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作学习因其所具有的众多优势,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且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协作学习最早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此后被广大发达国家广泛借鉴。我国关于协作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笔者尝试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协作学习理论指导二外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力求阐发在协作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思考。
一、协作学习的定义及支撑理论
协作学习(Co11aborative Learning)是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理念。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支撑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如下:
1.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该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知识都是主体自身认识活动的结果。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需要他人帮助方可完成。
2.最近发展区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该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有两种水平,一为现实发展水平即更够独自完成的事情,另为潜在发展水平即在比自身水平稍高的同伴指导下完成的事情。两者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协作学习中会得到比自身水平稍高的同学的指导,将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现实发展水平,实现自我超越。
3.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协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情感过滤假设理论。代表人物克拉申,该理论认为,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易受许多心理因素影响,焦虑感强弱程度与语言输入信息量成反比。协作学习使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可以缓解学生个人面对问题的紧张情绪,增加语言输入质量。
二、大学二外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多样化要求。因此我国高校第二外语课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选学人数直线上升,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校第二外语课是非常受欢迎的全校公选课,由于班级人数限制,往往需要多次机选才能选中。第二外语教学有别于专业外语教学,有其特殊性,课堂人数众多、大班授课;学生对第二外语的认知度、学习动机、期待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集体授课模式导致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紧张,师生、学生间互动少,学生参与课堂机会少等问题,已无法完全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尝试在三个学期,三个班级的教学实践中导入协作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学生反馈如下:
1.协作学习的课堂轻松活跃,消除紧张沉闷氛围;2.促进自主学习积极性;3.增进了同学间感情,学会并习惯了合作与分享;4.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5.人数多的大班也保证了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相对多的讲外语的机会;6.希望协作学习模式和传统集体授课模式相结合。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是欢迎协作学习模式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大学二外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的组织方法
1.协作学习的设计项目。教师在开展协作学习课堂前应进行预设,包括学习目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课堂的流程等。课堂的流程一般包括活动前教师说明协作学习的意图,科学分组,告知任务内容、注意事项、时间安排等;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观察者、记录者,学生是主要参与者和完成者;活动后学生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所学所得及不足之处的总结,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全面点评、对学生的总结给予反馈。
2.协作学习的类型。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否有“标准答案”,可将协作学习分为“既定型”和“开放型”两种。“既定型”是学生为了得到正确答案,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互相分享和帮助的学习方式,如互相检查背单词、背课文,小组共同完成语法填空、课文练习等;“开放型”是学生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任务,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得出开放性、创造性结论的学习方式,如同伴修改作文、辩论、短剧表演等。两者的学习目的不同及对认知水平的要求是不同的,后者高于前者,更具有创造性。现在为了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外语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导入“开放型”协作学习,无论对于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是对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大学二外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的注意点
1.教师方面的注意点。在二外课堂上可以做各种活动,但最终还要着眼于语言的运用。二外课堂的学生基础薄弱,词汇语法积累不足,头脑中的各种想法无法很好的用外语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设计协作学习任务时要设想一下学生的现有水平,想好学生可能完成的效果是什么。设定的语言运用目标不能太高,否则得不到预期效果。协作学习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协作学习,不能为了协作而协作。最好是具有开放性的、个人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内容。教学目的是通过外语学习完成任务并由此发现自我、与人交流协作。协作是形式,交流是目的,不要过于纠结具体的做法,毕竟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协作学习也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关键是要看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哪种思路与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目标。协作学习模式要和传统集体授课模式或其他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灵活掌握协作学习的时机和动态。
2.学生方面的注意点。有效扎实的自主学习是协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才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现有问题作出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个性化的见解,交流时才会出现思想的碰撞,相互讨论启发,最终优势互补、解决问题。否则反应慢的同学会因为思考不足而无话可说、只有“恍然大悟”的份儿,从而坐享其成。
五、结语
协作学习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应用到二外课堂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能否在课堂上开展可操作性强的协作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一同不断摸索与尝试。与传统集体授课模式相比,协作学习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任务也更繁重。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善教学方式,跟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Bruffee,Kenneth.Collaborative Learning[M].Baltimore,M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
[2]Smith,B.L.,& MacGregor,J.T.Collaborative Learning:ASourcebook for Higher Education[M].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1992
[3]池田玲子,馆冈洋子。日语协作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侯丽颖。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大学二外日语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