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西欧一些国家的读者把自己拥有但不再阅读的书贴上标签放置在公园的长椅上,以便其他人拾取或阅读,如此循环,是为“图书漂流”活动。这一源于读者个人的自发活动,后经发展,风靡欧美乃至全球,影响日渐扩大。我国的图书漂流活动引进于上个世纪初,与国外图书漂流的明显区别是,国外图书漂流起源于自发的活动,而我国的图书漂流一开始就属于有意识的组织活动。
从图书馆的视域来看,图书漂流活动与公共图书馆的平等、自由、免费的精神不谋而合,对于促进全民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受到国内公共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漂流活动实践日渐丰富,形成了相当的社会影响,但也存着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将这些问题较好地解决,就会促进图书漂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对全民阅读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浦东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三年来的实践为案例,具体分析目前图书漂流活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图书漂流活动大约起源本世纪初,国外图书漂流活动源于读者的自发活动,国内的图书漂流活动从开始就带着某种“功利”的目的。2004年年初,为促进图书的市场营销,春风文艺出版社用钟山的《遍地鬼子》、洪峰的《革命·革命了》、阎连科的《受活》三本书开展漂流,这是目前笔者可以查到的国内最早关于图书漂流活动的事件。虽然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图书漂流”活动其本意在于营销,所谓漂流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但这一举动仍然具有“首发”之意义。因此,多数研究者都会将其作为国内图书漂流活动较早的起源之一。2005年3月,laow和jane受国外图书漂流活动的启发,创办了中国的图书漂流网站,这是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图书漂流活动不同的个人自发性质的活动。此后,图书漂流活动在国内迅速开展起来了。
之所以说迅速开展起来,并非说有多少中国的读者自发地参与到图书漂流活动中,而是说图书漂流活动迅速引起了众多图书馆和商业机构的关注,根据对e线图情所收录的有关图书漂流活动的160篇文献的统计,其中报道由高校图书馆主办的图书漂流活动的文献有87篇、公共图书馆主办的48篇,企业主办的19篇,政府主办的6篇,所占比例分别为54.37%、30.00%、11.88%、3.75%。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图书漂流活动的主体是图书馆,其次是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显然,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这些机构主办图书漂流活动都带有某种“功利”的目的,图书馆举办图书漂流活动是希望扩大图书馆的影响,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企业举办图书漂流活动的目的在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在于营销;地方政府举办图书漂流活动的目的在于政绩,在于辖区文化氛围的营造。而这里面,独不见图书漂流活动的主体———读者或者书友。因此,这些活动是一种从上而下“举办”的活动,而非是一个自下而起的“自发”活动。正因为如此,在国内已经开展了七八年之久的图书漂流活动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诸多研究图书漂流的文献中看到端倪,不少文献都认为,我国图书漂流活动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地域差异明显,发展很不平衡;图书回漂率低,漂流图书的质量不高,内容陈旧,品种单一,数量较少;管理不完善,未能形成长效发展,图书漂流虎头蛇尾,“寿命”普遍不长等等。还有人认为,图书回漂率低,在于读者拾捡到图书纳为己有,有人还将其上升到道德层面进行挞伐。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图书漂流活动何去何从?浦东图书馆的图书漂流活动实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2、浦东图书馆的实践
浦东图书馆的爱心图书漂流活动是由浦东图书馆采编部策划、实施、管理的爱心公益品牌项目,2010年8月30日开始运营。在运营的第一天,有6个书架、共4000册图书上架,图书全部来自读者捐赠,而书架、标牌则是利用旧馆的废弃书架和标识牌改装、美化的。
初期,由于图书缺乏管理,4000册图书在短短半个月就全部漂出,基本没有回漂的图书,补充了500册图书以后,很快又全部漂出,漂流活动几近中断,陷入了危机。后经细心观察,发现原来是拾荒者趁人不备,将大量漂流图书装在蛇皮袋里带出图书馆。此后,图书馆加强了图书漂流区的管理,解决了这个问题。漂流延续了2个月以后,再度出现图书越来越少的情形。经过调研发现,图书捐赠速度慢,回漂速度更慢,而图书漂出的速度却很快。为了确保不断丰富和充实漂流图书,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网站开设“爱心图书漂流”的微博加强宣传,在浦东新区政府、浦东市民中心等地增设爱心捐书箱,开通爱心捐书热线电话等等,截止目前,征集到的漂流图书达到30000多册,其中英文、韩文、日文、伊朗文等外文图书1500册。据统计,这30000多册漂流图书来自2000多位捐助者,既有个人又有机构,既有大陆地区的人士又有台湾同胞和外国友人。例如,上海画家徐建融先生捐赠了3000多册图书、画册、个人手稿等珍贵文献,成为浦东图书馆爱心漂流捐书数量最多的读者。
美国等领事馆纷纷捐赠漂流图书,上海浦发基金捐赠12万元用于爱心图书漂流。现在浦东图书馆平均每月都能收到漂流图书1000多册,对于捐赠数量较大的读者,图书馆提供上门取书服务。
随着爱心图书的增加和活动知名度的扩大,报名参与管理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2011年2月,已有30名志愿者经培训轮流上岗,志愿者负责介绍活动内容,阐述活动理念与宗旨,接收读者捐赠爱心书籍,登记读者漂流情况,承担书架整理工作,不断传递爱心包容的图书馆文化。爱心图书漂流活动形成爱的循环,漂流图书来自读者的无私捐赠,维持、管理运营依赖于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培养了读者、馆员、志愿者的团队合作精神。2012年暑假,爱心图书漂流书架增设了少儿图书、外文图书、期刊专架,每个专架各放置1000册图书。同年,与江西省井冈山市黄家坳三联发展希望小学结对,建立了希望小学漂流站,送去漂流图书500多册。2013年,又分别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六团镇老兵图书馆、洋泾街道小区、外来建设者工地、安徽大别山留守儿童书屋结对,建立了漂流分站。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浦东图书馆的爱心图书漂流活动已经成为浦东图书馆的一个文化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浦东图书馆的爱心图书漂流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图书馆、捐赠者、志愿者、读者以及社会各界组成的良性循环系统,具备了相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漂流活动的主体———读者的主动参与程度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图书漂流不仅使读者受益,而且也提升了浦东图书馆的知名度。
3、启发与建议
如前所述,我国的图书漂流活动与国外的图书漂流活动其起源与运营有所不同,国外的图书漂流活动起源于读者自发的活动,国内则更多地由图书馆等机构组织,这种差别实际上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图书之所以首先在欧洲漂流,盛行于美国,是与欧美地区发达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关的,在生活进入比较富裕的阶段之后,人们的精神追求自然日渐丰富,图书漂流正是这种追求的一个产物。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经济和文化已经有相当的发展水平,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那样的发展水平,因此,图书漂流就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读者参与程度低,是因为大多数读者还在为生计、为更好的生活水平奋斗,还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这方面活动;还有不少的读者经济上不是特别宽裕,看到一本漂流的好书就自己留下了,造成了在漂图书的减少。
也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发展阶段,才使得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在推进图书漂流活动时仍然大有可为。根据浦东图书馆图书漂流的实践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3.1促进自组织形成
根据系统论,组织可以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个类型。所谓他组织,指的是组织的形成需要依靠系统外部的指令;所谓自组织,指的是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自动地形成的组织。显然,国外图书漂流活动的组织乃是自组织,而国内图书馆等机构举办的图书漂流活动的组织乃是他组织。图书漂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将其组织逐步由他组织转变为自组织,使得图书漂流活动能够自发、自觉地活动,其核心在于加强读者、书友的积极主动参与性。浦东图书馆的实践实际上正是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3.2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要形成由志愿者管理和服务,由图书馆对图书加工、筛选、登记,建立漂流图书管理体系。制定《读者捐赠和取阅办法》,制作《爱心图书漂流简介》的宣传页、《爱心图书捐赠登记表》等,确立专人管理。在图书馆设立爱心图书漂流站,选取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工地、民办图书馆、边远山区的希望小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书屋作为连锁漂流站。所有漂流站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配送漂流图书和登记管理,分站每半年上报图书漂流工作情况总结,分站图书每季度更新,图书漂流总站图书每半个月进行更新。
其次要加强对漂流图书的鉴别和筛选。图书馆要对漂流图书的质量予以鉴别和把关,避免问题图书流入漂流站;对漂流图书实行少儿、成人、外语、杂志等分层次推进、分区域展示,对图书漂流的倡议书、捐书流程、捐书的流向进行公告。
事实上,图书漂流的管理机制包括图书的管理机制和志愿者的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志愿者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浦东图书馆的“爱心图书漂流”正是由于引进了志愿者管理机制,图书漂流才能有机循环,有效管理。这是因为漂流图书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志愿者日常管理的,志愿者上岗前应由图书馆专门培训,提高他们对读者阅读推荐、接受捐赠和对漂流图书管理的技能,提升志愿者的服务素养。志愿者不止限于读者,也有一些馆员志愿者,而后者往往发挥巨大的作用。
3.3加强宣传报道
为提高知名度,多方募集图书,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需要加强宣传报道。利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对图书漂流进行持续宣传报道。浦东图书馆在豆瓣网上介绍图书漂流活动并发起捐赠倡议书,在图书馆的官方微博上对图书漂流进行跟踪报导。爱心图书漂流站要设立在图书馆读者易看到或者读者流量较大的区域,如餐厅门口、图书馆大门附近。在浦东图书馆,爱心图书漂流区设在M层大门口与读者餐厅门口旁,是读者必经之地。尤其是每周一上午图书馆闭馆日,其他楼层都关闭了,只有M层仍向读者开放。众多读者驻足在图书漂流书架,翻阅着漂流图书,一些读者坐在地上细细品读漂流图书,成为了浦东图书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读者分享到漂流图书带来的知识,真切感受到“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很多人在微博上表示认可与赞许,并转发到其他各种网站上,这使得浦东图书馆的爱心图书漂流活动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上海时尚频道和浦东电视台得知这一消息,主动上门进行跟踪报道。
3.4强化社会合作
加强与政府机构等有关部门的积极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浦东图书馆在区政府、市民中心门口设立爱心图书捐赠箱,与外国领事馆联系捐书,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区、上海搜房网、浦东地方志办公室等机构纷纷主动捐赠爱心漂流图书;与德鲁克管理学院、光华基金会合作,开展“跟德鲁克学管理”系列讲座;与高校志愿者合作,开展浦东图书馆志愿者活动;与文化名人开展活动,如著名文学家余秋雨先生与浦东图书馆合作设立高层学术研究机构———“秋雨书院”上海分院,捐赠个人著作,推荐优秀图书和培养博士人才。这些社会资源,对于图书漂流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加持效果。
3.5建立激励机制
为鼓励捐赠,定期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捐书成果和个人捐书情况,制作捐赠证书,评选星级捐书读者;对于捐赠图书数量大、质量高的读者可在图书馆专门设立专架;每年出一本全年的捐书名录,每年开一次图书漂流总结与表彰会议。为鼓励志愿者,每年都要评选图书漂流管理服务的优秀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3.6促进可持续发展
图书漂流的可持续发展,在于相当数量读者的主动参与。图书漂流的推进具有三个层次:表层、深层和评价层。第一个层次是表层,强调图书漂流的程序,积极引导读者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第二个层次是深层,这时图书漂流已经形成了循环系统,图书漂流活动逐步稳固,规模逐渐扩大,读者在活动中体验受益;第三个层次是评价层,更看重图书漂流的价值评估,图书漂流不仅仅是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更是精神、价值层面上的内在提升与培育。在这三个层次中,读者从被动性参与到体验性参与,再到思考性参与,其主动性越来越大。
4、总结
图书漂流活动虽然已风靡全球,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许多制度和规范需要不断完善。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物质条件为基础,要提高图书漂流的质量必须注重全国经济水平的总体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起步阶段,前期活动中必须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提高活动的社会影响,增加群众的参与度,建立良好的活动制度,从而促进图书漂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