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 家 通 用 语 言 文 字 是 普 通 话 和 规 范 汉字。[1]因此,普通话的推广已经成为自上而下进行的一项国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普通话不仅成为官方语言,而且还是中国在国际舞台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的逐年递增,表明普通话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全国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表达,不仅是对于我国这种多民族、多语言的情况下的交流有益,同时对扩大国际影响,让汉语走向世界也是十分必要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语言口语测试,是对应试人的汉语标准程度的测试[2],它是推广普通话、测试普通话能力的重要手段。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管理水平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测试水平,更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网络管理技术、语音识别、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管理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测试使得普通话水平测试走向信息化变成现实,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人工化管理走向信息化成为可能,更成为普通话测试发展的必然方向。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测试工作,采用网络信息的管理能力,加上语音识别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原本传统的人工测试工作从培训、测试、管理几个环节实现全部信息化[3].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人工测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无法满足全社会不断递增的测试人数的需要。目前,全国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次,参加测试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参与测试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人工测试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无力支持如此庞大的水平测试规模。人工测试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采用人工测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测试人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的不断增多,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测评人员,而拥有测评资格的测试员人数总量不足,无法满足测试需求,这不利于测试工作的开展。为满足测试人员的需求,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也会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人工测试相比于计算机操作明显显得不足。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过程复杂,需要组织报名统计、相关培训、分组测试、审核登记等各种繁琐程序,人工操作不仅容易出现差错,而且工作效率也低。此外,采用人工测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因素,影响测试结果,测试人员每天需要测试数百名的被测试者,容易出现听觉疲劳,也容易受到周围测试环境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性。信息化的测试可以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对测试的影响。
其次,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测试,计算机辅助下的测试优势明显。一方面,高效率的测试速度,既可以减少被测试者的等待时间,更大限度的满足被测试者,同时也能缩短测试所用的时间,提高测试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测试的成本:人工测试繁重复杂的准备,较高人工测试前后的花费,人员开销等,都能相应地降低,而且计算机设备的利用是循环的,这种节约成本的做法是长期性的。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测试更加公正客观,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工测试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可以极大地帮助提高测试程序的规范性,为水平测试建立统一的标准,提高测试精确度,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制度话、规范化、科学化,最终建立信息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系统。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管理主要措施
要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是依靠计算机的辅助。计算机辅助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实施。一方面是要建立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机器化操作,从参加测试者的报名工作、测试过程中的打分工作、评分工作、到测试结果的数据统计与管理工作等,全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实现测评全自动化,参测人员通过上机考试,在计算机上根据测试系统的要求完成全部测试考试,系统自动评判给出成绩。
首先,要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使得测试真正实现信息化。
第一,要加强数据库建设。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全国性的系统工作,需要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因此管理系统首先需要建设强大的数据库信息。其中最关键的是试题库数据的建设,数据库信息涉及到测试工作的直接开展,因此需要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试题编写必须严格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保证试题的高水准度,同时要保证试题库的容量,能够同时随机产生上千份不同试卷,保证每份试卷的试题重复率控制在0.1%.
第二,要建立强大的信息存储交互平台。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报名、培训、到测试结果、成绩数据等,与参与测试者的信息息息相关的数据繁杂繁多,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能够承载和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的能力,同时由于这些数据涉及到被测试者的很多个人隐私信息,因此管理系统的保密能力也需要足够强。此外,信息系统还应该提供信息交互平台,能够提供水平测试相关的动态的实时信息。
第三,要保证信息管理系统性能的绝对最优化。管理系统功能要最大限度实现模块化服务,测试报名、证书申请与查询、相关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等,诸多方面的功能需要细节化,同时对参与测试人员还应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功能,比如注册用户账户管理等。
其次,作为信息化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的建设,须将传统的测试由人工化转向信息化,使测试工作迈向新台阶。
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需要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技能特性。第一,要有一套严密严谨的身份确认机制。使用智能测试系统参加测试的人员,首先需要通过该机制的确认,只有确认测试人员的身份信息与管理系统已经收录的报名信息相一致,符合身份标识,才能进入测试系统。第二,要确保信息的透明化。对于每个测试站点,既要保证在整个测试系统的统一管理下运行,同时还要能够确保各个站点工作时的完全独立性。统一性确保每个站点测试所有的内容均来自智能测试系统,独立性在于每个站点只对于本站点负责,从报名、采编、到测试的整个过程实施可相对独立。第三,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一旦测试者提交申报信息后,就不允许再随意进行改动,以保证测试系统获取的信息的真实性、统一性、准确性,避免由于数据信息随意更改引发的数据混乱,造成数据冗余。同时,这样规定能够减少测试人员利用更改个人信息而进行造假、作弊。
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步骤
第一,准备测试阶段。根据主管部门相关测试要求,各个测试站点启动新一轮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同时向外发布测试通知,组织人员进行报名。各个测试站点通过收到的报名人数,确定参测人员的规模,根据规模的大小,建立测试题库,以适应测试需求。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参测人员数据进行收录、上传。第二,组织培训阶段。首先要让参测人员明白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端正参加考试的态度,坚持自己应考,杜绝请人代考。其次,要对参测人员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尤其是在计算机测试的情况下,更需要考生注意发音的准确性,避免计算机识别系统可能读不出来,或者误判的问题。对于声调、音变的标准程度要特别加强练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是计算机进行智能测试,因此对于上机考试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应该在培训阶段一并告之参与测评者。
一方面,可以组织参与测评者统一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系统网站上,放置相关说明,包括上级测试系统测试工作原理、相关测试题型、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上机操作技巧等,要求参加测评者上网进行考前测试训练。
第三,组织考生考试。监考人员按照规定,让参加测试的考生进入测试机房,考生根据计算机的要求作答,测试系统将对考生的前三题自动做出评分,对于第四题将进行录音,传到测试员手中,由测试员打分。最后,测试结束后,系统将测试系统打分的数据与测试员打分的数据进行综合,总后传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系统上。
第四,考生获取信息。测试结果将在测试管理系统中公布,考生可以登录自己的管理系统账号查询,根据成绩等级获取相应证书,考生参考的信息档案将归档入系统。
四、测试系统可能面临问题及对策
首先,由于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测试站点的环境设施也不同,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受影响。发达地区会采用相较于欠发达地区更好的电脑设备,硬件设施性能的优劣会影响到语音录入的质量;测试站点周围环境的好坏也会对测试造成影响,场外噪音可能造成计算机在读取考生发音时出现误差。因此,要尽量提高硬件质量,为测试提供最好的测试环境。保证测试使用的计算机的性能能够满足普通话测试的需求,对于不适宜测试要求的老旧设备要及时更换。测试的外部环境要尽量安静,保证测试室的隔音效果,测试室与考生等待区距离适宜,可避免外部声音对考试的影响,又 能 减 少 考 生 入 场 所 需 时 间,提 高 测 试效率。
其次,是测试系统评分精确度有待提高。计算机识别性能容易造成高分与低分之间差异不能体现,不能按照系统录入普通话语音样本标准进行对比,会造成部分高水准考生成绩无法体现。因此需要提高测试系统识别能力,减少误差。另一方面,由于测试系统只给出考生最后的测试成绩,不能显示考生错误的具体地方,这样考生测试完成后只能得到分数和证书,依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特别是发音问题得不到纠正,不利于考生普通水平的提高。
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多做考虑,进行细节上的改进,使得测试系统更好的满足测试要求,同时有助于参与测试者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毛洪贲,殷德顺,郭娟,周爱花.信息技术支持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6)。
[3]沈晓峰.试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管理[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