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麦秸秆还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对于技术的依赖愈发强烈, 而麦秸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对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本文立足于麦秸秆还田技术, 深入分析麦秸秆还田的意义与现实问题, 同时依据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状, 阐述麦秸秆还田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促进秸秆还田技术的有效应用, 推动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提升。
关键词: 麦秸秆还田; 操作流程; 要领意义;
近几年来, 秸秆还田已不仅能防止环境污染, 改善土壤结构, 而且能减少化肥用量, 节约生产成本, 以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和利用。但面对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多、成本大的现实情况, 仍难以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如皋市棉花原种场为例,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棉花原种场克服田多人少的实际, 总结出了一条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今年该场2000亩水稻, 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全部采用该模式运作, 取得了较好效果。由此可以预见, 麦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麦秸秆还田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具有上千年的农耕文化。近现代以来, 通过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生产效率上取得了有效的突破, 对于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土壤的改良极为关注, 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耕种观念[1]。麦秸秆是土壤重要的有机物来源, 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工业加工等, 虽然短时间解决了农田的空间利用问题, 但对于土壤和土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不利于土壤自然肥效的生成, 如果将麦秸秆进行还田处理, 通过秸秆的自然腐熟, 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快速增加, 提升土壤的肥效发挥, 对于后茬的农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肥力, 促进作物的生长, 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升。
1.2 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起步较晚, 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 传统落后的种植观念固化, 为了图省事、省力, 在常年的秸秆处理上, 大部分地区仍采用焚烧处理的方式, 以达到快速翻种的目的。疏不知秸秆的焚烧, 不仅对于土壤产生消极影响, 造成土壤的板结, 并且焚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气体对于自然环境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我国幅员辽阔, 大面积的集中焚烧所产生的浓烟对于民航、交通等产生重大威胁,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 更是提出了巨大挑战。
1.3 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因素中, 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的肥效。如通过焚烧处理麦秸秆, 不仅百害而无一利, 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白白浪费可利用的资源。在我国普通的农业生产, 本身其经济价值不高, 加之各种药物、肥料成本, 更是让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利用麦秸秆还田, 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优化种植环境, 更能够节省大部分的肥料开支, 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 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 节省人力成本与支出成本, 提升农民的实际收效,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与问题
2.1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对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技术提升奠定了基础[2]。尤其是对于农业技术方面, 更是加大了研究和探索力度, 不断结合地方实际, 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秩序, 提升农业发展振兴能力。对于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而言, 更是立足于环境保护与农业科学化发展角度, 努力实现我国大力提倡的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建设目标。当前, 虽然在麦秸秆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上, 无法进行全面的落实, 但随着国家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 必定成为发展的主流技术, 利用好农业再生资源, 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建设目标, 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通过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 对于此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必定能够带动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深化与应用, 实现机械化的麦秸秆还田新模式, 以技术保障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
2.2 麦秸秆还田面临的问题
首先, 农业生产观念落后的问题。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 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无法有效纠正, 在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面前, 缺乏主动更新的意识, 仍以省事、省力思想为主流, 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缺乏正确的认知。其次, 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匮乏的问题。制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不仅是观念的落后, 还包含着农业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农业生产属于底层经济形态, 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具有相对的局限性, 难以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 而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必然会增加一定的使用成本, 让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再次, 麦秸秆还田技术掌握不够的问题。在进行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缺乏全面性的培训, 导致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和机械化应用能力不够。就目前的应用规模和实际来看, 仍然处于初级的应用阶段, 对于秸秆还田作业, 仅停留于简单的粉碎操作场面, 而缺乏系统性的操作流程规范, 在机械应用的协同程度上不高, 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 导致发展程度滞后。
3 麦秸秆还田技术操作流程
3.1 机械收割
小麦机械收割技术在我国平原地带应用较为广泛, 其具有机械化农业独有的操作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时间投入少等特点,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3]。在小麦进行收割期后, 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实施方案, 在实施中要利用带有麦秸秆切割功能的收割设备。在收获过程中将麦秸秆进行充分的切割, 并进行全面均匀的抛撒, 将碎秸秆进行土壤的覆盖, 并且其收割后的秸秆高度以不影响后期的耕翻, 通常保留的高度约为15-30cm为宜, 而对于麦秸秆的粉碎长度则保持在5-15cm, 这样既有利于后期的翻耕, 也能够促进麦秸秆的腐化利用, 促进其有机肥的转化速度。
3.2 撒施基肥
在麦秸秆还田技术中, 并不是传统认知中的粉碎还田, 而是需要进行多种工序的处理, 以达到快速转化与利用的目的, 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机械收割后的田地, 还需要进行后续的还田技术处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基肥的利用。在实施过程中, 要利用相关的技术设备进行土壤的测试, 并根据详实的数据结果, 分析形成处理方案, 通常提倡和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合应用, 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并提升麦秸秆的转化效率。同时, 在麦秸秆还田后还需要及时补充氮肥, 并减少磷钾肥的使用量, 以促进土壤的结构性优化, 一般以每亩20kg碳铵及40kg内的45%专用复合肥为宜, 将混合完成的肥料均匀抛撒于粉碎的秸秆上。
3.3 灌水泡田
麦秸秆还田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要灌水泡田, 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肥料的均匀溶解渗透, 并有效的软化土质, 以便于后期对土壤与麦秸秆碎料进行搅拌, 以促进麦秸秆的还田利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麦秸秆的腐化速度, 缩短还田转化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土壤土质需要满足于不同的条件, 如在施好基肥后便需要立即灌水泡田, 一般的粘土, 其浸泡时间约为36-48小时, 而针对于沙壤土质, 其浸泡时间则约为24-36小时, 并且需要掌握好浸泡时的水深, 一般以3-5cm为宜, 如水位过高则易使麦秸秆漂浮, 过低则不利于土壤的均匀软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浸泡时间的规划, 有利于后期的翻耕、搅拌等操作。
3.4 中拖作业
在进行麦秸秆浸泡之后, 则要进行全面的旋耕机作业, 通常实施“两耕一整平”的耕种模式, 其主要的方式即为先横后竖。通过横竖交错的耕种模式, 能够确保耕地得到全面无死角的翻耕, 以促进麦秸秆还田的质量, 为后期的耕种提供保证。而一整平则是要以整体角度, 平整耕地的平面性, 使耕地整体平整, 防止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以便于后期的机械化耕种。同时, 在旋耕的深度要求上, 一般不小于15cm, 如连续进行两年的麦秸秆还田, 则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旋耕的深度。
4 麦秸秆还田技术要领
4.1 注重泡田时间的把握
泡田的时间把握对于后期的耕种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在进行田地的浸泡过程中, 时间过长, 则会导致土壤在水的浸泡下造成板结, 增加耕种的难度, 更不利于埋草和起浆。如浸泡时间过短, 则无法达到浸泡的预期效果, 水分渗透不完全, 在进行搅拌时无法将秸秆与泥浆完全混合, 将极大降低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
4.2 有效控制泡田水深
旋耕机在进行作业时, 必须要根据操作实际, 为机械操作提供相关的便利, 以确保还田技术的扎实有效, 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控制浸泡的水层深度, 通常以1-3cm为宜, 水位过深容易使秸秆、杂草飘浮, 在搅拌的过程中无法与泥浆混合, 并且所形成的水浪会使秸秆分布不均匀, 不利于还田后肥效的均匀发挥。而水位过浅, 则会使操作更为困难, 导致混合效率不高。
4.3 提升旋耕机平整效能
旋耕机在进行泡水田平整过程中, 必须利用带有压草装置的平整机械, 以促进麦秸秆的掩埋。当压草机械下压至6-10cm时, 下层的泥浆则会通过缝隙向上冒出, 再结合机械的平整, 以达到全面掩埋秸秆的目的, 一般需要达到的整体效果以80%为宜, 这也是为避免后期的栽插过程中, 出现杂草阻碍而影响后期的耕种。
4.4 坚持后茬耕种原则
在进行麦秸秆还田过程中, 还需要注重把握后茬种植的时机, 这样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也有利于其秸秆效能的有效发挥。在时机的把握上, 一般沙壤土1-2天, 粘土2-3天, 通过种植时间的原则把握, 从而避免土壤过软导致种苗在栽插时栽插过深, 造成僵苗不发, 促进农作物根系着床, 保证其良好的生长。
5 结语
综上所述, 掌握好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还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环境, 利用麦秸秆还田技术, 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使用方面, 都具有显着的效果。可以预见, 秸秆还田技术在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 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对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及其积极的作用。同时, 通过其农业技术的推广, 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更新种植理念, 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广泛性, 推动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冬生, 黄春红.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
[2]孟军, 张伟明, 王绍斌等.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2 (4) :387.
[3]王智卓.论秸秆还田的技术手段及特点效用[J].新农村建设, 吉林蔬菜, 2018 (5) :49-50.
摘 要: 麦秸秆还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对于技术的依赖愈发强烈, 而麦秸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对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本文立足于麦秸秆还田技术, 深入分析麦秸秆还田的意义与现实问题, 同时依据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状, 阐述麦秸秆还田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促进秸秆还田技术的有效应用, 推动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提升。
关键词: 麦秸秆还田; 操作流程; 要领意义;
近几年来, 秸秆还田已不仅能防止环境污染, 改善土壤结构, 而且能减少化肥用量, 节约生产成本, 以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和利用。但面对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多、成本大的现实情况, 仍难以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如皋市棉花原种场为例,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棉花原种场克服田多人少的实际, 总结出了一条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今年该场2000亩水稻, 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全部采用该模式运作, 取得了较好效果。由此可以预见, 麦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麦秸秆还田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具有上千年的农耕文化。近现代以来, 通过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生产效率上取得了有效的突破, 对于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土壤的改良极为关注, 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耕种观念[1]。麦秸秆是土壤重要的有机物来源, 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工业加工等, 虽然短时间解决了农田的空间利用问题, 但对于土壤和土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不利于土壤自然肥效的生成, 如果将麦秸秆进行还田处理, 通过秸秆的自然腐熟, 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快速增加, 提升土壤的肥效发挥, 对于后茬的农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肥力, 促进作物的生长, 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升。
1.2 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起步较晚, 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 传统落后的种植观念固化, 为了图省事、省力, 在常年的秸秆处理上, 大部分地区仍采用焚烧处理的方式, 以达到快速翻种的目的。疏不知秸秆的焚烧, 不仅对于土壤产生消极影响, 造成土壤的板结, 并且焚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气体对于自然环境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我国幅员辽阔, 大面积的集中焚烧所产生的浓烟对于民航、交通等产生重大威胁,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 更是提出了巨大挑战。
1.3 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因素中, 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的肥效。如通过焚烧处理麦秸秆, 不仅百害而无一利, 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白白浪费可利用的资源。在我国普通的农业生产, 本身其经济价值不高, 加之各种药物、肥料成本, 更是让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利用麦秸秆还田, 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优化种植环境, 更能够节省大部分的肥料开支, 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 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 节省人力成本与支出成本, 提升农民的实际收效,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与问题
2.1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对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技术提升奠定了基础[2]。尤其是对于农业技术方面, 更是加大了研究和探索力度, 不断结合地方实际, 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秩序, 提升农业发展振兴能力。对于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而言, 更是立足于环境保护与农业科学化发展角度, 努力实现我国大力提倡的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建设目标。当前, 虽然在麦秸秆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上, 无法进行全面的落实, 但随着国家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 必定成为发展的主流技术, 利用好农业再生资源, 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建设目标, 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通过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 对于此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必定能够带动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深化与应用, 实现机械化的麦秸秆还田新模式, 以技术保障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
2.2 麦秸秆还田面临的问题
首先, 农业生产观念落后的问题。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 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无法有效纠正, 在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面前, 缺乏主动更新的意识, 仍以省事、省力思想为主流, 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缺乏正确的认知。其次, 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匮乏的问题。制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不仅是观念的落后, 还包含着农业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农业生产属于底层经济形态, 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具有相对的局限性, 难以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 而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必然会增加一定的使用成本, 让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再次, 麦秸秆还田技术掌握不够的问题。在进行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缺乏全面性的培训, 导致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和机械化应用能力不够。就目前的应用规模和实际来看, 仍然处于初级的应用阶段, 对于秸秆还田作业, 仅停留于简单的粉碎操作场面, 而缺乏系统性的操作流程规范, 在机械应用的协同程度上不高, 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 导致发展程度滞后。
3 麦秸秆还田技术操作流程
3.1 机械收割
小麦机械收割技术在我国平原地带应用较为广泛, 其具有机械化农业独有的操作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时间投入少等特点,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3]。在小麦进行收割期后, 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实施方案, 在实施中要利用带有麦秸秆切割功能的收割设备。在收获过程中将麦秸秆进行充分的切割, 并进行全面均匀的抛撒, 将碎秸秆进行土壤的覆盖, 并且其收割后的秸秆高度以不影响后期的耕翻, 通常保留的高度约为15-30cm为宜, 而对于麦秸秆的粉碎长度则保持在5-15cm, 这样既有利于后期的翻耕, 也能够促进麦秸秆的腐化利用, 促进其有机肥的转化速度。
3.2 撒施基肥
在麦秸秆还田技术中, 并不是传统认知中的粉碎还田, 而是需要进行多种工序的处理, 以达到快速转化与利用的目的, 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机械收割后的田地, 还需要进行后续的还田技术处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基肥的利用。在实施过程中, 要利用相关的技术设备进行土壤的测试, 并根据详实的数据结果, 分析形成处理方案, 通常提倡和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合应用, 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并提升麦秸秆的转化效率。同时, 在麦秸秆还田后还需要及时补充氮肥, 并减少磷钾肥的使用量, 以促进土壤的结构性优化, 一般以每亩20kg碳铵及40kg内的45%专用复合肥为宜, 将混合完成的肥料均匀抛撒于粉碎的秸秆上。
3.3 灌水泡田
麦秸秆还田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要灌水泡田, 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肥料的均匀溶解渗透, 并有效的软化土质, 以便于后期对土壤与麦秸秆碎料进行搅拌, 以促进麦秸秆的还田利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麦秸秆的腐化速度, 缩短还田转化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土壤土质需要满足于不同的条件, 如在施好基肥后便需要立即灌水泡田, 一般的粘土, 其浸泡时间约为36-48小时, 而针对于沙壤土质, 其浸泡时间则约为24-36小时, 并且需要掌握好浸泡时的水深, 一般以3-5cm为宜, 如水位过高则易使麦秸秆漂浮, 过低则不利于土壤的均匀软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浸泡时间的规划, 有利于后期的翻耕、搅拌等操作。
3.4 中拖作业
在进行麦秸秆浸泡之后, 则要进行全面的旋耕机作业, 通常实施“两耕一整平”的耕种模式, 其主要的方式即为先横后竖。通过横竖交错的耕种模式, 能够确保耕地得到全面无死角的翻耕, 以促进麦秸秆还田的质量, 为后期的耕种提供保证。而一整平则是要以整体角度, 平整耕地的平面性, 使耕地整体平整, 防止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以便于后期的机械化耕种。同时, 在旋耕的深度要求上, 一般不小于15cm, 如连续进行两年的麦秸秆还田, 则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旋耕的深度。
4 麦秸秆还田技术要领
4.1 注重泡田时间的把握
泡田的时间把握对于后期的耕种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在进行田地的浸泡过程中, 时间过长, 则会导致土壤在水的浸泡下造成板结, 增加耕种的难度, 更不利于埋草和起浆。如浸泡时间过短, 则无法达到浸泡的预期效果, 水分渗透不完全, 在进行搅拌时无法将秸秆与泥浆完全混合, 将极大降低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
4.2 有效控制泡田水深
旋耕机在进行作业时, 必须要根据操作实际, 为机械操作提供相关的便利, 以确保还田技术的扎实有效, 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控制浸泡的水层深度, 通常以1-3cm为宜, 水位过深容易使秸秆、杂草飘浮, 在搅拌的过程中无法与泥浆混合, 并且所形成的水浪会使秸秆分布不均匀, 不利于还田后肥效的均匀发挥。而水位过浅, 则会使操作更为困难, 导致混合效率不高。
4.3 提升旋耕机平整效能
旋耕机在进行泡水田平整过程中, 必须利用带有压草装置的平整机械, 以促进麦秸秆的掩埋。当压草机械下压至6-10cm时, 下层的泥浆则会通过缝隙向上冒出, 再结合机械的平整, 以达到全面掩埋秸秆的目的, 一般需要达到的整体效果以80%为宜, 这也是为避免后期的栽插过程中, 出现杂草阻碍而影响后期的耕种。
4.4 坚持后茬耕种原则
在进行麦秸秆还田过程中, 还需要注重把握后茬种植的时机, 这样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也有利于其秸秆效能的有效发挥。在时机的把握上, 一般沙壤土1-2天, 粘土2-3天, 通过种植时间的原则把握, 从而避免土壤过软导致种苗在栽插时栽插过深, 造成僵苗不发, 促进农作物根系着床, 保证其良好的生长。
5 结语
综上所述, 掌握好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还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环境, 利用麦秸秆还田技术, 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使用方面, 都具有显着的效果。可以预见, 秸秆还田技术在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 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对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及其积极的作用。同时, 通过其农业技术的推广, 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更新种植理念, 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广泛性, 推动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冬生, 黄春红.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与利用模式[J].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 (4) :948.
[2]孟军, 张伟明, 王绍斌等.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2 (4) :387.
[3]王智卓.论秸秆还田的技术手段及特点效用[J].新农村建设, 吉林蔬菜, 2018 (5)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