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1924-2010)
摘要:法国语言学自 20 世纪 30 年代传入中国,迄今已影响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各个部门和分支学科,如语音、语法、语义、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史等,在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奠基作用,因而有必要梳理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状况,归纳法国语言学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特征、主要作品、译介手法和途径。
关键词 :法国语言学;语言学思想 ;传播 ;接受 ;中国语言学
一、引言
法国语言学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涵盖语音、语言结构(语法与句法)、语义、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史和索绪尔语言学的传播等,共出版着述(经不完全统计)达50余篇部。本文拟梳理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总结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继而以法国语言学在中国传播的大事件为据加以分期,基于分期归纳各时期法国语言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特征、主要作品、译介手法和途径、对中国现代语言学产生的影响等。
二、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
仅以法国语言学的范围界定、传播途径与传入方法和历史分期三个层面,扼要阐述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旨在为下文分析法国语言学对中国普通语言学产生的影响。
1 法国语言学的范围界定
本文所指法国语言学主要是自1924年至2010年间传入的法兰西学派语言学,包括源自德国语言学研究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及法国语言学家的语音和语言结构研究等。本文姑且以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的索绪尔、索绪尔的法国学生(梅耶、房德里耶斯等)及其法国学生的再传弟子(柯恩、马丁内等)、特别是法国留学归来的中国语言学家(刘复、王力、岑麒祥、高名凯、方光焘等)为发展脉络。基于索绪尔与法国语言学家的传承关系,本文将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也纳入本文的考察范畴。
2 法国语言学的传播途径与译介方法
法国语言学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是留法人士和国内通晓法语人士对法国语言学论着的汉译和介绍。截止2010年(据中国期刊网和文秀知识库,中国共出版有关法国语言学思想的着述50余篇部,其中翻译着述近30篇部(含经英语转译索绪尔的着作4部,不包括修订本和再版本),含法国语言学的中文着述近20余部。就文本构成方式而言,这些着译中翻译多于着述,有的直接译自法语文本,有的经英语转译,有的整体介绍,有的专门介绍个别细节,有的深入批判分析,还有的对相关文本给予综合评价。就着作而言,翻译多于着述,着述中介绍和评价多于深入分析和评价。总的来说,中国人的着述中单篇文章多于着作。然而,这些着译又带有其传入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烙印。
3 历史分期
以法国语言学传入中国的着述状况及中国国内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为基础,本文将法国语言学传入中国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肇始期(1924-1949)、停滞期(1950-1956)、恢复期(1957-1976)、发展期(1980-2000)和新世纪发展期(2001-2010)。
3.1 肇始期(1924-1949)
1924年刘复自译博士论文《字声实验录》(又称四声实验录)。该着基于语言田野调查方法,采用法国实验语音研究方法,探讨北京话四(五)声、南京话四声、武昌话四声、长沙话四声、成都话四(五)声、福州话八声、广州话八声、潮州话八声、江苏江阴话四声、浙江江山话四声、安徽旌德话四声、云南腾越话四声等,引入浪纹计这一实验语音学方法,开启了中国实验语音研究的大门。尔后,刘复出版译着《比较语音学概要》(1930),引入法国语音学家保尔·帕西的语音比较研究着作,率先引进法国语音比较研究成果。次年,王力(1931)发表博士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推进法国实验语音研究的实践。1935年董世礼译注德鲁盎(Drouin)的《日耳曼语系研究》,引入法国日耳曼语系研究的方法和成果,目前该书在大陆已难以觅得,在台湾尚有留存。同年,岑麒祥翻译梅耶长文《历史言语学中之比较的方法》,引进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比较方法,成为当时中国历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文献。
继王古鲁(1930:33)引入“苏秀尔”(今称索绪尔)译名和孙伯坚(1935:36)引进苏联对“苏修尔”理论的批判思想后,东阜(陈望道)(1938)发表专文《说语言》系统介绍并探讨“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该文为国内第一篇专门探讨索绪尔“语言”与“言语”理论的专文,确立了这对术语的汉译名。1939年岑麒祥编写《语音学概论》引进描写语音学和历史语音学方法,阐述描写语音学和历史语音学原理,确立语音学、音位学、音素、音位、音节、调类、调值、调位等重要的语音概念。1942-1944年吕叔湘出版《中国文法要略》,该书组织布局(词句论和表达论)主要受勃吕诺(FerdinandBrunot,1860-1938)的《语言与思想》(Lapenséeetlalangue)和丹麦语言学家耶斯伯森的《英语语法纲要》(EssentialsofEnglishGrammar)的影响,开创了中国语法书编写从意义到形式的新体例。1944-1945年王力(1944:8)着《中国语法理论》频繁引用和参考房德里耶斯的《语言论》,将syntax译为“造句法”和“结合法”,引进耶斯伯森的“三品说”构建汉语造句法理论。1947年高名凯发表《中国语的语义变化》,参用法国语义学阐述汉语的语义变化,将sémantique译名由“意义学”统称为“语义学”.次年,他在《中国语的语义变化》基础上发表《中国语的语义变化与中国人的心理趋势》一文,促进了术语“语义学”的流通。此外,高名凯(1948)还出版《汉语语法论》,该书受到法国语言学家房德里耶斯和瑞典汉学家马伯乐的影响,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得出汉语实词不分词类的论断。王力(1948)为纪念包令留教授来华教学40周年专门撰文《法语的起原及其最早的史诗》,引进了法语缘起知识。
除了上述着述,针对陈望道于1938年10月19日上海《语文周刊》15期发表的《谈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一文,中国语言学界发起历时6年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其中一方以方光焘为主,以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能指”与“所指”等为理论依据,为索绪尔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铺垫的作用。该期中国共出版着述10余篇部,这些作品大多出版或发行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辅仁大学和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学术期刊,其中本土着述多于翻译引进,涵盖语音、语法、语义等层面。纵观该期文献构成,1938年以前引进的法国语言学着述均为翻译作品,1938年以后则多为中国语言学家自觉运用法国语言学撰文立说,可见中国语言学界已经步入理论实践的初创阶段。
3.2 停滞期(1950-195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因政治原因,中国对国外语言学着述的引进呈现出面向苏联“一边倒”的倾向,因而法国语言学的引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到了近乎停滞的程度。该期中国只出版1部涉及法国语言学的专着,即高名凯于1954-1955年在上海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语言学》。该书以高氏在北京大学开设的“语言学引论”为底稿,旨在为高校提供教材,为各界人士提供语言学知识的参考书。
该书主要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之后苏联语言学的影响,“这部书是就我对斯大林语言学着作的了解而写成的,全书都是拿斯大林的语言学理论来贯彻的,其中许多地方是根据苏联的语言学课本和苏联的语言学着作来写的”(高名凯,1954:2)。虽然如此,该书还是采用了部分法国语言学家的思想,或用以旁证语言研究问题的观点,或是用于专门的批判。譬如,在谈及“语言的社会本质”时,高氏用近三页篇幅批评法国现代普通语言学鼻祖索绪尔的“心理说”.就该期而言,法国语言学的引进,大多用于批判资产阶级语言学的观点,而不是为了发展中国现代语言学。
20世纪60年代晚期,中苏关系发生恶化,与法国关系渐有好转,法国语言学的引进得以逐渐抬头,继而进入法国语言学引进的恢复期。
3.3 恢复期(1957-1963)
自1956年中苏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中法关系出现新格局,并于1960年建立中法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语言学的引进得以出现积极的变化,但也只是处于恢复时期。1957-1963年,中国共出版法国语言学专着11部,其中6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各2部,新知识出版社出版1部。
1957年出版与法国语言学相关着作4部,其中包括岑麒祥在“肇始期”发表的《历史言语学中之比较的方法》以专着形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旨在推行语言学研究中的历史比较的方法;高名凯在“停滞期”出版的《普通语言学》在新知识出版社再版。同年,岑麒祥(1957:91)还出版《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概要》,前者在第二章第四节系统扼要地阐述索绪尔和梅耶的心理社会语言学观点,还不同程度地引述房德里耶斯等的语言学观点。后者整理卢梭、孔狄拉克等的语言起源的观点(岑麒祥,1957:89-90),归纳索绪尔及梅耶对历史比较语言学作出的贡献(同上:126-128),扼要而系统地归纳索绪尔、梅耶、房德里耶斯等的心理社会语言学观点(同上:217-227),促进了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渗透与流通。
1958年,王力出版《汉语史稿》,涉及苏联语言学内容较多,但仍有近10处提及法国语言学家及其思想,均起观点佐证之用,大多与房德里耶斯的理论相关,其中最后一条主要说明该书第59和60节题目与房德里耶斯《语言论》中题目间的关联,是为法国语言学的影响。
1959年岑麒祥于科学出版社再版1939版《语音学概论》,内容上略有修订,但大体变化不大。同年,双明翻译法国柯恩的《语言--语言的结构和发展》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前言(语言学的对象和性质、本书宗旨和写法)、第一章(语言的定义及其初期发展概况)、第二章(语言的结构:外部区分和内部区分)、第三章(语言的发展:外部发展和内部发展)、总结、参考书目和附录(柯恩介绍)组成,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法国语言学家柯恩有关语言结构与发展的结构语言学观点,柯氏的语言内外部结构与发展的观点对中国当时的语言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960-1963年,中国出版的着作基本上是高名凯的着作,含独着3部、编着1部:《语法理论》(1960)、《语言论》(1963)和《语言学概论》(1963)。《语言理论》介绍梅耶《印欧语比较研究导论》(Introductionàl‘étudecomparativedeslanguesindo-européennes)的历史比较语法学思想构成(高名凯,1960:11),引述索绪尔有关描写语法学的观点,阐述索氏的语言学思想(同上:14),且在相关理论论述方面均参用索绪尔语言学作为依据。此外,该书也旁及房德里耶斯等法国语言学家的观点。在斯大林语言学思想的影响下,《语言论》以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结构”与“系统”等二分法为指导,系统地阐述高名凯的语言学观点,属于高名凯语言学思想总结性的着作。《语言学概论》虽与高氏《普通语言学》(1957)在构架上颇为相似,但《概论》中的苏联语言学痕迹颇为浓重,法国语言学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完全是受中国面向苏联“一边倒”政策影响的结果。
纵观该期着述,我们发现该期只有2部译着,其余均为中国留法语言学家的着述,这些着述或将法国语言学融入其中,或佐证相关思想,或作为批判对象,亦或用于独自创造的立论根据。该期着作对中国现代语言学中的汉语语法结构、词义和历史发展研究的影响十分深远,特别是高名凯的着作,曾一度引发有关汉语研究的大讨论。
自1964年,中国时局发生微妙变化,不久就出现文化大革命,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受到影响,法国语言学的命运也不能幸免,因而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步入了消极的停止期(1964-1979),直到1980年法国语言学思想才得以真正恢复,步入良性的发展期。
3.4 发展期(1980-2000)
1980-2000年间,中国共出版法国语言学着作6部,包括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1980)、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1988)、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洪洁求等译,1989)、房德里耶斯《语言》(岑麒祥、叶蜚声译,1992)、游顺钊《视觉语言学论集》(徐志民等译,1994)、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吴泓渺译,1999)、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家堂译,1999)、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建祖译,1999)等,均为法国语言学、语言符号学、语言哲学等领域的经典着作。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的引入始自20世纪40年代初,一直都处于零星的介绍、评价和批评的状态。高名凯的汉译本首次完整地引进了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对中国语言学家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学习和应用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具有积极意义。该书的出版引发中国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热潮,这股热潮至今尚存余热,其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单篇论文的发表。
法国语言符号学派由索绪尔开创,其思想集中体现于《普通语言学教程》之中。巴尔特《符号学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索绪尔语言符号观影响,是法国语言符号学派的代表作。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的出版有益于中国学界全面了解法国语言符号学派的思想,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符号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如文学符号理论、符号学翻译理论、语言符号学等。
孔狄亚克的哲学着作对语言学研究影响很大,而《人类知识起源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该书的汉译方便国人认识孔狄亚克有关人类知识起源的思想,便于国内学界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同时推动了该论与法国语言学的研究。房德里耶斯语言学思想于20世纪50年代经王力、高名凯等的着述引入中国,特别是《语言》一书,但这些思想的引进略显零散。
就该书译介的作用而言,其汉译有助于中国语言学家全面了解房氏语言学思想,推动中国语言学家全面认识和评价房氏语言学理论,在中国现代语言学建设方面影响较大。
与上面提到的几部译作相比,游顺钊《视觉语言学论集》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语言学家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和德里达《论文字学》则不同,格氏结构语义学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语义学界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视角研究语义的新发展,为中国语义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德里达文字学思想,从哲学角度探讨文字问题,为中国语言学界提供了另一个研究语言的视角。
仅从着作引进情况看,法国语言学在中国传播的发展期与前几个时期的差异可归纳如下:该期出版着作均是法文直译,结束了以前汉语着作中的零散引进状况,说明中国语言学界已经认识到全面了解和深入挖掘法国语言学的必要性;该期引进的法国语言学,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完整,有益于引导国内学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语言学研究;在引进新思想、新着作之余,该期已意识到引进法国语言学经典着作的必要,为后期国内学者开展语言学的历史研究打下了铺垫(王秀丽,1996;徐志民,2005);该期最大的不同在于相关译着的出版,引发国内对特定理论和思想的集中讨论,譬如高名凯的译着《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后,国内语言学界长时间集中于索绪尔语言学的讨论。较之着作的特征而言,该期的期刊论文具有产量多,内容广,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
据中国期刊网2012年4月21日以主题“法国语言学”为搜索条件所获取的数据,共获取发表论文48篇,排除20余个非相关项,如拟测、乔治穆南论可译性、从现代俄语的发展变化看语言的社会功能、20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汉日发音比较、档案与利用者关系、汉语语体学、艺术史、山西方言、海南方言、民族学、生成语法、汉语语义学、心理机械论等,获得自1980-2000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近30篇,其中专门介绍法国语言学家及其思想的专文7篇,其余则多涉及法国语义学、生成语法在法国的发展、50年来法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主题切分与语篇功能、配价语法、语言风格、词典理论、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观、从属关系语法、表述语言学观、最小价值原则在法国的发展、法语动词研究、索绪尔相关研究、结构句法等理论观点。就发表刊物而言,以语言研究刊物为主,如《当代语言学》、《中国俄语教学》、《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法国研究》《、外国语》《、外语学刊》、《现代外语》等,其中《当代语言学》
的发稿量占1/3强。另外,据中国期刊网2012年4月21日以主题词“索绪尔”和关键词“索绪尔”为搜索条件,获得有关索绪尔的论文数据分别为847篇和666篇,其中含有少量非语言学成果,内容涵盖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文艺学、翻译研究、修辞学等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各个层面。较之以“法国语言学”为主题的成果,有关索绪尔语言学研究成果发表的刊物略显多杂,且就文章内容而言,重复工作较多,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不良的学风问题。
纵观该期论文文献,在以“法国语言学”为主题的成果中,大多仍以介绍、评述为主,具有深度剖析和自主研究的成果仍不占主流,尚未见有译文出现;在以“索绪尔”为主题和关键词的成果中,仍存在介绍和评述性的文章,但已不占主流,多数成果均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剖析或探讨索绪尔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基本上能够体现出索绪尔语言学在中国人文学科各部门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该期法国语言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特征是以介绍和评述方式引进法国新兴语言学理论为主,兼顾以索绪尔为首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探析,为中国语言学新世纪发展期的法国语言学的接受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但是,就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而言,法国语言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虽然已步入发展期,可仍不占中国现代语言学引进欧美语言学思想的主导地位。从引进内容看,该期尚未引进有关法国语言学界研究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和成果,且有关篇章、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引进力度也略显薄弱,尚不够系统。
3.5 新世纪发展期(2001-2010)
步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国语言学发展异常迅速。仅就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状况而言,据不完全统计,新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共出版相关着作20余部,其中译着16部(含再版),涵盖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等,2001)、结构语义学(格雷马斯,2001)、社会语言学(卡尔韦,2001)、会话策略(甘柏兹,2001)、语言的起源(雅克·鲁索,2003)、隐喻(利科,2004)、语言与言语(Roland,2004)、文字学(德里达,2005)、言语的意味(布尔迪厄,2005)、普通语言学问题(本维尼斯特,2008)、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梅耶,2008)、索绪尔语言学(索绪尔,2001,2002,2007,2009),其中索绪尔语言学的译着最多。此外,格雷马斯(2001)、德里达(2005)、梅耶(2008)、索绪尔(2009)等均为原有译本的再版。
就着作而言,该期最大的特点是:(1)译作多,着作少,且再版着作多于以往;(2)引进的内容已延展至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的会话策略、普遍唯理语法、语言起源、言语的意味等古今经典语言学着作;(3)索绪尔着作的翻译和再版数量超过以往,不但均属英文转译本,且初次出现两版第三次教程的译本。
译作状况体现的是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学者的着作则体现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接受,对完善和发展中国语言学具有非常的意义。该期出版法国语言学相关着作不足10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索绪尔研究在中国》(赵蓉晖,2005)、《法国语言学教程》(王秀丽,2006)、《篇章分析--法汉话语范围导入词对比研究》(王秀丽,2008)、《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刘富华等,2007)和《当代法国语言学研究动态》(王秀丽,2010),着重于索绪尔研究、法国语言学理论的新发展和法汉对比三个方面。
赵蓉晖(2005)是以索绪尔语言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为脉络,经过择选编辑的理论文集,是索绪尔语言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里程碑性着作,刘富华等(2007)则为索绪尔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间承袭关系的梳理性着作,对理清索绪尔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间的承袭脉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王秀丽(2006)与王秀丽(2010)虽属于介绍和梳理的着作性质,但对新世纪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而言,这两部着作的作用则更为重要。王秀丽(2008)则属于汉法语篇对比分析的微观着作。因而,王氏三着也代表了新世纪前十年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王秀丽(2006)是为了解决国内法语系缺乏相关教科书这一现状,用法语写作.本着人类认知由浅入深的规律,该书内容涵盖语言学基本术语、普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音研究、词汇研究、句法学、语篇研究、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言风格学、翻译研究、心理语言学、语言对比、社会语言学等,是国内目前最为系统梳理法国语言学的着作,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法语语言学教科书。
王秀丽(2008)注重篇章分析领域的概念、流派、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了汉语、法语和英语的语料加以深入分析,该书开了国内法汉语篇对比分析的先河。王秀丽(2010)系统而扼要地阐述当代法国认知语言学研究(Guillaume的心理机制论、Fauconnier的心智空间与概念整合论、Vandeloise的法语空间表达概念论及认知视角下的语言理解研究)、当代法国语言自动处理研究(句法、词汇、篇章及机器翻译)、当代法国语用学研究(Culioli的表述语言学和Ducrot的预设论)、当代法国语言学研究(Pottier的认知语义学、Rastier的语义学、Kleiber的原型语义学及其他语义学派)、当代法国词汇学研究(历时、共时、动态、歧义、划分组合单位、词典编纂研究)、当代法国社会语言学研究(Hagèpe的语言政策、法语推广、语言消亡过程及通俗语的研究)、当代法国教学法研究动态(交际法、行动法、Galisson的文化词汇语用学及教材与测试)、当代法国语言哲学研究(一战前的论战、二战后的论战、结构与语言问题、哲学的结构主义)、当代法国话语分析研究(言语交往、CatherineKerbrat-Orecchioni的言语交往论、Charolles早期篇章推进论及其话语范围倒入词论)、当代法国汉语研究(历时语法、认知视角下的汉语研究、着名研究者及《现代汉语中的感叹语气》)等方面的最近发展。该着是了解法国语言学界新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中国法语学界系统梳理法国语言学研究新动态的第一部着作,对推进国内法语界借鉴和发展中国语言学具有非常意义。
较之着作的特征而言,不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范围上,该期发表的论文均具有明显不同于该期着作的特征,与往期发表的论文也存在显性的差异。据中国期刊网2012年4月21日以主题“法国语言学”为搜索条件获取的数据,共获取该期发表论文39篇,排除10余个非相关项,如马拉松小传、中国股市术语词义演变、会议口译、法语考试、互文性研究、课堂元语言、法汉比较、CET考试分析、“被”的语法化等,获得自2001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20余篇,其中期刊论文9篇、硕士论文13篇,涵盖布尔迪厄社会语言学理论、房德里耶斯论语言的社会性、动词配价与配价语法、网络语言、语言的经济原则与汉语词汇认知模式、语言与情感、语法化、语义结构认知等内容。就该期发表刊物而言,研究文章散落于各层次的学报和期刊之中。
另外,据中国期刊网2012年4月21日以主题词“索绪尔”和关键词“索绪尔”为搜索条件,获得有关索绪尔的论文数据分别为2096篇和1723篇,其中含有少量非语言学成果,内容涵盖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文艺学、翻译研究、符号学、语言哲学、语言学方法论等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各个层面。较之以“法国语言学”为主题的成果,有关索绪尔语言学研究成果发表的刊物更为多杂,且有内容重复,质量参差不齐等特征,仍然存在学风问题。
相对前期而言,该期研究索绪尔的文章明显增多,涵盖的范围也更为广博。
纵观该期论文文献,在以“法国语言学”为主题的论文中,大多集中于配价、语法化、语言社会性等层面居多,前期的介绍和评述性文章明显减少,且同前一个时期一般,没有出现相关的译文;在以“索绪尔”为主题和关键1多能够从新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剖析、探讨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或是自觉利用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分析文学、艺术、修辞、语料库、文化交际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中国语言研究中的强大生命力。该期法国语言学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特征可归纳如下:
(1)仍以着作形式引进法国语言学的新旧经典为主,兼顾索绪尔语言学着作的追踪式研究;(2)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数量仍然很多,体现了索绪尔语言学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也说明了以索绪尔为首的法国语言学在中国的接受程度;(3)除索绪尔语言学外,法国语言学理论仍处于弱势地位;(4)纵观文献可见,国内法语界的语言学研究仍处于沉寂的状态,只有极少数人从事语言学研究,这种不良的发展状态有待于改进;(5)与前期相比,该期虽然引进了法国语言学界有关认知语言学、语言自动化处理、篇章、汉语、语言哲学、表述语言学等方面的成果,但在法国语言哲学、法国经典语言学着作的应用方面,尚不够充分,仍有待于加强。
三、结语
自中国学者引进法国语言学以来,法国语言学影响了中国普通语言学的各个层面。在语音层面,法国语言学贡献了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相关的语音学和音位学的术语;在语言结构研究层面,法国语言学提供了功能视角和结构分析的模式;在语义研究层面,法国语言学间接地输入了语义学的学科术语、语义场理论等现代语义学必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在历史比较语言学层面,法国语言学给予了研究方法论及语言研究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模式;在普通语言学层面,法国语言学为世界贡献了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推动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乃至全世界各国普通语言学的发展。可见,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均与法国语言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息息相关,因而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岑麒祥.普通语言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3]岑麒祥.语音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4]东阜(陈望道)。说语言[J].语文周刊,1938,(3)。
[5]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上海:开明书店,1948.
[6]高名凯.普通语言学[M].北京:新知识出版社,1957.
[7]高名凯.普通语言学(上)[M].上海:上海东方出版社,1954.
[8]高名凯.语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9]高名凯.中国语的语义变化[J].天文台,1947,(2)。
[10]刘复.字声实验录(四声实验录)[M].上海:群益书店,1924.
[11]王古鲁.言语学通论[M].上海:世界书局,1930.
[1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