由有主持特长的学生主持。教师要求其事先协调好发言顺序,各组间各学生之间衔接紧凑,防止拖延或冷场。
  
  3. 安排专人记录讨论要点。
  
  4.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发言时,要记录要点以便科学打分和有针对性地总结点评。讨论课成绩计入期末成绩。点评时既要肯定赞扬,又要指出不足或需要改进之处。
  
  此外,教师要注意整个课堂的控制,避免讨论偏离主题。例如,曾经有学生想借讨论课发泄自己对同学的不满。此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果断引导其“言归正传”。
  
  (四)教师应鼓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上的创新,不对学生提出整齐划一标准要求对不同见解,不论正确与否,都予以保护、鼓励,让学生敢于坚持己见。不允许学生嘲笑指责有新观点的同学。教师还应特别倡导学生对一些题目既能联系企业、项目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又敢于展开想象翅膀,敢于异想天开,对这样做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高分。
  
  总之,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学教学的基本和主要形式,将讨论式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是现实条件下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易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3):23-25.
  [2] 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 2008(1): 18-21.
  [3] 梁为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45-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