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计算机技术普及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经营管理转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12 共4179字
论文摘要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为图书馆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带来了挑战。高校图书馆是师生学习的中心,更是文化引领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在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的信息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及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在信息社会环境下做好服务与管理转型的工作。

  1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转型基本趋势

  1.1 业务的转型

  1.1.1 产品资源与其组合的调整

  产品资源与其组合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资源类型。伴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也日益多媒体化、电子化,广大读者对传统的纸质资源的利用率大幅降低,而电子资源日益成为主流趋势。(2)学科内容。读者信息内容日渐多元化的同时专业化水平也在提高。高校的新型专业越来越多,不论是原有的专业还是新开设的专业,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文献资源不够充足,产生了读者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增加资源的方式,例如图书馆自主采购书籍、图书馆之间互借、读者之间互借等方法。

  1.1.2 服务组合的转型

  从服务对象来说,服务对象可以归为两类——老读者和新读者;图书馆增加读者数量、规模,扩大读者服务群体也是有两种途径:(1)将服务延伸到与老读者有紧密信息利用关系、需要信息服务的人群;(2)将服务延伸到与老读者同一从属标准的人群。从服务内容来说,对老读者,尤其是专业的老读者,要将服务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不同环节,要提供深度的服务。
  1.2 管理方式的转型
  管理方式的转型是为了提高效率,提升读者所获取的信息的价值。调整管理方式主从两个方面展开:

  1.2.1 信息技术、人员的合理结合

  信息技术覆盖范围广泛,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使用,大大节约了广大读者获取信息、资料所要的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经济成本以及心理成本),打破了纸质图书资料的时间、空间、数量方面的限制。但是信息技术并不能完成所有工作,解决所有问题,类似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活体信息资源”的开发等都需要馆员来实现。因此,将信息技术和馆员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是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1.2.2 自我发展和外部联盟有机结合

  高校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特色以及优势,而外部联盟能弥补图书馆自身资源的不足,不仅能节约成本,防止重复建设的发生,还能实现与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双赢。

  1.3 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转型

  管理者是管理行为的主体,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转型是尤为重要的。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转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

  1.3.1 组织变革

  组织是对管理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的一种抽象化的表述,在简单的环境中要求传统机械组织正规化、标准化、程序化以及集权化。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图书馆需要决策、协调信息,一线馆员在图书馆的现场及时应对处理能力是非常关键的;知识密集的、合作创新的学科的服务必需各部门之间、多技能的团队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而在现今社会,图书馆的环境更为复杂、变化日新月异,这些因素都要求图书馆引入新的有机组织,例如委员会、网络结构等形式;图书馆将传统的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结合起来时图书馆未来的管理主体关系机械式与有机式两类组织的有效结合是图书馆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所向。

  1.3.2 图书馆馆员管理的转型

  图书馆馆员的管理转型可从几个方面入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设备,实现图书馆馆内无人化管理,减少一线人员数量,增加技术型人员及设备;系统化地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例如招聘、培训、薪酬等环节。

  2 信息社会化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2.1 开放式模式

  开放式模式是对应封闭式模式提出来的,是现代图书馆的本质特点。开放式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图书馆对本地区或者本单位的读者全部开放;(2)各类图书馆都面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3)图书馆不只为读者个体服务,还要为各种机构或者社会团体服务。
  目前,高校的开放式服务模式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时间自由——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2)空间自由—— 图书馆不再将藏书区与阅览区分离,读者可以自由选取所需图书,决定外借还是阅读;(3)权限自由—— 高校图书馆不对读者进行身份界定,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读者阅读姿势也不被限制,“以人为本”。

  2.2 主动型服务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进步,图书馆的内部业务机制以及外部信息环境外部信息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已不再局限在图书馆内,而是走向了读者,走入了社会。在当信息社会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当采取主动,主动联系广大师生及科研部门,及时掌握、收集信息,反馈给相关读者或部门,并加工、发布在专业平台上,以提供跟踪服务。

  2.3 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是集中图书馆的资源以及服务,让读者以最简单的步骤得到所需要的分散的服务。一站式服务为读者节约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了最大的便捷。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校园一卡通”服务就是一站式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中各个部门之间彼此基本上是独立的,读者必须要来往穿梭于图书馆各个部门才能查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校园一卡通”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将图书馆各个部门整合、联系到一起,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2.4 针对式服务

  针对性服务就是根据读者的知识构成以及需求,提供符合其特性的服务的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专门的服务。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空间,根据自身喜好以及需要组织信息内容,上传信息、资源共享等。

  3 图书馆经营管理基础问题

  图书馆是向人们提供与知识紧密相关的产品以及服务的机构。人类社会自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图书馆逐渐产业化,本文中笔者认为图书馆的经营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经营管理对象

  要经营管理高校图书馆,首先必须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的经营管理的对象,即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是怎样的产品以及服务。只有明确了经营管理对象,才好制定经营管理的办法。

  3.2 经营管理方法

  在确定高校图书馆的经营管 理对 象后,接下来就要解决生产并提供产品及服务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自产、外包、或者不同程度的混合。管理策略是管理系统的中介,是服务于管理目标的。

  3.3 经营管理者

  经营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即是在管理系统中,各方参与者所的构成与关系。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有确定差距、定义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方案、评价方案、选出最优方案、实施方案,最后经检查反馈来确认决策是否有效。管理主体就是参与管理的人员,他们不仅是实现管理目的的主、客体,同时也是管理行为的服务对象。
  图书馆经营管理的三个基本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是离不开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的。服务创新和管理转型即是图书馆对环境的自我适应的一个过程,是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方式三者之间的组合改变。管理转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管理者转型、管理对象转型、管理方式转型。

  4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社会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改革转型既带来了难得一遇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4.1 信息社会环境带来的机遇

  4.1.1 社会对信息、知识以及技能的综合需求增加

  在信息社会,信息不仅贯穿于劳动工具与劳动者生产的各方各面,也是单独的劳动加工对象,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在高科技信息行业,信息就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各种信息、知识和技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经济增长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加,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都要求图书馆更多更好地提供信息,这给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4.1.2 信息社会为信息的运动提供了更为节约、便利的中介系统

  信息运动的第一步便是图书馆对信息的收集,在接收到需求者发出的需求信号后,图书馆利用工具中介系统(如计算机)将信息传递给需求者,需求者对信息使用后反馈,形成一个图书馆内部管理信息、并对外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的循环过程。信息社会中网络化的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损耗,同时还将图书馆员从那些费体力、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使图书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集中资源,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4.1.3 信息社会为图书馆自我管理的变革带来了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教育的普及、推广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图书馆业;新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缩减了成本,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以为图书馆自身管理的变革。

  4.2 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

  (1)图书馆信息资源地区分布上的不合理

  每个公民都享有获取人类的文明,用利知识、技能来改善自己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权利,图书馆是公民实现这一权利的有力保障。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一权利并不能被完全保障,图书馆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许多经济欠发达、较落后的地区,图书馆的数量、规模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对阅读及求知需求,其服务水平也是十分有限的。而文化设施的落后又加剧了这些地区公民的政治经济状态以及信息素养的低下,最终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怎样用有限的资源来保障全体公民的权益,满足全体公平的阅读、求职需求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2)读者对信息需求更为复杂

  读者的信息需求受到外部环境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在发展、变化着。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阅读需求也各不相同。读者身份的多元化导致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

  (3)图书馆员工的质素压力提出了新挑战

  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机构,物质报酬上没有占有优势,因此很难吸引到优秀员工。而在中国,图书馆员的职业化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绝大部分都不愿意从事图书馆行业,很多的高校的图书馆员都是学校领导的亲属、老人、伤病人士等。上述问题是亟待我们去思考解决办法的。

  参考文献
  [1] 郎文君,吴宝根,王小勤,等.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研究 [J] .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1(6):22-28.
  [2] 陈能华,刘昆雄.信息化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4(3):33-35.
  [3] 杨雪晶,孔凡晶.学习型社会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J].现代情报,2009(10):18—21.
  [4] 吴熨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38—139.
  [5] 刘卫利.试论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3):85-8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