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全国各地的供水运行机制纷争进行了供水企业化改革,建立了供水企业运行的各种机制,使之成为一个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自担的相对独立的供水法人实体。许多供水企业把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视为企业生产经营追逐的重要目标,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内控管理,降低企业风险,不断推进供水企业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供水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科学发展,应该遵循“精细化管理,高标准推进,低风险运行”的供水运行管理理念,从日常水质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综治平安管理、供水市场管理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企业运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供水企业运行风险,竭力实现“水质优良,服务上乘,生产安全、经营有序、和谐稳定”的供水生产经营工作目标,促进供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强水质管理,防范水质事故风险
供水水质是供水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着居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因此,供水水质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企业应当把加强水质管理提升到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综合采取各项措施确保供水水质,防范和消除水质管理风险,努力让用水户饮上“放心水”.
1.做好源水污染防范工作。加大水源保护区植被宣传与保护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以立法的形式防止各种乱砍滥伐行为,切实加强源水供应地植被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发挥植被的水土保持的功能;要抓好水源供应地的污染监管整治工作,设立水源保护区保护标志、警示牌和监控设施,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巡查责任,着力控制禽畜养殖场、工矿企业、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切实保护源水供应地生态环境。
2.加强对制水过程水质管理。对照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严格制水操作流程,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常检测,及时根据源水水质变化情况调整净化剂的投放量;同时要抓好从源水到管网末梢水不同程序的水质检测,把好水质检测每一道关口,并以GPRS等现代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源水、净水站、管网输送等环节的水质信息时时互通,为供水生产合理投药提供指导。
3.加强对制水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要认真了解不同时期源水水质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探索并总结源水水质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源水水质状况实施针对性的生产工艺技改,比如在源水水质浑浊度较高时,可利用聚丙稀酰胺的吸附特性实施投加高分子助凝剂生产工艺技改,可有效加快生产中源水悬浮颗粒的凝结沉淀从而降低浑浊度,提高出厂水水质;对源水中藻类含量偏高时,可利用高锰酸盐的除藻特性,实施净化工艺改造进行源水预处理。
4.制定完善并认真落实水质应急预案。建立完善以水质在线监测技术为核心的水质预警监控系统和以源水、净化生产、管网安全输配等环节为一体的水质预警系统,注重抓好日常管理切实发挥水质预警系统的特定功能,对水质突然恶化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同时根据国家饮用水水质指标要求结合我处实际,制定完善水质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积极应对源水供应、生产运行、管网爆管等异常情况下的水质应急处置。为提高水质应急预案的落实水平和实战能力,定期组织水质应急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的经验总结。
5.加强制水设备及管网输配管理。制水设备及管网是水质安全运行得以进行的根本载体,加强对制水设备及管网管理至关重要。要对用户用水设备和输配水主管道、闸阀、水表井、消防栓等公共供水设施和供水生产设备等认真做好日常安全巡查,定期进行各类检修、保养与维护,备足配齐易损件、维修材料及工具,保证设备完好率100%,确保其良好运行。同时加大对落后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供水生产能力、净化能力和输送能力;加大对陈旧管网的改造,逐步更新管网,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水质污染;注意做好管道抢修、工程施工等网段水质的跟踪监测及隐患处置,保障管网水质。
二、严格财务预决算,降低资金运用风险
按照供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根本要求,导入绩效管理机制,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举措,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做到决策与细节并重,切实加强财务控制,防范经营风险,降低生产成本,竭力实现供水资源的最大价值。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实施、权责一致”财务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董事长或总经理经济责任制,根据供水企业规模与经营现状,逐级建立起主管财务工作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分管领导、财务科长和不同部门负责人等不同层次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权限、管理义务,做到权责明确、界限清晰、可操作性强。
2.实施科学管理决策,切实防范重大财务风险。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实施科学决策是实现成本控制、化解财务风险的关键。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通常是巨大的,往往难以一时弥补。供水企业高层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决策管理,本着民主集中、统筹兼顾的决策原则,对大宗物资采购、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均要事先进行必要性评价、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市场了解,同时兼顾供水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兼顾企业利益、职工利益与社会利益,经多方征求意见,多方争取支持后,由班子成员集体研究讨论,不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不急功近利,不冒无畏风险,这样才能够防范重大投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加强财务日常管理,严格生产经营成本控制。制定财务及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项目工程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票据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具体实施细节、工作职责、工作时效和违约责任,从而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约束机制,切实做到以制度理财,以制度管财,促进增收节支,降低管理成本,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企业规章制度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制订年度财务预算,量化各项费用指标,进行部门核算,责任到人,并根据年度财务预算量化指标抓好技术研发费用、办公用品领用、用水用电、公车使用、业务招待费和办公话费管理,严格各种审批程序,尽量压缩不必要开支,减轻企业负担;定期组织人员对各个部门的财务预算量化指标每月进行跟踪督查,按季度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奖惩兑现的依据。要以创先争优等活动载体,设立党员先锋岗,表彰劳动能手,鼓励干部职工开展各种岗位劳动竞赛,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减少生产水耗、药耗、氯耗。此外,还要认真做好办公电脑、供水设备等固定资产造册登记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4.加强生产经营监督,确保各项资金规范运作。完善监督机制是确保企业资金正确运用的根本制约手段。近年来,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恰恰说明了资金运行监督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确保财务规范动作,提高企业资金使用透明度和使用效率,切实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综合利用各种监督载体,健全完善资金运行监督机制。一要重视并抓好企业审计工作。作为财务运行监督的有效载体,供水企业要主动邀请审计部门对企业资金使用、运行进行监督,积极开展内控制度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审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计,供水企业要认真听取审计部门意见并切实进行整改;还要积极配合政府财政、审计、价格、税收等部门对供水企业实施的审计和检查。二要扎实推进企务公开工作。按照企务、党务开制度的要求设立企业(党务)公开栏,及时公开供水企业大宗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人事任免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相关内容,确保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同时还以职代会、企业网站、意见箱和监督电话等形式拓宽监督渠道,增强“阳光操作”的可行性。
三、加强供水市场管理,防范供水漏失和市场紧缩风险
供水市场是供水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和依托。加强供水市场管理是每个供水企业都必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加强供水市场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供水漏失率提高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又可减少供水企业面临的市场紧缩风险。
1.加强供水漏失管理,强化供水产销差率控制。一要加强供水调度。依托供水调度指挥中心建立供水管网运行监测系统,合理设置管网压力监测点和流量监测点,根据不同地域供水点的正常压力要求指挥生产调配供水,不因水压过高造成爆管或盲目生产导致溢流,促进供水管网科学运行;还通过与常态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处理管网爆管等异常情况。二要抓好测漏抢修。配备先进的检漏设备和专业测漏队伍,实行巡检、查漏一体化管理和专人专线查漏考核,一旦查到管网漏水及时通知前往抢修;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漏水举报,做到巡管测漏不留死角,漏水抢修快速及时,尽量降低管网水流失。三要落实抄表收费责任。及时对抄表、托收、催款及农村收费队伍进行优化整合,开展水费收费专题业务培训,提高收费员对水费收费工作的适应度;严格执行水费收费劳效考核,实施绩效挂钩,增强抄表收费工作责任,使水费回收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四要加大供水稽查力度。加大用水稽查力度,认真做好用水大户的日常用水对比分析,坚决打击偷盗水行为,依法追缴欠费,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五要加强校表管理。要组织从事校表工作干部职工认真开展水表巡查工作,及时修理、更换、较准运转失效水表,确保用水计量的准确性,不因水表运行失误导致水量损失。
2.加强对供水市场管理,拓展供水发展空间。
一要落实服务承诺。制定完善供水服务标准并上墙公布,要求职工按照服务承诺内容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管网抢修、业务受理、工程结算等业务办理事项;还要认真落实用户回访制度,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和服务科技化进程,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增加供水企业对用水市场的吸引力。二要规范用水户管理。严格区分用水性质,完善业务办理手续,对用户开户、改变用水性质、装表拆表、报停、开户和销户等严格执行业务办理程序,避免出现随机办理和遗漏、延误、差错现象。三要开展用水普查。对输配水管道、闸阀、表井等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普查、维护,做好日购源水和用水大户日用水的对比分析,了解并清理私接自来水、倒表、旁通、黑户等盗水现象,健全用户水表资料和管网设施档案,为分析是否发生盗水现象提供参考。四要规范用户地下水使用。各地用水户私采地下水的现象不在少数,成为供水市场发展的制约瓶颈,也造成了各种地质灾害。供水企业应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切实对使用地下水的工商企业进行摸底普查并采取相应规范和制止措施,以拓展供水市场,做好、做强供水事业。
四、加强单位综治平安管理,切实防范安全事故风险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供水发展理念,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综治平安工作要求,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活动,不断防范、坚决遏制重大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和社会治安灾害事故,营造平安、稳定的供水生产经营环。
1.明确综治平安工作责任。企业法人代表要与子公司及相关部门签订综治平安工作责任状,以责任状形式对综治平安工作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范围、工作要求、落实举措等,形成工作任务下达到单位,工作要求落实到部门,工作程序落实到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的人人讲综治,层层抓平安的综治平安工作格局,为综治平安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加强综治平安宣传教育。结合开展“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通过横幅、标语、综治平安宣传栏、消防知识讲座、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开展应急事故演练、岗位安全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综治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激发他们参与综治平安工作的自觉性。
3.开展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加大资金投入,备好监控器、液氯泄漏装置、灭火器等安全防护设施,并针对事故易发的重点场所、要害部位、生产操作关键环节、安全防范设施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突查,认真寻找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4.抓好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克服“要质量、要进度、忽视安全”的麻痹意识,要求管网安装和项目施工人员备好安全施工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按照法定程序推进工程施工,防止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加强应急管理。立足供水生产实际,坚持“完备、实用”的原则,不断加强安全供水的应急机制建设,制定了水质污染事故、供水管道爆裂事故、电气设备事故、地震抢险、汛期安全供水等应急预案,充实了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工作网络、救援物资、抢险队伍,组织了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工作水平和质量。
五、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
“企无人则止”,干部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供水企业管理者要从决定供水发展最具决定性因素的高度,综合采取各项举措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管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凝聚团队合力,增强团队战斗力。
1.强化绩效管理机制。成立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根据当年经营目标管理及不同职工的岗位工作性质、岗位职责、设置部门、岗位考核指标,做到周周检查,月月反馈,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升迁、提薪、任免、奖惩挂钩,促进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岗位工作目标,挖掘企业增长潜力。
2.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大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提升为重点,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内外培训、参观考察、职称晋级教育、轮岗实践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干部职工学习政治思想理论、供水业务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内容,切实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知识技能,逐步优化知识结构,使之由“原生态”劳动力向供水专业人才转变,争做智慧型、知识型职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政工干部按照政工工作政策法规要求,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意见和要求,清除偏见和误解,融洽干群关系。在企业发展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干部职工工资福利,逐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开展慰问贫困职工活动,使之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
4.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加强思想教育和文明建设,以各种学教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宣传普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美德”教育实践等,切实用先进的文化进行思想引导;创新文化理念,制定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将理念上墙、成册,组织职工系统学习、严格遵守,展现企业良好风貌。结合重大节日庆典,积极开展篮球赛、歌咏赛等业余文体活动,缓解平时工作的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又通过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工作的默契配合度,提升企业对干部职工凝聚力,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