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素养。而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快农机化教育培训是有效提高农民科学素养、推动农机科技创新与应用、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农机化发展提出的要求,应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机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一是有利于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培训,可以不断提高农民使用、维修、保养农机具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农机化专业技术农民;二是有利于确保农机的安全运行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有的购机农户对农机具的操作与维修只是一知半解,为了尽早收回成本、赚取利润,往往未经系统培训就上机操作,安全隐患巨大。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使农机手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则可以更大限度地确保农机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可以促进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综合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农机化作业服务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机专业大户不断发展,使农机化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四是有利于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教育培训工作使众多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农机具的创新与农机化技术的创新,也培养了更多的农机化优秀人才,为创新开展培训工作拓宽了空间,夯实了基础,丰富了教学手段。
2、 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管理部门和干部群众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地方的农机化管理部门和干部对培训工作不重视,认为培训工作任务量大、涉及地域广,工作不好开展又难以集中展示工作成绩,从而对工作不热心、不积极,使农机化教育培训进展不平衡;二是教育培训领域过窄,适用性不强。一些地方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依靠市、县一级的农机化学校为依托,以短期面授培训为主,培训的对象主要以新购机户为主。这样的设置显然难以达到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效果;三是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经费得不到保证。有的缺乏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知识构成不合理,难以胜任培训工作。有的培训教师缺乏学习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机会,继续教育得不到保证,难以承担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任务。而由于财政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投入不大、扶持不多,以至农机化教育培训资金紧、设施缺、装备差、工作难以开展等等,从而造成培训教育工作滞后;四是农机手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上道行驶时间少,参加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培训思想薄弱,造成培训生源组织困难。
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应认真宣贯落实农机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力度,因地制宜地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宣传。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农机具和农机技术,并将其纳入到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为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农机化教育培训需要主动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重点有三个方面,即要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政策扶持,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物质保障;要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基层农机站等部门培训工作宣传员、组织员、辅导员的职能作用;要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办学条件与办公条件,使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
3.3 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只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农机化人才。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组织教职人员认真学习法规政策与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监管,把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纳入到岗位考核制度中,增强培训教师的责任心,确保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4 农机化学校向多元化发展
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介入农机化教育培训,开展对农机专业技术工人的培训,通过中介组织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务合同,为农机手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机手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