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让各种变革的力量逐步从独立走向联合,虚实交融,共生共进,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新生态下,“互联网+”带来的“跨界思维”,给教育的“融合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和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之下,跨界思维如何有效应用到我们的课堂?如何让小学教育充满创意呢?
关键词:跨界思维,小学教育,融合
一、跨界学习
1. 跨学科之界。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是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同学科的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互为联系,相互沟通,学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中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本学科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所以,跨学科之界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材“数学好玩周”中设置七巧板、口算杯、磁力片、华容道、等式、概率抽球、趣味跳蚤市场等数学小游戏实现了数学与游戏跨界,数学与品德跨界,数学与劳动教育跨界,通过学科跨界激发了孩子对数学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数学思维能力。
2. 跨教材之界。
《怎样用好用活教科书》指出:“有了好的教科书,不等于就能搞好教学。实际上,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可以将教材互相跨界,提升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如,瓶盖常常和瓶子一起丢之弃之造成环境污染,我们结合品德课的环保教育和美术课的创意开发两门课,跨界融合开发了瓶盖画课程,通过此类课程充分调动每一个家庭加入废瓶子回收工作,收集瓶盖,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动起小手,制作出一幅幅美妙的画,既环保又美观。
3. 跨教室之界。
学生在校学习大部分局限于教室,但教育应该是无边界的,我们的课堂教育不应该拘泥于教室里,应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借助网络使学生视野不断开阔,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可以把科学课搬进校园,带学生亲自种植蔬菜和花卉,观察校园里的植物,采集树叶标本;我们可以把数学课堂搬进校园,测量操场的大小,用亲身实践感知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美术课堂搬进公园,通过观察感受春天的美景,再用画笔定格美的瞬间。我们可以把品德课搬进社区,让学生亲身参与孝老敬亲,感知中华传统美德。
4. 跨时间之界。
课堂教学远远不应该局限于一节课的40分钟里。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时间。如在小学科学《观察凤仙花的生长》一课中,我们让学生在教室自己种植凤仙花,总结它的种植方法,观察种子的萌发,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开花、结果、衰败、死亡。用三个多月的时间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更能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历程。
二、活动跨界
1. 小小奥运会。
奥运会是全世界运动员的体育盛会,为了体现“奥运”这一主题,展现各国运动员不同的风采,2016年我们打破传统运动会模式,举办小小奥运会。我校35个教学班,分别模拟代表35个“国家队”,在开幕式上通过音乐、服饰、道具、表演展示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同学们通过手抄报介绍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民俗文化、特色饮食等,让学生了解世界。
2. 小小全运会。
2017年我们又举行了小小全运会,全校35个班分别代表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35个代表队。随着一支支乐曲,关中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渝文化、吴越文化、关东文化、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竞相展现,五彩缤纷,热闹非凡。全体师生在运动中了解、感受中华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激发了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3. 小小民运会、小小省运会。
2018年我们举行了小小民运会,全校每个班代表一个少数民族,通过民族服装、音乐、舞蹈为大家献上了一场民族大团结的盛宴。2019年我们举行了小小省运会,每个班级分别代表一个甘肃的市州县,让孩子们通过表演、讲解、办手抄报等充分了解家乡,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家校跨界
1. 一年级入队仪式。
这是孩子入学后第一件大事,重要的时刻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们更开心激动,也为今后的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毕业典礼。
六年级毕业是人生中的大事,如何顺利进入中学读书,做好衔接是很重要的,我们让每个学生写下今后三年的愿望,约定三年后再来一起检阅自己的愿望实现了没有,请家长和老师一起来检阅,利用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提醒家长做好监督实现中小学有机衔接。学校利用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为家校共育搭建平台,家校跨界让教育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