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高职学生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的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3 共6555字
论文摘要

  作为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任务。《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其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就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因此,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只有10多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农业高职院校融入农业推广体系必然是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对浙江农业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的调查,对其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农业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载体、工作机制。

  1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高职院校招生专业目录,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高职院校中有12所学校开设农业类专业,全省共开设有15个农业类高职专业。开设农业类专业最多的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有8个专业。具有3个及以上农业类专业的有7所学校,只有1个专业的有5所学校。浙江省开设的农业类高职专业中,布点最多的是园艺技术专业,有9所院校开设此专业;有3所以上院校开设的专业有5个,2所及以下院校开设的专业有10个。

  浙江省12所农业高职院校中,有农业专业教育历史的有7所,农业类专业相对集中于原来由农业类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

  2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

  浙江省各农业高职院校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很好成效,在服务区域农业发展的同时,农业类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2.1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模式

  2.1.1自主创新和推广

  浙江省多数农业高职院校由于具有农业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积蓄了较多专业技术力量,有较强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有农业类专业师资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其中多人主持或参加过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有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有浙江省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及省“151”人才,具备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的实力。由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开发的食用菌中温灭菌技术以其耗能低、用时短、效果好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和广大食用菌企业与专业户的欢迎,推广应用达3372万袋,技术覆盖北京、四川、内蒙古、浙江等省市自治区,推广效益达3507万元。

  2.1.2融入推广体系,发挥主导作用

  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大多脱胎于农业类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时期属农业厅管理,虽然现在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大多归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管理,但与省及地方农业系统还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也能通过各种渠道融入农业推广系统,在农业推广系统中发挥作用。特别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由温州农业学校与温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合并而建立,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归口教育、农业两个部门管理,与农业系统有天然的联系,因此即天然地融入到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温州市的蔬菜技术推广站就设在温州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内,负责全市的蔬菜种植技术推广。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内外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万hm2,其中早稻1万hm2,单季稻3.6万hm2,晚稻3.3万hm2,小麦0.8万hm2,甜玉米0.2万hm2,冬榨菜0.07万hm2,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1.3万hm2,推广灵昆鸡2万多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5亿多元。

  2.1.3教学培训推广

  随着农业产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传统农业从业人员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高职院校以“心中有三农、术业有专攻”为教学宗旨,使学生将掌握的农业新技术转化到农业生产,是最好的农业技术推广。近年来,浙江省对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较重视,浙江省教育厅、物价局、财政厅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通知》(浙教计[2006]124号),提出:为鼓励高中毕业生就读农业种养技术专业,从2006年秋季入学开始,就读省内本科院校农学类专业和高职(高专)农业种养技术专业的本省户籍学生免交学费,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高职农业类专业的发展出现可喜的局面,农业类专业呈井喷之势。2006年浙江省高职农林类专业仅有4个,涉及8所高职院校[1-2];2012年全省高职农林类专业达15个,涉及13所高职院校。各高职院校以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为目标,积极引入农业新技术,努力探索育人途径。如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将金线莲组培工厂引入学校,让学生熟练掌握工厂化育苗技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于校内设立在校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校内农业类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组织生产的意识。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将课堂、校内外基地和农企有机整合成育人平台,以校内学技能、基地练技能、农企用技能为学习主线,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面对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推广农业新技术。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由丽水市政府牵头成立并设立在校园内的农民学院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先后开展了水果栽培、庄稼医生、香菇菌种研制与推广、油茶低产林改造,以及高产示范林建设、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营销技能和农村干部实用技术等30多项涉农免费培训,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基地。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浙江省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建设项目”,8年来,上山下乡,穿林越海,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225个乡镇,培训学员13000多人,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2.1.4基地示范推广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建设高职教育强省工作的推进,各校以“教学的基地,科研的平台,示范的窗口,致富的源头”为目标,强化了高职农业类专业基地建设。

  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高职农业类专业共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基地3个。这些基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校内中央财政支持的园艺技术实训基地,积极引进果树新品种,开展果树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让农民亲眼见证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通过示范,推广云和雪梨高效栽培技术0.13万hm2,为农民增收4000万。“多穿‘衣服’的雪梨更值钱”在中央电视台绿化时空栏目中播出,向全国推广。

  2.1.5创建公司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为提高教师服务三农的能力,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自主注册公司等方式参与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教师合股成立金华威旺养殖新技术有限公司,为本省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苏等地珍珠养殖户提供养蚌育珠新技术及蚌病防治技术等服务,累计服务面积超过5.3万hm2,为淡水珍珠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1.6院地合作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浙江省的涉农高职院校大多属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服务三农是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浙江各农业高职院校通过院县(市、区)、院乡(镇)、院村、院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服务三农平台,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三农服务团队、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而这项工作的大量任务就落在了地方政府举办的农业高职院校身上,农业高职院校派出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生产指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派驻遂昌县应村乡的科技特派员,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积极指导当地农民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并成功引入联合国“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机制探索研究”项目,积极争取援助资金,在高棠村建起百亩毛竹丰产示范基地、在西山头村建立百亩小辣椒种植示范基地。

  2.2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做法

  为了积极支持师生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浙江省各农业高职院校探索了许多有效的机制。

  2.2.1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从办学宗旨出发,将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报校刊、学院网站、各种会议,强调地方院校服务三农的必然性,师生服务三农的重要性,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通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既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通过服务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并能自行创收,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

  2.2.2搭建坚实的服务平台

  为了给教师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平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整合学校资源,成立了三农服务中心,中心下设13个研究所,具体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确定一个学院副院长专门分管。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与丽水市4个县(市、区)签订新农村建设协议,为教师服务三农提供平台。

  2.2.3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

  为了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浙江省各农业高职院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农业推广项目学院经费的1∶1配套政策、农业推广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换算办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与教师下企业实践打通及校内评先时的优先政策等。

  2.2.4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在出台激励政策的同时,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还出台了考核制度,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制度。

  3高职农业类专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大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被边缘化

  从表2可以看出,浙江省13所农业高职院校中,有8所归口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其中1所(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受教育、农业双重管理,其余5所学校归口非教育部门的行业管理,全省没有单独受农业部门管理的农业高职院校。因此,农业系统的文件不到位,信息不通,渠道不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成果评审和评选先进等基本与高职院校无缘。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3.2农业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

  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大多为地方政府举办,由地方财政负担办学经费。地方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财政的生均经费和学生的缴费。

  地方院校往往由于地方财力的不足,不能足额提供办学经费,而农业类专业的学生量相对较少,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且农业类专业对办学的要求较高,试验和实训场所的投入较大,因此浙江省农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不足,相应的对农业推广项目的支持就有点力不从心。

  3.3全院性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尚未形成

  浙江省缺乏独立的农业高职院校设置,高职院校的农业类专业都归属校内二级学院管理。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全院性平台多未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在校内也未形成体系,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还处于零打碎敲阶段。

  4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职院校融入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工作建议

  4.1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4.1.1充分认识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优势

  农业类高等院校所具有的专业、人才、科研成果优势前人已有阐述[1-2],农业类高职院校同样具有这些优势。且除此之外,高职农业院校还具有地缘优势,这是其他农业类普通高等院校所无法比拟的。高职农业类院校大多由地方政府主办,在地缘上更加贴近区域和农村,这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便利,农业技术人员可随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民也可随时到学校向老师请教,确保了技术指导的时效性,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效性提供了基本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性质也决定了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更具优势。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视学科教育、注重基础研究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和技术的应用性,因此更适应农业生产一线的需求。

  4.1.2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高职院校的作用

  在1993年颁布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指导下,我国初步形成以农业部门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自成体系、专业单一、基层推广设施条件落后等问题逐渐凸显。2008年科技部提出与教育部联合推动以高等学校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推广和综合服务模式。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形成《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简称《方案》),2012年2月,教育部和科技部在高校踊跃申报的基础上,遴选出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首批开展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3]。但这仅仅是改革的第一步。

  美国农业科研推广体系由3方面组成,即美国联邦农业部推广服务局、州立大学的农学院和县推广站。州一级推广机构设立在农学院,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兼任推广站站长[4-5]。将地市一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到相关农业高校的做法,一是从体制上理顺了高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关系,使农业类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成为一种天然的功能;二是充分发挥了高职农业类院校的优势,农业高职院校具有专业人才、专业设施等的优势,弥补了基层推广组织人才短缺和设施落后的问题。我们应学习美国的经验,将地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在相关农业高校。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两班牌子一套班子的做法也值得各地政府借鉴,这种做法促进了农科教一体,凸显学校的功能,也符合农业管理职能与技术指导职能的分离趋势,让政府部门集中精力更好地开展农业管理工作。

  4.1.3设立专项经费,提升农业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

  农业产业的基础性决定了农业类专业的长期性,培养面向三农一线的学生使农业技术得到最大推广。但由于农业类专业的学生规模和教学条件投入等原因,造成农业类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影响了农业类院校的办学水平。当前浙江省的种植类专业免学费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就读农业类专业,但对办学经费的增加和办学实力的提升并无多大作用。建议设立对农业类专业的专项经费,提升农业类专业的办学实力,实际上提升办学实力是吸引学生的最有效的办法。此外,目前农业一线的人才出现了供需渠道不畅的局面,人才短缺,但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又不愿去,而高职学生却进不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逢进必考过程中的学历限制,建议将农业类专业的报考条件放宽至专科,为农业类高职专业学生到农业推广站就业打通最后一公里。

  4.2对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建议

  4.2.1优化资源配置,适应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要求

  在当前学校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应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向农业系统派遣产业联络员,及时掌握农业政策、产业动态、技术创新、项目申报等信息,主动融入农业推广系统。

  应在院级层面上建立三农服务平台,协调全院资源,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就浙江省而言,还没有纯粹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归属校内二级学院管理,统筹力有限,在校内不能形成技术推广体系,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立全院性的三农服务平台,直属院长管理,有利于优化校内资源配置,加强对外联系和保障项目的运行,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

  4.2.2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提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是根本。农业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师生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机制,形成一系列的政策。学校应建立教学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与师生到企业实践、农业技术推广与科研课题研究等工作量换算办法,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应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在职称评审、工作评优和年终考核中的作用,突出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导向性。应加强师生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考核,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立项申报、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的整套管理制度,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蕊.加强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1-12.
  [2]韩艳玲,夏金星,刘晓.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SWOT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9-12.
  [3]开启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之门:教育部、科技部部署“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述[EB/OL].[2012-7-27].
  [4]林英.“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39-141.
  [5]中央一号文件[OL].[2012年6月29日].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