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莴笋生产中污染因素及安全生产技术要点

时间:2014-08-27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714字
论文摘要

  莴笋 (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 即茎用莴苣, 为菊科莴苣属能形成肉质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莴笋营养价值高, 是我国各地广泛栽培的蔬菜品种, 在长江流域是春、 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蔬菜的质量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其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莴笋生产中的污染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其安全生产提出参考建议。

  一、莴笋主要病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危害现状
  莴笋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 灰霉病等。 据调查, 因病害常造成产量损失 20%~30%, 连作种植、 低温寡照、 阴雨高湿等条件下发病情况更严重。 菌核病发病率一般在10%~20%, 最高达 50%, 主要为害莴笋茎基部。

  霜霉病在莴笋主产区发病率最高达 70%, 主要为害叶片。 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 苗期至成株均可染病, 温暖高湿条件下发病率最高达 60%。

  (二)浸染规律
  1. 菌核病。 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侵染所致。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随病残体遗留越冬或越夏, 在适宜条件下, 菌核萌发后, 产生子囊盘, 进而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成熟后, 借气流传播蔓延。 初侵染时, 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 从衰老的或局部坏死的组织侵入。 当该菌获得更强的侵染能力后, 直接侵害健康茎叶。 在田间, 病健叶接触菌丝即传病。温度 20℃左右, 相对湿度高于 85%以上发病重,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根茎膨大期至采收期。

  2. 霜霉病 。 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莴苣盘梗霉菌(Bremia lactucae) 侵染所致。 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残体遗留田间或随种子传播, 在条件适宜时产出孢子囊, 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至寄主植物, 从寄主的表皮或气孔侵入, 引起初次侵染。 病菌侵染后产生病斑, 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囊, 借气流进行多次再侵染。 病菌喜低温高湿环境, 孢子囊萌发适温6℃~10℃, 最适发病环境, 温度 15℃~17℃, 相对湿度 90%以上。 最适宜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

  3. 灰 霉 病 。 由 半 知 菌 类 真 菌 灰 葡 萄 孢 菌(Botrytis cinerea) 侵染所致。 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 借气流传播蔓延。 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 孢子萌发产生出芽管, 从伤口或衰退的组织上侵入, 病部产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后逐渐形成菌核越冬。 最适发病环境, 温度20℃~35℃, 相对湿度 94%左右。 该病适宜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

  (三)影响因素
  1. 环境与管理。 栽培研究发现, 菌核病在种植密度过大, 或偏施氮肥, 或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 以及连作种植发病严重; 霜霉病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秋季发, 栽植过密, 定植后浇水过早、 过多、 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易发病。 灰霉病发生与寄主生育状况有关, 寄主衰弱或受低温侵袭, 相对湿度高于 94%及适温 (4℃~30℃) 易发病。

  2. 品种与种子。 品种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其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首要措施。

  二、莴笋生产中污染因素分析
  
  (一)农药污染 近几年, 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蔬菜而发生中毒的事件多有发生, 蔬菜污染的状况危及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定。农药的污染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使用违禁的农药, 二是乱用和滥用农药。

  (二)肥料污染 肥料主要分为化肥和有机肥,过量施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和施用未充分腐熟或受污染的有机肥, 不仅影响莴笋正常生长, 其品质和耐贮性也会下降, 还容易导致硝酸盐、 亚硝酸盐、 重金属等致病、 致癌物质在莴笋产品中积累。

  (三)环境污染 工业 “三废” 和城镇垃圾不合理地排放、 处理, 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下水、 土壤、 空气中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 是导致农产品不安全的又一个原因。

  三、莴笋安全生产技术要点

  (一)选择洁净生产基地 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耕层深厚、 疏松肥沃、 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的砂壤土、 壤土或粘壤土, 环境优越, 符合 NY/T391 的规定, 未直接受到 “三废”、 城镇垃圾等污染。

  (二)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 优质、 丰产、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商品性好的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5 要求。 秋莴笋还应选择耐热、不易抽薹的中晚熟品种; 冬莴笋应选择耐寒的早熟品种; 早春莴笋应选择耐寒的早熟品种, 晚春莴笋应选择不易抽薹的中晚熟品种。

  (三)加强田间管理 
  1. 培育壮苗。 关键是把握育苗的播种量, 根据定植密度和种植季节, 一般每 667m2育苗用种量50 g~100 g。 每 m2苗床播种 3~6g, 约需苗床面积 15 m2, 播种床土要事先配成营养土, 比例为未种过蔬菜的熟土 7 份, 优质腐熟有机肥 3 份, 同时拌复合肥 50g/m3, 充分混匀过筛。 然后将营养土平铺入播种床, 一般 10 cm 厚, 每 m2用营养土约 100kg。 对种子消毒处理后催芽, 发芽最适宜温度为15℃~20℃。 播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 20℃~25℃,夜晚 15℃左右, 3~5 d 可齐苗。 幼苗生长适温为11℃~18℃, 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 18℃~20℃, 夜间 12℃左右, 视苗情间苗 2~3 次, 苗距保持 3~4cm, 苗期适当控制灌水使叶片肥厚、 平展、 色深。

  2. 肥水管理。 莴笋根系发达, 根群密且浅, 吸收能力差, 定植前施足底肥, 需多施有机肥, 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 5 000 kg 以上, 磷酸二铵 50kg, 硫酸钾 50 kg。 定植后 2~3 d 浇缓苗水。 肉质茎膨大始期, 结合浇水, 每 667 m2追施氮肥(N) 3~5 kg、 钾肥(K) 1~3kg。 此次追肥不宜过晚、 过多,否则肉质茎易开裂, 影响外观品质。 追施肥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 避免夜间湿度过大诱发病害。

  3. 控制农药。 实行轮作,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 合理密植, 一般行距 35~40 cm, 株距 25cm, 每 667 m2定植 6 000 株左右。 加强田间管理,植株封垄前适时中耕, 苗期增加中耕次数。 浇水前期多, 后期少, 植株封垄后减少浇水次数, 降低田间湿润度, 防止田间积水, 抑制病菌发育。 及时观察, 及早发现病情, 及时清洁田园, 如果使用农药防治, 应严格执行 NY/T 393、 GB 4285 和 GB/T8321 的规定。 及时摘除病叶烧毁, 增加通透性。

  参考文献
  
  [1] 李惠明. 蔬菜病虫害防治实用手.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5-37.
  [2] 翟正美 , 王建军. 宿州市大棚莴笋越冬栽培技术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53.
  [3] 盛金 , 靳秀云. 莴苣日光温室秋冬栽培技术要点 . 中国蔬菜, 2002 (5): 41.
  [4] 王凯. 大棚莴苣秋延迟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山东蔬菜.2010 (2): 28.
  [5] 施裕春 . 秋延后大棚莴苣高产栽培技术 . 上海 蔬菜 ,2010 (2): 46-47.
  [6] 张光明. 茎用蜗居大棚秋延迟栽培管理技术. 山东蔬菜 ,2007 (3): 24-25.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