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各级档案部门都在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个纲领性文件对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期各级单位陆续印发了相关实施意见,根据实际指出现阶段档案工作的问题,明确了档案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要抢抓政策机遇,深化档案工作改革,在原有档案管理模式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不断探索创新档案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现行标准制度与部分工作实际不相适应
新时期档案工作内容种类更为复杂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原始的档案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还会进一步发展为档案开发、整理汇编,形成档案宣传品、刊物、文化产品等;档案的形式和载体在计算机管理模式下也逐渐发展为数字化、电子化,有各种格式的电子文件,有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进一步通过网络,在信息系统、档案网站上展示并提供更加智能化,也更加方便利用,档案工作范畴变得更加宽泛,档案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相应的档案管理规范和制度往往没有得到及时制定或修订,滞后于实际工作,没有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便会出现无章可循、管理混乱的现象,势必影响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档案的现代化与信息化需求不相适应
现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先进的技术变革。档案工作也需要与时代接轨,应用自动识别技术管理借阅档案,通过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接来实现对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备份所属机构的电子数据信息形成电子文件管理中心,数字档案室、行业性全国数字档案馆,以及智慧档案室的建设等等,都应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从档案工作发展趋势来看,档案工作越加趋向于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工作程序化、查询利用智能化,原有的手工操作、经验管理、封闭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各方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削弱了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降低了档案的原始价值。
3.人员素质与新时期档案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档案工作人员的配备不同程度上受到编制定员的限制,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就要负责整个单位的档案工作,并且可能还是兼职或返聘退休的人员,对档案业务知识缺乏系统专业的学习,没有稳固的档案知识理论结构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应用知识匮乏,缺少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需求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档案管理处于其他工作的末端,档案管理领导层更应该重视档案工作,档案部门不应是安排"闲人"的地方,档案工作也不再仅仅是缝缝拆拆整理案卷的手工简单工作,应更加注重档案干部队伍的人才建设,要与现代社会信息化接轨,保持档案干部队伍的稳定,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是为单位中心工作服务。要做好档案工作,就要始终将服务作为档案工作宗旨,以创新为档案工作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在档案工作中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单一的馆藏档案服务转变为全方位的信息化资源服务,由最终的提供利用服务转变为全过程的指导服务,由传统的档案实体利用转变为电子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服务。
1.建立档案工作新格局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行管理体制的需求,在新时期,档案工作必须要与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建立档案工作的新模式、新格局。档案部门的工作要定期主动地向分管领导汇报,以便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档案工作的主动权。档案工作是各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列入各单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归档考评机制。要与单位相关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使档案工作参与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有效进行监督指导,提高档案部门依法履职能力,强化档案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坚持各类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建立档案收集的多元化模式,逐步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重,形成统一、高效、多元的档案管理新模式,实现档案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相辅相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2.完善档案工作制度和规范
档案工作内容随单位中心工作在变,随时代发展在变,制度规范的建立完善也应与时俱进。2006年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如今各单位新业务工作的开展、新类型会议的召开、新的专业档案的形成等等,都需要按照8号令的要求对本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进行补充修订。现今新形态档案的出现,如数码照片、纸质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等,这些新生事物也都在深刻影响着档案工作的管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信息公开办法、在线借阅制度、库房应急管理预案等,都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或修订标准。档案部门对本系统档案管理方面,如行业标准制度、制度规范,以及所属单位档案的管理,都是应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的工作方向。
3.做好档案工作的全程管理
档案工作应融入单位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中心工作全过程档案的归档管理。在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就要开始档案工作的跟踪服务,注意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了解对档案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特别是重点工作的开展、重要文件的起草等,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中,确保文件的形成积累和归档的全程监督指导。如重大事项的归档工作,档案部门应提早介入,监督指导及时建立并执行档案工作规范,按时保质完成归档。再如单位建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涉及电子文件的起草、流转及最终的归档管理等环节,档案部门就要在系统建设前期调研需求阶段参与其中,对电子文件形成的门类、需要归档的范围、文件格式,以及与档案管理系统对接的接口要求等提出需求。在系统设计中,要注意档案的流程监控,对电子文件的流转、归档的齐全完整性要全面可控。
4.活化档案服务功能
档案工作不应仅是等待着被利用,更应该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为中心工作提供主动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要应用网络技术手段等提高档案服务效率,由手工查阅提供利用转变为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快速查阅;不断拓展收藏领域,丰富馆藏资源,编研档案文化精品,编制业务工作参考汇集,为中心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变被动需求提供利用为超前主动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通过举办展览、网上信息发布、档案专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档案作用和价值,提高档案意识,营造档案文化氛围,变馆藏死档案为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活档案,让档案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
5.推进档案信息化
依托信息技术加强档案资源控制力,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成为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各单位应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革新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稳步推进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逐步实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并对所属机构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逐步建成档案目录中心和电子数据中心。如某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手工整理借阅,到21世纪初利用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档案目录数据,再到近几年逐步建成使用的全行业档案数据信息交互平台,能够接收档案目录和电子文件数据,实现分级授权管理体系的档案信息在线传输和查询,能够大大提升对所属机构的管理能力和资政服务能力,并为本系统数字档案馆(室)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基础。
6.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新时期档案工作领域的拓展,工作内容和方法不断革新,要求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能要不断转变和进步,要由传统的档案保管者转变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档案信息产品的生产者、档案信息利用的咨询者、档案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是档案信息知识的教育者。档案工作者从领导层到基层档案员都要不断地全面学习、全方位重塑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实现档案人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各单位档案部门是本系统最高档案管理机构,肩负着本系统档案工作的规范、监督、指导、培训等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具备基础工作的扎实功底,有对新理论的深入思考、对工作领域现状和发展动态的调查研究,要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高瞻远瞩的策略和敢为人先的胆识,才能在统领行业档案工作中发挥政策研究先导、业务管理指导、宣传培训主导的作用。
总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任何时期都是一个要不断摸索探讨的热点问题,档案工作的创新进步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持续转变改善的过程。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借鉴和学习新的工作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不断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实现与单位各项工作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档案工作在本系统中心工作中的信息服务支撑作用,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