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基于线性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以三所高校为例)简言之,线性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较易出现"牛鞭效应".而在开放办学政策的指导下和满足图书情报资源供需平衡的要求下,区域高校需要协同工作的图书馆数量必然越来越多,非相邻信息节点必然增加,由此必将导致"牛鞭效应"弊端更加凸显。因此,基于线性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工作模式是一种优点显然小于缺点协同机制。
2.2 基于网状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
网状协同工作结构主要是基于网状信息链结构形式进行构建的一种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各信息节点进行两两相连,进而形成一种类似于蜘蛛网状的组织结构形式。该结构不同于线性结构的最明显之处是不存在非相邻节点,各个信息节点都是直接相互连接的,两两信息节点之间可以实时、高效进行信息传递,避免了线性结构所带来的"牛鞭效应",使各图书馆之间能够进行直接的信息传递,图书馆与图书馆直接不存在信息的转发和传达,该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区域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但是该模式也有其先天的不足:由于其基本组成单元是信息节点的两两互连,不存在一对多连接或多对多连接,因此无法满足一对多或多对多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简言之,无法满足"实时会议室"式的沟通要求;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任何两信息节点的连接和实时沟通,但是在区域图书馆协同数量逐渐增多的趋势下,两两连接的组织模式必然会大大提高信息传输通道的构建成本,造成资源的不合理浪费。
由于呈网状组织方式,一旦某一节点退出协同机制会导致整个结构重新调整,新增节点同样面临此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基于网状信息链结构构建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其弊端,具体是否适用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2.3 基于集成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
集成协同工作结构主要是基于集成信息链结构形式进行构建的一种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如图3所示,该结构的组织形式是基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一个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信息管理中心体系作为各个信息节点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的平台,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高校学生、教职工都通过计算机或者现代移动终端与该信息中心体系进行直接连接。区域内的各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资源需求与供给信息流和各高校学生、教职工的需求与供给信息流都通过该信息管理中心体系进行自助智能一站式的图书情报资源管理和供需匹配查询,同时各个图书馆和学生、教职工还可以通过该信息管理中心体系平台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该模式是将各信息节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直接与信息管理中心体系平台连接,不存在非相邻节点,因此避免了线性结构中由于信息转发而易出现的"牛鞭效应".而且该模式最大特点是各信息节点只需通过USB即插即用的方式与信息管理中心体系平台进行连接即可快速完成协同机制的加入和退出工作,无需各信息节点花费大量硬件成本进行两两连接,这样就不会带来网状结构中所带来的连接成本高和退出增加麻烦等弊端。同时信息管理中心体系平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实时沟通功能的存在也弥补了网状结构的不足。
基于集成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主要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中高速网络传输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构建的。与其它两种结构的系统工作运行机制所见即所得不同,该模式的运行机制需要做简单描述:如图4所 示,首先,区域高校图书馆系统工作信息管理中心体系由图书馆子信息管理中心、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信息管理中心云平台、学生、教职工子信息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区域内各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子信息管理中心将该校图书情报资源的信息上传至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信息管理中心云平台;然后,各个高校学生、教职工在学生、教职工子信息管理中心自助式的调取该云平台存储的图书情报信息进行资源查询和借还操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教职工信息管理中心在该云平台与各高校图书馆进行"实时会议室"式的信息沟通。最后,各高校学生、教职工和图书馆通过该集成管理中心体系完成对该区域协同机制内高校图书馆的所有图书情报资源的检索、借还和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基于集成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学生教职工与高校图书馆日益尖锐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同时还顺应了当前区域高校一体化发展趋势。
3三种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的对比及适用条件分析
本文将组织学论中的信息链理论引入到图书情报学科实践中,针对如何提高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的效率问题,通过分析信息链的基本结构,构建了基于线性信息链结构、网状信息链结构、集成信息链结构的三种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但每种结构的工作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先分析如下。
(1)基于线性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与其它两种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信息在该结构传递时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明确性特点,优点是信息向同一方向的传递流畅性和对象明确性很强。但是,此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存在非相邻节点,故容易导致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牛鞭效应",同时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是一个信息双向甚至多向传递的机制,显然线性传递方向单一性特点无法满足双向甚至多向传递要求。线性结构在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情景下无适用条件。
(2)基于网状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与其它两种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各信息节点的相连已两两连接为基础进而形成的一个类似蜘蛛网状的信息传递组织形式,而不是线性结构的一一连接形式,也不是集成结构的一对多、多对多连接形式,该结构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快速高效实现信息节点的两两互传。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网状结构某一节点退出和增加会导致整个组织结构的重构,这样会带来组织结构节点增退"门槛"较高。
同时由于该结构以两两信息节点连接为基础,当信息节点为三个时,如图2所示,该模式比较合适。而区域高校一体化趋势中需要协同的图书馆数量越来越多,当信息节点大于三个时,网状结构协同模式特点显然会带来巨大的连接通信成本投入,同时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实时会议室"式的一对多、多对多信息传递要求。因此,网状结构在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适用与否要视参与协同工作的高校图书馆数量而定。
(3)基于集成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与其它两种模式不同之处在于集成信息链结构实现了"一个中心,多个卫星点"式的连接,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第三方信息管理中心体系作为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资源、借还管理以及其它相关信息和区域内高校学生教职工图书情报资源检索、借还管理以及其它相关信息的存储、传递和实时沟通平台,区域内各信息节点通过接入和退出该管理中心体系的相应子中心即可完成协同组织的加入和退出工作,增退"门槛"较低,同时由于只需要进行管理中心体系的连接,所以相对于网状两两连接该结构大大降低了连接所需的硬件成本。而且随着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协同数量增加,越能发挥该结构的优势,更符合当前"开放办学"、"2011计划"等协同开放一体化办学政策精神的要求。
4结 语
高等学校图书馆在高校图书情报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工作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但一所高校的需求终究有限,构建区域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协同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该问题。首先,对当前区域高校图书情报资源利用现状和图书馆协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其次,将组织论中的信息链理论引入到情报学领域,进而在信息链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基于线性信息链结构、网状信息链结构和集成信息链结构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模式;最后,通过对三种协同工作机制进行对比和并分析其适用条件,得出了基于集成信息链结构构建的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工作机制为较优化模式的结论,更符合当前图书馆"大数据"时代趋势下的图书馆资源发展模式,为我国区域高校图书馆协同一体化工作提供了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