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隐喻和转喻的概念及雅各布逊使用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5196字
摘要

  隐喻和转喻作为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被理论学家研究并且广泛使用。纵观以往人们对这对概念的理解,基本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修辞学领域、认知方式、词汇学领域。但是,通过对雅各布逊的阅读和理解进行新的考察,会发现这一对概念的使用远远不限于此。雅各布逊是如何将索绪尔的语言学的概念引用到文学领域的? 他在何种意义上使用了这一对概念? 隐喻和转喻的提出有何启示性的意义? 接下来,本篇论文将从传统上的理解和雅各布逊对这对概念的使用所带来的启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 从不同角度理解隐喻和转喻

  1. 1 隐喻和转喻是一对修辞学概念
  
  在传统的修辞学领域,隐喻和转喻被当做两种重要的修辞学方法---这是大多数人的认识。在修辞学领域,隐喻和转喻即指比喻和借代。根据本体和喻体的不同的组合方式,比喻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这里需要指出: 当我们使用隐喻和转喻这一对概念的时候,这个隐喻指修辞学中的比喻,是包含明喻、隐喻和借喻的比喻,而不仅仅是指这三个之一---隐喻。所以,很多理论家在使用这一对概念进行文本分析时,他们使用的是修辞学意义上的比喻和借代两种方式。

  若仅仅从修辞学意义上来探讨这对概念,必然会陷入一种狭隘的观点,并在文本分析中,仅对一句诗词或者一段话进行修辞分析,从而指出其中使用了比喻和借代两种方式,以及如何使用这两种修辞方式。这样的分析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且广泛用于阅读和语文教学中。

  1. 2 隐喻和转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

  Lakoff 和 Johnson 在其《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中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隐喻和转喻。他们反对将隐喻当做一种简单的语言的表面现象,而主张隐喻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不仅在修辞领域广泛使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存在,其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很多研究者使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文本加以分析,其中包括张亚的《从认知依据分析隐喻和转喻的差异》[2]、以及胡梁雁的《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3]等。其中皆以本书的观点为依据: 隐喻和转喻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两对概念,这对概念不是修辞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作为两种重要认知方式的概念。隐喻的使用必须涉及两个域,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使用隐喻时一定是一个概念到另外一个概念; 而转喻却不同于此,转喻必须发生在一个域内,所表达的两个事物必然是有内在的邻近性,例如: 部分代整体、典型代一般等。

  这种认识,不同于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和转喻,对这对概念的认识更为深入,范围上也更广。

  1. 3 词汇意义上的隐喻和转喻

  这种理解和第二个理解有其内在的联系。隐喻和转喻对词汇意义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词汇学上来看,一个词的意义是不断发展而来的,有其本义和引申义。而这里我们所说的引申所遵守的原则和使用的方法便是: 隐喻和转喻。这里所根据的不是作为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和转喻,而是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的隐喻和转喻。文字发展演变的脉络是与人们的认知同步的,同时也是直接相关的。有的引申是按照隐喻的原则,根据其内在的相似性引申出另一词汇意义,而有的则按照邻近性原则引申出词汇义。这样,一个词通过这两种重要的方式,从而产生无数的意义,无限地丰富了词汇的意义。从这个维度上来说,隐喻和转喻与词汇意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2 雅各布逊使用这对概念所带来的启示

  雅各布逊在其《隐喻和转喻的两极》中使用并阐释了隐喻和转喻这一对重要的概念: "失语症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都不外乎我们刚才描述的两种极端的类型。任何失语症状,其实质都是程度不同的某种损伤: 要么是负责选择和替换的官能出了毛病,要么便是组合和结构上下文的能力受到了破坏。在前一类型的失语症当中,受到影响的是元语言行为; 后一种类型则表现为维持语言单位等级体系的能力出现退化。在前者,相似性关系被取消了;在后者,被取消的则为邻近性关系。相似性出现障碍的结果是使隐喻无法实现,邻近性出现障碍则使转喻无从进行。"[4]

  通过对失语症的研究,雅各布逊发现了失语症的两种极端情况和语言学上的选择、替换和组合功能失调有直接的关联,从而引导他使用了隐喻和转喻这一对概念。在弄清楚雅各布逊这对概念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这里所说的隐喻和转喻同之前论述的三种认识均不同。雅各布逊使用的隐喻和转喻,并不是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和转喻。但是,为什么雅各布逊要选择这样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来加以表述? 显然这仅仅是选择上的一种巧合,因为虽然这里的隐喻仅仅是同比喻手法之一的隐喻同音同字,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它们的内容、范畴完全不同。其次,雅各布逊对隐喻和转喻的使用是在比以上三种认识更为宏阔的意义上提出并加以理解的。

  2. 1 雅各布逊提出隐喻和转喻的背景

  作为一位语言学家,雅各布逊的观念深受索绪尔的影响。西方哲学人文学科的两次重大转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由认识论转向语言论) ,使语言被推崇到非常高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索绪尔提出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历时和共时、语言和言语、信息和代码、横组合和纵聚合等) 奠定了诸多学科的基础。雅各布逊继承索绪尔观点的同时,将横组合和纵聚合这一对重要的语言学概念运用到文学之中,重新进行表述,即: 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内在的对应关系是:隐喻: 纵聚合、共时、相似性关系转喻: 横组合、历时、邻近性关系将这种对应关系用数轴表现如下:

  2. 2 由失语症研究到隐喻和转喻

  首先,失语症不是指不会说话,而是某个方面的能力受损,不能顺畅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失去陈述的能力。失语症有两种极端的表现,其一是不能选择和替换,即不能从纷繁复杂的词语中进行选择,从而表达自身; 其二是可以进行词汇的选择,但是不能组合这些词汇。所以,前一种情况下,无法找到相似性关系,隐喻无法完成; 后一种情况下,邻近性关系被破坏,无法进行转喻。雅各布逊就是通过研究失语症,从而发现语言中存在的隐喻和转喻现象的。

  2. 3 隐喻和转喻使用的前提

  使用隐喻和转喻这对概念的前提是: 面对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不是日常语言,也不是一个句子或者两句话。当面对句子进行研究时,往往会陷入第一种理解,即以修辞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当面对日常言语进行研究时,又往往会陷入第二种解释,即把隐喻和转喻当做重要的认知方式来理解。因而,只有明确概念使用的前提,才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这对概念。

  2. 4 隐喻和转喻是一种文学语言的组合方式

  这种理解显然不同于之前的三种认识,同时也是雅各布逊的《隐喻和转喻的两极》带来的重要的启示。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文学语言的组合方式,其理论立场比以往的三种认识要宏大得多。在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我们要关注的是: 作者如何创造性地使用了隐喻和转喻的组合方式进行创作。隐喻和转喻既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语言的组合方式,也抽象地存在于每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之中。

  2. 5 隐喻和转喻的关系

  首先,作为文学语言的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隐喻和转喻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1) 横组合和纵聚合。隐喻和转喻是将横组合和纵聚合这对语言学概念引入文学领域并转换一套表述的结果,所以二者的区别本质上就是组合和聚合的区别。聚合就是选择和替换,组合就是将选择出来的词汇进行线性的排列。所以任何的句子,都是通过聚合和组合两种方式组成的,而语言则是无限的组合和无限的聚合交织在一起,从而表达出无限的意义。

  (2) 相似性和邻近性。相似性和邻近性往往被视为理解隐喻和转喻的区别的关键。相似性关系是指根据其内在的相似性来选择表达的词汇,即语义上的相似性; 而邻近性关系是将选择的词汇进行排列,即: 位置上的邻近性。

  (3) 隐喻必须具有内在的相似性,而转喻必须存在时间上的转变、空间上的转换。这就意味着,这些具有相似性的词汇是零散地存在的,可以随意进行变换。然而,一旦运用转喻将这些词汇进行组合时,这些词汇之间的顺序是不可随意变换的,因为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存在其中,一旦改变了彼此的先后顺序,所要表达的事件就会被打乱时空,重新赋予意义。

  (4) 隐喻和转喻在文学作品中的鲜明表现。

  首先,隐喻表现为: 意象的罗列。诗歌中大量存在隐喻,因为很多诗人会以自己的独特审美感知外物,从而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具有内在相似性的意象,并将其写入诗歌。并且,越是具有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诗人,或者说优秀的诗人,想象力越丰富,因而他们笔下的意象显得更加丰富多姿、也更加具有跳跃性,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打破自己固有的审美经验,跟随作者重新感知这些意象,重新体验生活,从而获得新的审美经验。

  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无题[5]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擅长使用隐喻,其"无题"诗多选取一些独特的意象,并将这些意象放在一起,多表达朦胧的、捉摸不透的情感,具有一种朦胧美。诗中李商隐创造性地使用了春蚕、蜡炬、晓镜、月光、蓬山、青鸟等独特的意象意象,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传达出无限的美感。

  其次,转喻表现在: 作者的叙事能力方面。擅长使用转喻的作家,必然是一位叙事能手。作家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叙事才能,将同样的故事生动形象、一波三折地叙述出来,从而充满了无尽的感染力。

  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

  琵琶行(节选)[6]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善用转喻,擅长叙事。以上节选的部分,是白居易对琵琶声的描写。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琵琶声的变化,"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大珠小珠"等被白居易调动起来,脑海中瞬间联想到无限意象,并以此连缀起来表达整个琵琶声的律动,具有极高的叙事技巧。

  隐喻和转喻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它们是不可分离的一对概念。一个作家往往不会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而是交替使用隐喻和转喻这两种方式。分析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是: 作家在创作中哪一种方式使用得更多、更明显。

  2. 6 隐喻和转喻的提出有何启示性的意义

  雅各布逊在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下,提出隐喻和转喻这一对重要的概念,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1) 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名举足轻重的语言学家,雅各布逊对这一对概念的使用,充实和发展了 20 世纪西方文论。

  总的说来,20 世纪西方文论摈弃了以往传统的观念,它不仅指出何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指出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被研究、可以被阐释的,并致力于说明这些作品究竟好在哪里。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的重要概念,刷新了以往人们的认识,使陌生化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法,同时在更高意义上,让读者重新体验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去体验。而雅各布逊所使用的隐喻和转喻这对概念,同陌生化一起,作为一部作品优秀的根据之所在。

  (2) 以此将作家和作品分为善用隐喻和善用转喻两类。隐喻和转喻作为衡量和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可以指导作家进行创作。善用隐喻、想象力丰富的作家可以发现生活中常人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极具有表现力,意象越是跳跃,作品越具有张力。善用转喻的作家,越能把握矛盾冲突,叙事能力也就越高。

  (3) 将隐喻和转喻应用到电影方面来考察。若以隐喻和转喻为标准,电影同样可以分为两类: 善用隐喻、善用转喻。善用隐喻表现在: 导演对电影片段的选取。作为导演可以选取任何相关的素材,置于电影中来表现。若导演处理素材的能力强,对细节把握准确,将会使电影增色不少。同样,若导演善用转喻,则可以拍出优秀的故事片,将故事情节表现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当然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导演,不仅对细节把握准确,同时抓紧故事脉络,出色地进行叙事。

  通过对这对概念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也在论述的过程中一一解答,并且,将隐喻和转喻这一对概念从传统的理解中脱离出来,将其放置在更为宏阔的视角下加以使用,这样才真正展现了这对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今后的文学研究方面得到很多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Lakoff and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0 - 27.
  [2] 张亚。 从认知依据分析隐喻和转喻的差异[J]. 邢台学院学报,2011(1) :67 -69.
  [3] 胡梁雁。 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J]. 襄樊学院学报,2012(3) :55 -60.
  [4] 伍蠡甫,胡经之。 隐喻和转喻的两极[A]. 西方文艺理论名着选编(下卷)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 彭定求。 全唐诗[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64.
  [6] 全唐诗(卷 435) [M]. 北京: 中华书局,1979: 4821 -48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