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2010版,与以们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知识体系的调整、知识点的增减、知识点繁简的变化等。笔者在仔细阅读后发现,课后所编排的阅读材料与以前的教材相比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作为教材的编制者,希望给学生广阔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而作为一线教师在充分、介理考虑知识点的前提下,还应该就课本阅读材料做出一些对学生的适当指导,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而,对中学生今后的发展很有益处。以下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阅读材料的教学所进行的一些尝试,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教材的阅读材料中有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三种设置,它的编排是有目的的。科学漫步是对相关知识的扩充,如物理规律的发展历程、当今物理学的热点问题等;科学足迹是介绍相关物理现象发现的历史过程、物理学史实、物理学家的辛勤劳动和影响物理学发展的实验等;而STS则是介绍相关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介绍社会的发展与物理之间的紧密结介,展望未来社会。
一、《科学漫步》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教材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的第三节《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后有一篇科学漫步《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它从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说起,逐步解释影响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因素:光的衍射现象。而要减轻衍射影响,就要减小光波的波长,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用电子束来代替光束,可以大大减小物质波的波长,从而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用来观察更加微小物体。在材料的后而还提出了几个问题供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思考。在教材中这种设置非常多,比如教材3- 1第三章《磁场》中的《地球磁场与古地质学》,3-2第五章《交变电流》中的《输电新技术》等等。对于这一类阅读材料,我们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阅读,抑或根本小作要求。我的处理方法是:让部分同学阅读,而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则布置他们认真阅读,并从中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几个同学共同完成一篇科技小论文。
二、《科学足迹》让学生重温物理学史实
教材3-4第三十章《光》的第五节《光的衍射》后有一篇科学足迹《泊松亮斑》,它向学生展示了圆盘衍射的发现过程:非涅耳根据光的波动学说在数学上提出在圆盘的阴影中有一个亮斑,而反对波动学说的泊松则认为这是可笑的,最后阿拉果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个亮斑。这则阅读材料也向学生展示了理论与实验的完美结介,类似泊松亮斑发现过程的物理史实有很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如3-1中的《密立根实验—电子电荷量的测定》,3-2中的《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3-4中的《狭义相对论出现的前夜》等等。这类阅读材料,一般教师都把它当成故事一样去让学生了解,而我是让学生从物理学史、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角度去阅读这类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去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特点在3-5的《原子结构》中体现得更为完美。
三、《STS》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选修3-3第十章《热力学定律》的第六节《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后有一篇STS《汽车与能源》。介绍了汽车消耗能量与发动湘L功率的分配,整辆汽车的总效率约为13%。汽车在现代家庭中已是常见物品,学生对它们的了解也比较多,因此在这里可以让学生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分析、调查、对比等手段更多地了解与汽车有关的知识,比如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各自的作用、汽车的传动装置、功率分配、女全性能等等。比如3-1中的《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3-2中的《大而积停电引发的思考》, 3-5中的《从量子力学的诞生看科学技术与社会》《室内环境与放射》等等。类似的阅读材料在教材中是比较丰富的,我们要抓住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留意生活中的点滴,运用物理知识去介理解释;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同的学生生源、小同学生的爱好、物理教师个人的能力等因素,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整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使物理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与生活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