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问题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6 共2940字
摘要

  1994 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定》。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这两大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师范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得到高度重视,也对普通话教学提出了规范要求。然而师范院校作为普通话推广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规范。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层面探讨师范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规范问题。

  1 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课程性质不明。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国家教委于 1993 年将普通话教学纳入教师口语课程体系,要求各级师范院校将其作为必修公共课开设[1].当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普通话课程是师范院校的通识必修课,师范生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有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但仍有部分教师误以为是公共选修课,重视不够,虚于应付。另外,从课程性质来看,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发音正音、朗读技巧、言语表达等技能性训练,而部分教师还是完全按照理论课来讲授,忽视了正音指导,课程枯燥无味,达不到切实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第二,师资配备不达标,部分教师不负责任。国家语委明确规定,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一级水平[2],一般由省级或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担任。但在一些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师一级乙等的通过率不到 60%.由于缺乏专业师资,不得不降低要求,退而求其次,二级甲等即可。更有甚者,把普通话课当做搭头或福利,分配给课时量不满的教师,根本不问资质。这些教师从未参加过普通话等级测试,也未接受过任何相关培训,没有测试实践经验,搞不清普通话的教学规范,不懂教法,胡乱应付。例如,个别老师一节课从头到尾放录音,没有具体的讲解和指导,学生难有收获,纯粹是误人子弟。

  第三,排课不合理,大班课多,教学效果差。语音类课程以小班课为宜,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具体指导。然而,高校扩招后,学生急剧增多,师资跟不上,只好合班排课,一个大班动辄 90 ~120 人,不利于课堂管理,更不利于正音指导,上课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第四,教学过程不规范。普通话教师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部门,很难集中开展教研活动。各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各异,考试时间、方式和标准自行其是,整个教学过程如同一盘散沙,严重失范,导致教学事故。如有的老师不懂普通话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平时教学随意,调课缺课频繁,期末考试竟采用开卷笔试糊弄了事,学生直到要参加考试了,还不清楚普通话水平测试究竟是怎么回事,忍无可忍,联名上书告到学校领导,导致一级教学事故,这为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师教学规范敲响了警钟!

  第五,教学监管不力,教学评价机制缺乏激励性。虽然高校都有教学监管部门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但系部的监管重点一般都放在专业基础课上,对普通话课程往往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在年底的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评教活动中,上小班课、专业课的教师往往得分高,而普通话课的任职教师很难获得A 类课荣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积极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队伍不稳定,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切实整改,抓好教学规范工作。

  2 严抓各个环节,规范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第一,开展教研活动,明确课程性质和要求,规范教学过程。每学期开课之初,由系部组织所有普通话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性质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整个学期中应该严格贯彻听课制度,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老教师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新教师则应谦虚好学,跟班听课,不懂就问。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探讨,进行教学改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该课程结束后,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建立试题库,试卷由系里统一印制。试卷题型、题型数、分值比重应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一致。但可根据考生人数,对题量和答题时间作出灵活调整和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和监考老师由学校统一安排,严禁任课教师私下组织学生考试,保证考试过程规范。

  第二,严格审核授课教师资质,加强普通话教师队伍建设,规范配备教师。合格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分配教学任务时,首先应该明确任课教师的要求: 原则上只有符合规定学历、职称、专业、资格证书、教学水平、师德要求的专职教师才能安排教学任务,特别强调须有省级及其以上测试员资格证书,坚决杜绝把普通话课作为搭头而随意安排任课教师的现象。达不到认可资质又想上普通话课的教师,则应主动加强学习,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和测试员资格后方能执教。

  第三,控制课堂学生规模,尽量少排合班课。根据普通话课程的测评方式和学校教务处相关规定,这门课程宜用小班制,便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也能让学生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尤其是需要通过普通话级别考试的师范专业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合班。非师范专业学生要合班,上限为 100 人。

  第四,教师要言传身教,加强示范和指导,要把技能训练、口语实践贯穿教学始终。普通话课程看似简单,其实对任课教师要求极高。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率先垂范,用标准悦耳动情的语言吸引、感染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字词训练要从难点字、异读词教学入手,讲解发音难点,培养学生正音习惯,同时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进入朗读和说话教学环节,则要懂得口语表达技巧的运用,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教师重在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训练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如句调、停顿、重音、语速等。教师要着力培养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内化学生的语言积累,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做到读懂、读熟、读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名好老师,不仅仅要做到以身示范,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发音的方法、运用口语表达技巧传情达意。普通话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一定要加强训练、指导,有针对性地改变学生的语音面貌,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3].

  第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讨教学新模式,提倡分级教学。学生的普通话良莠不齐,水平不一。常规的教学安排是按专业教学班统一排课,不分好坏一锅煮,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又得不到有效指导,不利于因材施教,最理想的是采用分级分层次教学,有的放矢,切实保证教学效果。

  第六,加强教学监管力度,客观评价普通话教学。要彻底改变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从管理层面上来说,必须加大语言文字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各项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机制。学校各级教学督导要合理分工,随机抽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加强对普通话课程的听课、评课等督导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督导要有记录,督导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向所有教师通报。对教学效果良好的老师应给予表扬和奖励,为他们获评 A 类课教师、十佳授课教师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普通话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 教师口语[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湖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朱迪光。 特色专业建设与语文教师培育[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