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情感结合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明理-激情-导行”任务的客观要求,是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合适的氛围中正确地指导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是学生学会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设置疑问,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上“公民的权利”一课时,教室发生了这样一幕:教师登上讲台后严肃地说:“最近有些同学带手机进校园,按学校规定是要没收的。”说完,教师就从一个同学的抽屉里拿出了一部手机,并说了声“谢谢配合”.边关机,教师边提问学生:“手机被没收后,你应该怎么样?”学生众说纷云。教师说:“你们应该说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随便没收是违法的。”全班轰然大笑。接着教师又问学生:“自己的哪些权利是受哪些法律保护的呢?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生愿意探究其中的问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创设情境就是营造一种境地、境界。情境是学习活动的必要准备,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和克服疲劳的有效手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提高注意力,用心去思考,当进入境界后再动手、动脑去探索和交流,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如在上“共铸诚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全节课小声播放《天亮了》这首歌来创设情境。《天亮了》是韩红以一起典型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生命伤害为源泉的歌,这首歌可以将课堂气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激起学生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的憎恨,唤起学生的维权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经常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来实现明理、激情、导行的相互连接与统一,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三、采用多举并措的教学方法
“措”即方法,多措并举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纯理论的灌输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困乏感,这是教师没有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的真实反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必须在丰富多彩的方法中进行。”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视频,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辽阔和荒凉。当学生看得兴趣盎然时,教师再出示介绍我国资源人均状况和环境污染现状的资料,接着讨论我国资源、环境的特点(在讨论中归纳)。因前面教学方法得当,故学生讨论得相当激烈,整个教室的气氛升温到几乎要“交火”的地步。因这节课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故教学目标很轻易的就达到了。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采用讲读法、演讲法、游戏法、激发提问法、谈话法、分析比较法、感情融入法、演小品等各种具体方法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四、精炼语言促进趣味教学
精炼语言是教学的基础,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重要信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将知识更好地传播给学生。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有个学生睡意朦胧,之后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当时笔者话锋一转,开始讲起了故事:“北极有种企鹅在跟老企鹅学垒巢时总喜欢将头和脖子贴在地面上,谁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对老企鹅的尊重。我想个别同学上课将头贴在桌面上也是源于此吧!”话语一停,教室轰地笑了起来,那个“钩鱼”的同学也猛地抬起了头,跟着笑了,困意全无,又开始专心听课了。在讲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时,引用“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等名言俗语用辩证的观点论证了二者的关系,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眼睛都睁大了许多。教学“青春远离不良诱惑”这课时,当讲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以及犯罪之间关系时,笔者说:“幼年偷针,少年偷金,成年偷心(杀人)。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顿时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除此之外,笔者还引用音韵和谐、言简意赅、语境深远的古诗词、对联等调节情趣,变枯燥乏味的说教为有趣生动的教学。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能引导学生质疑,更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趣味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快乐学习,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群。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