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英国华人汉语与普通话词汇特点比较研究(2)

来源:语言战略研究 作者:张聪
发布于:2017-06-20 共7276字
  三、英国华语与普通话共有词语的差异。
  
  (一)词义差异。
  
  英国华语中还有这样一类词语,其形式与普通话中相关词语的形式完全相同,但是表达出来的意思却完全不同,让人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们将其与普通话相关词语的差异分为义位差异和陪义差异两方面。这里用义位差异而不用义项差异是因为义位更客观,义位的数目是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不会因为词典的规模被删减、合并。相比较而言义项这个说法主观性较强,不够准确。
  
  1. 义位差异。
  
  一般认为,义位有大、中、小三种概念:一个词的所有义项、一个词的一个义项或一个义项的语义成分(张志毅、张庆云 2005)。这里我们选用义位的第二种概念,用义位来指一个义项,下面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以下简称《现汉》)为依据,通过实例来讨论英国华语与普通话的义位差异。
  
  (14)不知是否与我经常“喂她”有关,反正她这段时间脸面很好,精神也很好,再也没躺下!(《英中》2011 年 10 月 14 日,42 版)。
  
  在《现汉》中,“脸面”有两个义项:“a. 脸①,b. 情面;面子。”(14)中“脸面”的意义显然与这两个义项的意义都不同,我们不会说某人“脸很好”或“面子很好”.我们认为例句中的“脸面”与《现汉》中“脸色”的第二个义项的意义一致:“脸上表现出来的健康状况;气色。”也就是说,普通话中属于“脸色”的义位到了英国华语中,转移到了“脸面”这个词中。
  
  2. 陪义差异。
  
  张志毅、张庆云(2005)将陪义分为九种。我们发现英国华语与普通话在语体陪义和情态陪义上存在差异。
  
  i. 语体陪义差异。
  
  (15)……锦秋为令他们留下,便开设“特训班”,答允能令大家考取 20 分!(《太阳》2008 年9 月 16 日,25 版)。
  
  在普通话中,(15)中的“答允”平时已基本不再使用,只存在于特定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或者古装剧的台词中,属于文言色彩较强的表达形式。但在英国华语中,这个词却仍然在报纸中使用。
  
  (16)“物业试用计划”可说是供应政策之中的一个创新念头。(《伦敦》2008 年 9 月 19 日,23 版)。
  
  本例报道的是工党政府执政后所实施的一些举措。涉及政府工作的报道时,无论是英国华语还是普通话,我们都会尽量选用正式、严谨的书面词语。“念头”在英国华语和普通话中的基本意义相同,都有“想法”的意思,相比之下,语体陪义却不同,普通话的“念头”一词的口语色彩更加浓厚,一般不会出现在政府执政的相关报道中;例句中使用了“念头”这个词,说明在英国华语中,“念头”属于更加正式、严谨的书面语体。
  
  ii. 情态陪义差异。
  
  (17)有靠拾纸皮维生的长者指出,每天收入逾 200 港元,较之前增加近 10%.(《英中》2011 年10 月 14 日,30 版)。
  
  普通话中“长者”的基本意义是:a. 年纪大、辈分高的人;b. 年高有德的人。说明“长者”一般指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含有尊敬的情态陪义,但在例句中,拾纸皮的人本身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长者”这个词只是客观的表示拾纸皮的人年纪比较大,并不含尊敬的情态陪义。
  
  (二)词语搭配差异。
  
  除了上面谈到的词义的差异,普通话和英国华语在词语的搭配上同样存在差异。如:
  
  (18)改革原意是要针对英国本地银行,华资银行在英国的分行数目有限,却受到牵连,影响超乎比例。(《英中》2011 年 10 月 21 日,5 版)。
  
  普通话中“影响”后面通常接一些程度副词,如:大小、好坏、深远、恶劣等。不存在“影响超乎比例”这种说法。
  
  (19) 埃 塞 克 斯 警 方 说, 因 存 在 严 重 闹 事,警方对两名阻挠者使用泰瑟枪,另外逮捕一人。(《华闻》2011 年 10 月 21-27 日,13 版)。
  
  普通话中不能用“存在”修饰“闹事”,“存在严重闹事”在普通话中应表述为“存在严重闹事的情况”.
  
  (20)专家建议,房地产开发商还可以关注房地产管理方面的投资,未来国内需要的不仅是物业,而是大型的专业租赁管理公司。(《华闻》2011 年 10 月21-27 日,23 版)。
  
  在普通话中,“不仅是”常与“还是”或“而且是”搭配,表达递进的关系,极少“不仅是……而是”这样的搭配。
  
  四、方言词语。
  
  英国华语中有很多词语来自粤方言。如:
  
  (21)尚有不足 1 星期就到准决赛,请继续支持自己心水佳丽,投下你神圣一票!入 12 强由你话事!(《太阳》2008 年 9 月 16 日,4 版)。
  
  “话事”相当于普通话“做主、说了算”的意思。
  
  (22)锦秋无意中发现了已婚的国柱与家勤的秘密恋情,于是乘机要挟俩人以得到着数,但后来因锦秋的不小心,令他俩之恋情曝光。(《太阳》2008 年 9 月 16 日,25 版)。
  
  “着数”相当于普通话“好处、便宜”的意思。
  
  (23)另外,有报道指陈豪与廖碧儿假分手,两人原相约在咖啡店见面因被记者撞破,陈豪驾车在中环兜圈,昨日陈豪心情靓靓,手上没发现有情侣戒指……(《星岛》2008 年 9 月 25 日,B8 版)。
  
  “靓靓”相当于普通话“很好”的意思。
  
  (24)公司来了位新波士,年轻但不知是否有为。(《英中》2011 年 10 月 21 日,39 版)。
  
  “波士”相当于普通话“老板、总经理”的意思。
  
  (25)聘楼面、Female Supervisor、油煲、炒锅、洗完打杂与炒饭 / 面,可提供低价员工宿舍,必须有合法身份。(《英中》2011 年 9 月 23 日,64 版)。
  
  “楼面”指茶楼酒馆中坐柜台收钱的人,相当于普通话“收银员”的意思。
  
  (26)代理全英最平的煤气、电、座机线、网线和手机线等……(《华商》2011 年 10 月 21 日,B15 版)。
  
  “平”相当于普通话“便宜”的意思。
  
  从上文所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英国华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不同的区域确实会产生不同的变体,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在与英国当地的主流语言--英语进行接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英语和香港方言都对英国华语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五、英国华语与普通话词汇差异的主要成因。
  
  (一)英语的影响。
  
  英 语 作 为 当 今 的 世 界 通 用 语 言(Phillipson1992 ;Crystal 2003),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在与其他语言进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英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现汉》就因为收录了 239 条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而广受争议。对于“生长”在英语核心区域的英国华语来说,这种影响来得更强烈。
  
  华人到英国去学习、工作或生活,使得英国华语自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中。虽然在华人言语社区中,核心成员仍使用华语(杨荣华 2011),但所有英国华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或使用英语,因此英国华语从英语中借用了大量的词语。借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最常用的人名、地名、事物名称或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语,英国华语通常会将这些英语词拿过来直接使用;二是一些次常用的事物名称,对于这些词语,英国华语通常用中英文混合的形式来表达。
  
  (二)香港方言的影响。
  
  早期到达英国的华人移民大多来自香港,主要说粤语,因此英国华语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香港方言的影响。一方面香港在 1997 年回归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就为当地人进入英伦三岛学习、工作或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人就成为了英国华侨的主体(班国瑞、邓丽兰 2005)。香港向英国本土输送大批华裔移民的同时,也将香港话带到了英国,并且由于使用人数上的优势,使得香港话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英国华语的通用形式。另一方面中国二十世纪中叶以前的战乱及之后的封闭,使得中英两国长期处于文化隔绝的状态,英国华语与中国大陆汉语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甚至有很多英国人一度认为香港话就是标准汉语。
  
  香港方言对英国华语的影响还体现在文言词语的使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展了汉语规范化方面的工作,从汉字改革、《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到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确立(戴昭铭 1998),几十年来现代标准汉语的词汇系统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文言词语被新产生的词语所代替。由于 1949 年以后现代标准汉语与香港方言失去了联系,使得香港方言与现代标准汉语的发展不再同步,因此在香港方言中有一部分文言词语被保留下来,这些文言词语也随着香港方言进入了英国,逐渐成为英国华语的一部分。
  
  六、结 论。
  
  在英语、香港方言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英国华语出现了很多特有词语,一些词语的义位、陪义和个别词语的搭配也与普通话产生了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华语的各区域变体将会长期存在(陆俭明 2005)。为了尽快缩小不同华语之间、海外华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主动地做一些努力和尝试。由于华语的规划属于跨境语言规划,这件事不能像新加坡一样通过政府推行渐进性的语言政策(郭熙 2008)来实现。也不能用规范化或统一化的手段来确立新的标准,强制所有华人遵守。而应该通过不断地与各国的华人华侨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出相对现实的、受到广泛认可的方法。
  
  陆俭明(2005)提出了“大华语”的概念,许嘉璐在《全球华语词典》(2010)的序言中也提出了“一统多元”的理念。“大华语”与“一统多元”虽然名称不同,但内涵却大体相同。这两个概念都是强调我们首先应该提倡以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为基础,同时在处理海外华语与普通话的差异时不作硬性规定,而是应该有一定的弹性,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的态度也正是我们所赞同的。
  
  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我们也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加强普通话与海外华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首先,可以组织华语研究专家和学者将海外华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编纂成海外华语与普通话的对照词典出版,让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们都能够了解海外华语与普通话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汉字、词汇、语法的对应关系。2010 年出版的《全球华语词典》在这方面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其次,加强声誉规划(赵守辉 2008)是巩固普通话的华语核心地位的重要手段。可以在国外出版更多的以普通话为标准的华语报纸、杂志和读物,兴办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华语学校,以此提高普通话在世界各地的声誉和影响力。最后,要继续强化华语的本体规划和地位规划。在中国国内,应该根据已有的华语研究成果来有针对性地规范普通话,让普通话的标准能够与时俱进,为更多的华人所接受和认可;在国际上,巩固普通话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各区域变体是华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并根据其与普通话的差异对其进行归类和划分,完善华语的地位规划。
  
  参考文献:  
  班国瑞、邓丽兰 2005 《英国华侨社团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华人社会的转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第 2 期。  
  戴昭铭 1998 《规范语言学探索》,上海:三联书店。  
  郭 熙 2008 《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母语维持的若干问题:新加坡个案》,《语言文字应用》第 4 期。  
  李宇明主编 2010 《全球华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 2005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陆伟芳 2002 《新闻媒体眼中的华人移民形象--20 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华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第 2期。  
  汤志祥 2005 《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语言文字应用》第 2 期。  
  杨荣华 2011 《英国华人言语社区的结构模式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第 3 期。  
  张志毅、张庆云 2005 《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赵守辉 2008 《语言规划国际研究新进展--以非主流语言教学为例》,《当代语言学》第 2 期。  
  周 龙 2016 《从 1.0 到 4.0 时代:英国华人社会发展与政治融入刍议--兼论英国华人与 2015 年英国大选》,《世界民族》第 1 期。  
  Crystal, David. 2003.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hillipson, Robert.1992. Linguistic Imperialism.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原文出处:张聪. 英国华语与普通话的词汇差异[J]. 语言战略研究,2017,(01):35-40.
相关标签:词汇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