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论文

太空诱变育种的生物学效应与研究现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7 共5828字

  2.3对生物体细胞学效应的影响

  特殊的太空环境条件会使生物体细胞出现不适应性及内部异常变化,从而导致其结构变化,进而造成染色体变异,影响生物体功能。杨芬等[19]研究发现空间飞行可诱发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发生功能减退和微管解聚,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空间心血管功能紊乱的机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经过“神舟四号”携带的植物烟草细胞,其空间飞行样品中双核细胞的比率和多核细胞比率比地面大大增加,同时细胞活力也比地面对照提高了39.7%,同时微重力环境中融合细胞的代谢活动也发生了显着的改变[20].刘敏等[21]利用“神舟三号”飞船搭载的树莓试管苗发现其叶片细胞形状、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变化较大。“神舟四号”搭载了月季组培苗[22],空间处理的月季组培苗株高、叶片数及植株鲜重均显着大于地面对照,和地面对照相比,空间处理的月季组培苗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部分细胞出现了细胞壁变形,叶绿体增大,线粒体增多等现象。

  2.4对生物体生理生化的影响

  太空诱变可诱发生物体生理生化的变化,对生物体的光合作用、呼吸特性以及酶活性和产酶能力等产生影响。以“神舟八号”搭载的苜蓿种子为材料,经过筛选获得高株、多分枝等变异材料,与地面对照相比,空间搭载苜蓿的DNA甲基化水平提高3%~8%,且增加水平因变异类型而异[23].

  郑少清等[24]利用“神舟三号”宇宙飞船搭载的烤烟品种发现幼苗的叶长、宽,叶绿素含量,单位叶面积和抗坏血酸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除此之外,通过“神舟八号”搭载的果胶酶菌株,与地面对照相比持续产霉能力增强,产霉能力最稳定[25].王俊锋等[26]对重组人干扰素菌株进行空间诱变,通过菌株筛选,获得6株空间诱变后较高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经过“神舟七号”搭载,太空环境对合成的工程菌株有明显的影响,菌落形态上为菌落大小发生明显变化[27].选取维生素C二步发酵产生菌搭载于“神舟七号”飞船进行空间诱变,返回地面后,新菌株摇瓶发酵转化率提高了5%~7%.实现了维生素C菌种的高效筛选,此法可作为今后维生素C发酵菌种育种的适宜筛选模式[28].搭载“神舟五号”的茅台大曲酵母菌,搭载后的菌株在耐有机溶剂、耐酶解、耐酒精、耐热性方面均高于搭载前菌株。太空搭载使菌株的细胞结构发生了变异,菌体的抗逆性增强。

  同时发酵性优于地面对照组[29].王璋等[30]利用“神舟四号”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获得了一系列产霉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产酶活力提高30%.空间处理后的月季组培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 氧 化 物 酶 均 有 增 加,同 时DNA变 异 率 达6.34%[22].经过“神舟四号”宇宙飞船搭载的维生素C生产菌株得到了高效菌株,提高了其发酵效率,发酵周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31].不仅如此,搭载“神舟三号”宇宙飞船的中药知母种子,发现太空知母Zn、Sr元素含量比地面组知母分别提高2.7倍和1.7倍。航天诱变第4代知母中---水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指标明显优化[32].除此之外,太空特殊环境对蛋白质的表达和代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常德等[33]利用太空环境改变了屎肠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影响大量蛋白质的表达。王雅娟等[34]的研究也表明空间环境可影响褪色沙雷菌大量蛋白质的表达。在“神舟八号”空间蛋白质结晶试验中[35],14种蛋白质样品的出晶率达到85%,优于地面的78%,也超过“神舟三号”的75%.

  2.5对生物体分子生物学的影响

  随着对太空诱变研究的深入,太空诱变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逐步开展起来。研究表明空间搭载植物种子确实可导致当代植株基因组发生变异,部分多态性可遗传至后代[7,36].李华盛等[37]利用“神舟八号”飞船,搭载拟南芥幼苗,筛选出了在空间飞行中仍然能够稳定表达的基因。薛淮等[22]利用“神舟四号”搭载的月季组培苗为材料,用40个随机引物对空间处理和地面对照叶片DNA进行RAPD检测,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5个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变异程度达6.34%.蒲志刚等[14]利用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航天诱变的水稻突变体进行基因组对比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寻找突变体多态性DNA片段,找到了5条多态性DNA条带,对开展突变体基因功能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经过“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仙客来突变株进行的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试验分析中,28条随机引物中有27条引物扩增出现多态性,总共扩增出156条条带,其中91条呈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比率达到58.33%[18].综合分析显示,太空环境对当代植株造成了显着的诱变效应,经诱变后的植株在分子水平上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异,而基因组的改变进一步导致了植株表观性状的变异。

  3太空诱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太空诱变育种的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科学家便开始对拟南芥进行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太空试验搭载试验[38],从此揭开了太空育种的序幕。之后美国、德国等也陆续开展了太空搭载植物的试验,探索太空环境对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育衰老过程等[39],以此达到改善人类生存空间,解决航天员生存安全以及食品供给为目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番茄种子送上太空达6年之久,并在地面试验后获得了番茄变异品种,可以食用并且无毒害[40].1994年俄罗斯开始与美国宇航局合作,在“和平号”空间站先后进行了多次小麦全生长周期的太空试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1995年,美国航宇局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建立了引力生物学中心,重点研究植物对引力的感受和反应[41].1996年,美国的布鲁斯·巴格比研究出太空矮秆小麦,小麦株高40cm,生育期也只有60d,这种小麦产量高出普通小麦的3倍,很有可能适合太空生长[42].除此之外,俄罗斯和美国成功的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出小麦、白菜以及油菜等植物品种。

  1999年,俄罗斯的太空小麦也终获成功。进入21世纪,美、日、西欧已将太空植物的培育做为重点发展项目。美、俄2国已先后培育出百余种太空植物,其中包括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甘蓝(Brassicaolera-cea var.capitata L.)、番 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莴苣、黄瓜(Cucumis sativus L.)、甜菜(Beta vul-garis L.)、马铃薯[43]、洋葱等蔬菜。

  3.2太空诱变育种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空间生命科学试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1964年到1966年,我国先后发射了5枚生物探测火箭,通过对小白鼠、狗以及其它生物样品的试验,为我国空间生物科学研究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到了1987年,我国首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甜椒品种的“龙椒2号”,得到了单果重250g以上同时增产120%的新品种,开启了太空诱变育种的序幕。与此同时首次利用FSW-O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低等植物藻类、昆虫卵和微生物菌种。从搭载的供试材料中获得了大量的变异体,随即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也为太空诱变育种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余年来我国多次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以及神舟飞船等搭载的方式完成了300多项空间搭载试验[44],获得了大量有益变异体。先后搭载过水稻[1]、小麦、谷子、大豆、玉米[48-49]、高粱[50]、马铃薯[51]等粮食农作物;青椒[52-53]、番茄[53-55]、绿菜花[56]、石刁柏、黄瓜、茄子、豇豆、树莓等蔬菜水果作物;油菜[57]、大豆[58]、绿豆[59]、芝麻[60]、核桃等油料作物;大枣、桂花、棉花、红麻、孜然、牧草[61]、甜菜等其他农作物;香菇[62]、藻类[63-64]等真菌及微生物;兰花、油松、三色茧、菊花、矮牵牛、鸡冠花、一串红、白莲、石刁柏[65]、龙葵、甘蓝、灵芝[66]等观赏植物与药用植物共6 000多份种质材料,1 122个作物品种送上太空。选育出了一大批综合性状良好同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作物新品种。太空诱变育种可以充分利用太空的独特环境条件,创造出地面难以模拟的条件,进而使诱变材料产生罕见的变异,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

  4展望

  多年以来,我国常规育种处于艰难的爬坡局面,其重要原因是核心种质资源过于单一、优质种源匮乏,进而影响了我国育种的进展。实践证明,太空诱变既能显着改善农作物、植物等的某些性状,可获得地面育种以及地面常规诱变育种难以得到且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罕见突变。通过对这些变异材料的利用,能使我国的育种水平发生突破性的进展,从而育出具有目标性状的植物新品种,对我国农作物进行种质资源的改造具有重大的意义,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先进的太空航天技术为快速培育优良品种及特异种质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人类进入太空农业时代展示了美好前景。

  因此,太空诱变育种的研究不但在育种上和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探索空间条件对生物体影响机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人类开拓空间资源创造了条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WANG Y,LI L B,HAN L.Space mutation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s ornamental plant breeding[J].Forest Res,2002,15(2:229-234.

  [2] 谢克强,杨良波,张香莲,等。白莲二次航天搭载的选育研究[J].核农学报,2004,18(4):300-302.

  [3] 刘泽,赵仁渠。空间条件对油菜诱变效果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4):6-8.

  [4] 邱芳,李金国,翁曼丽,等。空间诱变绿豆一长英型突变系的分子生物学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1998,31(6):38-42.

  [5] 郭明忠,郑乐云,林光纪,等。空间搭载贡氏圆尾鳉受精卵的孵化与生长观察[J].核农学报,2012,26(8):1132-11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