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高效课堂” 就是高效型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高的课堂,换句话说就是教育教学目标能够高效达成的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地方都以“高效课堂 ” 为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教学模式,比如“杜郎口模式”. 但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都离不开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其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关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最高追求。 三者之间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落实层面上需要层层推进。 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在日后的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积极践行,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算得上是高效的课堂。 近些年来,我校也进行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尝试和探索,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好奇则是产生兴趣的一把金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则能充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一个着名的数学家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一点,这个数学家叫高斯,小时候,教师为了拖延教学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数学题,谁要是解答出来就可以回家。 这个数学题就是1+2+3+4+5+6+7+8……+98+99+100=? 简单地说就是从1一 直加到100的和是多少? 这时,学生为了能够早点回家,都开始忙着计算起来。 不过,只有一个学生没有急着动手,而是看着窗外思考着,这个问题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这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已经做完了,可以回家了吗? ”教师非常惊讶,急切地想知道这位学生是怎么做的,这个学生跟 教 师 解 释 道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这样 ,这个算式就相当 于 50 个 101 相 加 , 可 以 转 化 成 101*50=5050. ”教师很是欣慰 ,就让大家都回家了 .
这个学生后来成了数学家。 心理学研究表明,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高斯正是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始终对未知世界保持着好奇, 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尝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问题意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思考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科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问题就不会点燃创造的火花,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是无效教育, 培养出来的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 比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一节课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如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积极思考并最终得出答案。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根据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将其分为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我接着举出一个三角形的特例---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有一个角为直角,又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让学生探究除了直角外的另两个角的度数。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最终得出,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除了直角外的另外两个角相等,都是45°。 我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殿堂, 遨游在数学学习的海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谈及得出问题的答案时, 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表情,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了“四边形的认识”后,我安排学生探究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学生自由探究,最后得出了四者的关系,并通过画图表示了出来。
总之,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激趣”和“设疑”这两个把手,不断寻找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奇点,以此为契机引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不断“设疑”的手段引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不断增强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