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依托某些纽带相互联系并组织起来的,这种纽带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这些引证的文献资料就成为附于论文正文之后的参考文献,也称之为引文,引文分析作为信息计量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一些数理方法,按研究需要把分散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汇总而形成脉络清晰的数据链,借以揭示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借鉴意义.《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是由鞍山市教育局主管、鞍山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9 年创刊,它主要是全面及时刊登鞍山师范学院教师的最新学术成果,并适量刊登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论文,为校内外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通过对《学报》本校作者的论文引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作者关注的课题和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方向,据此对本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数据的选取和项目制定
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 ~2013 年刊登的论文作为分析对象,逐期逐篇进行分门别类统计,共 1 103 篇论文,引文总数为 6 210 条. 考虑论文作者非本校的教师,因其参考的资料源来自本校图书馆文献的概率极小,故未与考虑,筛选出作者为本校或多人合作者中含本校作者的论文 729 篇,引文4 201 条,据此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引文的数量、类型、语种和中外论文引文情况比较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考察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借鉴意义.2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 1 引文量
论文的引文量是反映期刊吸收情报信息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引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论文作者吸纳新知识、借鉴新成果的能力,也提示了作者的信息资料获取途径是否畅通和广博程度. 表1 为 2008 ~ 2013 年《学报》引文量指标的统计.【表1】
从表1 可以看到《学报》2008 ~2013 年共刊登本校作者的论文729 篇,引文数为4 201 条,平均每篇论文引文量为 5. 76 条,篇均引文量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作者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在成长,也反映了随着我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长,满足了读者对资源的获取需求; 同时,笔者看到测定文献老化的指标———普赖斯指数为 33%以上,也呈现逐年递增,既说明学报论文的新颖度在增加,也反映出图书馆新资源种类和收录范围正在加大力度,促进了读者对新信息的关注和吸收.
2. 2 引文类型
引文类型是指引文具体文献类型,它反映作者的阅读范围、知识的吸收广度和科研的情报来源种类. 表 2 是 2008 - 2013 年《学报》引文类型统计数据.【表2】
从表 2 的数据中看到期刊文献是鞍山师范学院读者的主要情报源,占总引文量的 53. 91%; 其次为图书类,占 37. 63; 接下来虽排第 3 位,但比重落差较大的是网上资源,占 2. 5%; 其他多种资源类型总计占 5. 96%. 详细分析各项指标,期刊以出版周期短、对新知识和新成果传递比较及时; 图书因其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便于系统学习的特点,让二者占据了总引文量的 90% 以上. 这里所统计的期刊类型的引文,结合笔者做的其他调查统计,基本来源于图书馆数字期刊资源. 学位论文的获取主要来自图书馆订购的数字资源,其引用量逐年上升. 另外,网上资源因其方便、快捷、更新快的特点,引用量也在不断攀升.
2. 3 引文语种
表 3 2008 ~2013 年《学报》引文语种的统计数据对引文语种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作者对其它语种文章的吸取能力和引入国外文献资源的程度,掌握读者对国外科技文献的利用情况,为图书馆引进外文数据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表3 为2008 ~2013 年《学报》引文语种的统计数据.据表 3 中的统计数据,2008 -2013 年《学报》引文除中文以外的语种基本为英文,所占比例停滞在 5% ~15% ,85% 以上为中文,俄文仅在 2008 年引用了 2 篇. 结果表明: 中文语种是我校学报引文的主要语种,究其原因为: 一方面说明鞍山师范学院读者掌握的语种单一,英文阅读能力不强,利用英文文献能力较弱,对其他语种更是无法企及,也阻碍了关注和了解国外科技发展的动态,与国外进行知识交流的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是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的外文资源服务的种类和数量没有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也造成外文引文数量低下的局面.【表3】
2. 4 中外论文引文情况比较
为了从外文论文相关数据分析中得到启示,从《学报》2008 ~2013 年本校作者论文中随机抽取 100篇论文,在本校图书馆订购的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中图书情报、生物技术、食品、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语言、历史学和教育学十类专题中分别随机抽取学术论文总计 100 篇外文论文,对中、外文论文统计出引文的相关变量指标,表 4 为 100 篇《学报》中文论文的变量指标,表 5 为 100 篇外文论文的变量指标.【表4-5】
表4 中随机选取的100 篇《学报》论文中,共引证了文献821 篇,其中引文最多的一篇论文共引证了38 篇文献,最少的引用 1 篇文献,平均每篇论文引文数为 8. 21.表 5 中随机选取的 100 篇外文论文,引文一共 2 191 篇,最多的一篇论文引文为 59 篇,最少的为 7篇引文,平均每篇引文 21. 91,是《学报》论文平均引文数的 2. 67 倍,说明鞍山师范学院论文作者在文献资源利用效果上与国外论文作者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表 4 和表 5 中可以看出,鞍山师范学院论文的引文量以 6 -10 篇为最多,1 ~5 篇紧随其后,这两者频次分别为40 和39,1 ~15 篇的引文数共占总引文量的89%,密集度集中在1 ~10 篇之间; 外文论文的引文量以 21 ~27 篇为最多,其次为 14 ~20 篇,两者频次分别为 34 和 32,14 ~34 篇的引文数共占总引文量的 80%,密集度集中在 14 ~27 之间. 从两表的频次分布看到鞍山师范学院作者和国外作者利用文献分布数量的差距,国外作者涉猎和获取信息资源基本比本校作者高出一倍多,为我们进一步增强文献资源阅读范围和获取知识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价值.
3 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启示
( 1)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引文率低于国内综合论文平均水平,与国外论文相比差距更大一些,某种程度反映了鞍山师范学院作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能力比较低,除了作者自身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意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收藏及服务部门,应该加强对各项资源进行宣传和推介活动,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影响力,对读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利用理念培养,提高对文献资源的检索和获取能力,最终促进论文质量和学术价值的提高.
( 2) 数字期刊是《学报》论文作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占总引文量的 53. 91%,这与期刊论文出版周期短、新信息传递及时和知识点简练集中的特点有关,但是对于同样的数字资源的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以及网络文章的利用相对所占比重落差很大,而这些资源均是学科前沿问题的文献来源,因此,图书馆应注重引导读者对这方面资源的阅读和获取,并且不断针对读者的需求特点完善各类数字资源的建设.
( 3) 对于《学报》论文语种单一的问题,一方面,读者应加强自身外语学习,提高对外文资料的阅读和使用能力. 另一方面,图书馆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增加外文数字资源的引入工作,不断增强图书馆外文资源的服务能力,为鞍山师范学院读者提供专业性的外文科研学术资源,促进鞍山师范学院读者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提升鞍山师范学院读者利用外国前沿的科研学术成果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
( 4) 图书着作以 37. 63%的占有量成为《学报》论文引文第二大来源. 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发现,图书着作的引用在历史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中占比重相当大,而且单篇引文量也远高于平均值,尤其以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机构的版本图书的引用量最为集中,与它们的权威性和出版的图书内容准确、校审严谨和质量保证等优越表现是密不可分的. 图书文献的建设应注意考虑其内容、质量和学术知识的严谨性,基于经典和热点兼顾的图书采购原则,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收藏及知识传承的社会价值.
( 5) 在数据统计中发现,引文新颖程度即普赖斯指数较高的论文研究方向主要有: 政治思想类; 大学生就业、情感教育、学业学籍管理; 体育俱乐部、社区和农民工体育发展研究; 天然产物分析、食品检测等有机化学类以及围绕城市生活开展的乡村文化旅游和辅助产业的集群建设、区域经济等时代气息强和社区发展模式研究的专题. 特别注意到有关鞍山师范学院新设置的专业,如商学院的图书馆学专业和教科院的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多引用期刊、报纸、职能机关下发的文件和网上资源为参考文献. 因为这些新专题需要内容新颖、专业性强、层次较高的信息资源来支持其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学报》引文情况的几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以此数据为基础,可以作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图书馆的资源收藏和传播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化建设,让图书馆的馆藏成为创新性、必要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资源集合. 图书馆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终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宗旨为主导,通过对《学报》引文的分析,从中掌握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实用借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一切为了读者服务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陈欣.《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2008 年载文的统计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6) : 105 -108.
[2]孟连生. 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期刊评价工作中的应用[J]. 编辑学报,1999( 4) : 203 -206.
[3]耿玉玲.《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2 -2004 年引文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5) : 48 -50.
[4]黄晓斌. 对网络环境下引文分析评价的再认识[J]. 情报资料工作,2004( 4) : 53 -56.
[5]靖继鹏,马费成,张向先. 情报科学理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6]罗式胜. 文献计量学引论[M].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7]张玲. 论图书馆的新服务体系[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 2) : 101 -102.
[8]傅治梁. 连续变量数列组限间断时,计算组距、组中值方法探析[J].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 : 35 -37.
[9]中国引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引文数据统计[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