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机械化论文

影响人均农机总动力与亩均农机总动力的因素分析

时间:2014-09-03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4122字
论文摘要

  0、 引言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近年来农机化发展十分迅速,截止 2012 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 10. 26 亿 kW,比 2011 年同比增长 4. 94% ,使《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 2015 年实现农机总动力 10 亿 kW 目标提前 3 年。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省区农机化水平差异很大,2012 年山东省农机总动力达 12 419. 9kW,是上海市的 110. 2 倍,从每公顷耕地拥有的农机总动力来看,农业大省黑龙江的农机总动力仅为河北省的 21% 。可见,我国农机化发展仍有较大潜力。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集约化程度,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农民收入则是最关键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面积有限,耕地细碎化仍比较严重。2012 年底,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 017hm2,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于 0. 133hm2的省份多达 22 个,对农业机械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但是,全国农机总动力依然以每年近5 000亿 kW 的速度高速增长,推进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是什么?

  1、 模型构建与分析

  1. 1 变量选取

  1. 1. 1 农机化指标

  由于各地区耕地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机总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人均农机总动力及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作为反映各地区农机化发展程度的指标。

  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计算公式为

论文摘要

  其中,PTP 表示人均农机总动力,TP 表示各地区农机总动力,REP 表示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口,i 表示各省级地区,t 表示年份。

  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论文摘要

  其中,UTP 表示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GA 表示粮食播种面积。在计算人均农机总动力时使用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口而不是农村总人口,是考虑到有大量农村人口常年外出务工,另外还有大量农村非劳动力不能使用农用机械。计算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时使用粮食播种面积而非耕地面积,是因为各地区各年度对耕地的利用率不同,有些耕地可能会被抛荒或用作它途。

  1. 1. 2 环境影响指标

  1) 经济发展水平: 以人均 GDP ( PGDP) 来衡量。在我国,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意味着工业化水平较高,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且因为该地区消费层次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刺激农业机械的购置。因此,预测人均 GDP 对农机化的影响为正。

  2) 土地细碎化指标。以人均耕地面积 ( PAA) 衡量。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细碎化程度较高,这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在小范围土地使用现代耕作技术是得不偿失的,这也是先进农业机械在农村得不到推广的原因。随着农村耕地承包制度的创新及国家鼓励耕地流转,当前土地细碎化的情况正有所好转。

  3) 粮食单位产量 ( UAY) : 由于耕地贫瘠程度不同,农作物产量也有区别; 由于利用机械的经济成本较高,产量较高的地区更有积极性利用机械替换传统人力与畜力。

  1. 1. 3 农民自身影响指标

  1) 农民人均收入( AI) : 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其务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也为增加购置农用机械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私人投资逐渐成为农机化投入的主体。

  2) 农民受教育程度( DE) : 一直以来,我国农民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使农民不懂得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他们的信息更新的速度,从而不了解最新的农业机械信息。该指标利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农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计算得到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数据。

  1. 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 1998-2013 年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统计数据。为消除物价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利用各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以 1997年为不变价格对人均 GDP 及农民人均收入加以处理,整理后共有 16 个年份 30 个省级区域( 除港澳台外)共 3 360 个观测值,基本情况如表 1 所示。

  论文摘要

  1. 3 模型设定

  由于农业机械属于存量资本,其总量与上一个时期的总量有密切关系。因此,设定模型为

论文摘要

  其中,i 表示不同省份,t 表示不同年份,c 表示常数项,β 表示估计系数,X 表示解释变量,ε 表示随机扰动项。

  1. 4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非平稳经济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会存在虚假回归,因此,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以保证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本文同时采用 LLC 检验、IPS 检验以及 Fisher-ADF 检验 3 种方法对文中涉及到的 7个变量的对数值进行平稳性检验,如表 2 所示。

  经过检验发现,这 7 个经济变量的水平值用 3 种方法检验均显示有单位根,对其一阶差分用 3 种方法检验,均在 1% 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说明这 7 个经济变量的对数值均为一阶单整,有共同增长的趋势。经过协整分析,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1. 5 回归结果

  通过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得到了基于 1997-2012年我国 30 个省级区域( 除港澳台外) 人均农机总动力及亩均农机总动力的回归结果,如表 3 所示。从调整的 R2来看,两个方程估计结果均较好,各变量系数都在 5% 置信水平下显著,方程在总体上较为显著。

  2 、结果及政策建议

  2. 1 农民人均收入对农机化有较大的正向作用

  分析表 3 可以看到,农民人均收入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0. 070 8 和 0. 069 1,说明农民人均收入变化对人均农机总动力及亩均农机总动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前一期农民人均收入提高 1% 可以带动后一期人均农机总动力提高 0. 070 8% ,可以带动后一期亩均农机总动力提高 0. 069 1% 。也就是说,农民人均收入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水平。

  论文摘要

  2. 2 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机化程度有负向作用

  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081 4 及-0. 086 5,这说明农民受教育程度与人均农机总动力及亩均农机总动力的关系为负向关系。这一结果似乎与常理不符,因为购买农业机械需要远见卓识,而受教育程度高往往更加有长远眼光。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业机械化水平反而较低。

  2. 3 地区人均 GDP 对农机化发展水平具有反向作用

  地区人均 GDP 的回归系数分别 - 0. 035 2 和-0. 063 5,这表明地区人均 GDP 与农机化发展水平的关系为反向关系。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 GDP 较高的地区也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同时也是农业不太发达的地区,当地有更多的机会发展非农产业,不太重视提高农业机械化,因此农机化程度与人均 GDP 之间是负相关。

  2. 4 粮食单位产量对亩均农机总动力具有正向作用

  粮食单位产量的回归系数为 0. 039 6,这说明粮食单位产量对亩均农机总动力具有正向作用。粮食单产的提高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有正向作用。

  2. 5 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均农机总动力有正向作用

  人均耕地面积的回归系数为 0. 014 5,这说明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均农机总动力有正向作用。人均耕地面积的提高使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缓解,使农业朝着规模化发展,而农业规模化对农业机械化无疑是有着正面作用的。

  3、 政策意义

  3. 1 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民人均收入越高,其购买力也就越强,同时其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也越强。当前农民收入提高速度放缓,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例如,增加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以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我国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做好推广工作,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政策,也为农机化推广提供了强大动力。

  3. 2 提高粮食单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械化投入不能增加粮食单位产量; 但是,在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促进农业发展、增进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3. 3 科学规划农业用地,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城镇建设用地的效益优势逐渐显现,农地非农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象。由于农作物生长对土地具有较高要求,一旦农业用地性质被改变,极易造成肥力的下降。为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对农村农业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对农田等级进行划分,对于收成较高的农用地的性质进行严格保护,保证农业用地的持续性,提高农业生产规模,进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 4 培养农民素质,提高农业效率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2010 年德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养活 140 个人,而我国同期 13. 5 亿人口依靠全国 2. 8 亿农业劳动力养活,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仅养活 4. 8 人,农业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德国农业效率高主要得益于政府在农民职业培训上的重视。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目前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继续迁移到城镇就业,很难再返回农业就业,虽然按照前文的分析,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机化程度有负向作用,但这是我国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的忽视所造成的不正常现象。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城镇化进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对农民素质的培养,通过提高农机化水平来提高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N]. 人民日报,2013 -02 -01( 1) .
  [2] 侯方安. 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兼论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J]. 中国农村观察,2008( 5) : 42-48.
  [3] 郭姝宇,杨印生. 我国农机化制度变迁与发展的协同性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3,35( 8) : 1-6.
  [4] 蔡银寅. 农地规模与经济效率: 地权和交易成本约束下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选择[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 2) : 39-51.
  [5] 林万龙. 农业机械私人投资的影响因素: 基于升级层面数据的探讨[J]. 中国农村经济,2007( 9) : 25-32.
  [6] 高铁梅,王金明,梁云芳,等.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与实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21-323.
  [7] 李中华,王国占,齐飞.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 农机化研究,2012,34( 12) : 249-252.
  [8] 万三敏. 中原经济区的农机化、农业经济与粮食增产—基于重心理论[J]. 农机化研究,2011,33( 8) : 22-25.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