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直接关联。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 对农机事故预防丝毫不得麻痹。 农机安全工作要始终围绕关口和过程抓预防,重在“堵”源头,严在“控”过程。 “堵”之所以重要, 在于它是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控” 之所以要严,在于它是对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动态过程的管控。
预防农机事故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在实践中针对特点、突出重点抓预防,关口前移、层层把关、防微杜渐, 才能有效遏制各种农机事故的发生。 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是设法断绝导致农机事故形成的事件链,使其因果的连锁作用中断。
1 农机事故的预防原理
1.1 农机具安全防护原理
拖拉机设安全驾驶棚、保险杠,主机与拖车之间设防护网,传动链、传动带外边设防护罩等,都是本原理的运用。
1.2 隔离危险因素原理
将容易发生事故的因素与其他因素隔离, 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如山区临沟路段在路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桩,城区路设防护栏或防护桩,其作用首先是引导车辆沿正常路线行驶, 同时也是防止运动轨迹失常造成事故; 还有如场上作业的拖拉机排气管端装防火罩,可隔离火源、防止火灾。
1.3 标志刺激和警示原理
利用某些颜色、文字、标记、信号灯、指示灯、反光标志、指示仪表等信号装置和危险标示牌等,刺激驾驶操作人员、行人、骑车人的视觉,用各种声音信号刺激人的听觉,以便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
1.4 机具预防维护原理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对农业机械检验, 特别是对制动性能、灯光、信号灯、转向性能的检验,对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农忙作业前对作业机具状态进行检查,对保证安全生产也必不可少。事故预防还不应仅仅局限于机具检验,在机务管理工作中,搞好机具的维护保养,保持机具良好的技术状态,也是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
1.5 教育与激励原理
对驾驶操作人员及广大群众进行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教育,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保养知识培训,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奖励等,这些工作都对事故预防有积极作用。
2 农机事故的预防措施
农机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社会问题,预防工作是牵涉人、机、路、环境等因素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有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并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实际条件和当前对农机事故的预防措施,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农机安全宣传
农机事故 90%以上是由于操作人员、 行人、非机动车等不遵守农机法规、 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造成的, 因此要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机安全宣传活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法规和交通规则,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把广大人民群众遵守农机法规的自觉性调动起来, 使人们知道农机事故的危害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为预防农机事故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除了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外, 还可采取一些比较集中的宣传形式,如“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月”、农机安全大检查、 专项整治等, 以加大宣传整治力度,加深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2.2 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完善警农协作机制
组织专业人员认真分析、 统计和查找农机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强化管理,杜绝漏洞。农机警务站执法人员要加大路面违法查纠力度,采取不定期上路巡查方式开展检查,重点加强对 “黑车非驾”、非法拼装与载客、外籍拖拉机超载超速等违法违章现象较严重的边远山区、事故多发路段进行现场监管, 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道路巡查中, 一旦发现违法违章行为, 要依法进行教育和处罚, 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2.3 强化农机源头管理,提高农机安全性能
为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严把农机牌证办理审核关。农机牌证的核发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做到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农机不予办证上牌。 每办一证,要保证是一名合格的驾驶员;每上户一台机车,要保证是一台合格的机车;每检验一台农机,要保证逐机逐项进行检验。
(2)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素质。农机监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执法行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守法意识。 要加强对农机监理人员的执法培训,可采用军事化训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而提高监理人员素质,规范监理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3)加强农机安全隐患排查。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安全隐患的排查,消除农机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要督促机主经常对农机做好维护保养,保持农机良好的技术状态,不开带“病”车。
2.4 把好培训考核质量关,提高驾驶操作技能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与拖拉机驾驶培训单位互相配合,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 农机监考人员要持证上岗,严格考场纪律,坚持原则,对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人员,坚决不发驾驶证。要严格按照培训教学大纲要求的培训内容、培训科目、培训时间组织机手培训,严格按照驾驶员考试办法的要求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2.5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现在有不少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法制观念差。对有关法律法规不学习,对安全生产知识一知半解。 二是操作技术差, 安全隐患大。有些农机手不主动参加技术培训,不懂安全操作技术。 三是利益驱动、忽视安全。 有些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只顾多作业、多赚钱,忽视安全。
我国现有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大多偏低,加上培训时间较短,许多农民存在轻视培训急于赚钱的心理;因此,做好对驾驶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有效举措。 主要通过组织复训、驾驶员协会和安全片组活动进行,教育内容包括机车构造原理、驾驶操作经验、故障案例分析、维护保养、农机法规、事故现场保护、急救知识、职业道德等。
2.6 杜绝违法违章驾驶操作,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反农机安全法规、 道路交通法规、 农机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无论造成事故与否,均属农机违法违章行为。
尽管违法违章不一定造成事故, 但大部分事故却是由违法违章引起的。 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农机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违法违章操作引起的。因此,违法违章不仅是事故的重大隐患, 也是引发事故最直接的原因, 杜绝违法违章驾驶操作是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保证农机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搞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