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尽管我国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种植技术都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但与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具体体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太低, 要想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 就必须加强探索农业种植技术,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鉴于此, 就现代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间的关系展开探讨, 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种植技术; 农业机械化; 关联性;
1 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述
1.1 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采用的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造成地块零碎, 很难推广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 从而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也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了61%,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日本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水稻生产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1]。农业种植高度机械化, 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同时, 我国机械化结构不平衡现象突出, 从地区来看, 目前我国只有9个省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 有4个省份的农机水平低于40%, 贵州省甚至还不到20%。烘干、高效植保、初加工环节的机械化也刚起步[2]。机械类产品方面, 相较国外, 我国农业机械在可靠性、人机工程、智能控制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而且低档机具比例大、农机运用基础设施条件差, 高技能人才少, 50岁以上的驾驶人员超过70%, 熟练机手紧缺, 导致农机操作用工多、生产成本高。农业机械人工等费用也不断增加, 如2015年的秋粮机耕、机播、机收费用同比增长9.7%、8.0%、13.7%。
近年来, 我国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 农业机械化和种植技术的结合, 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 我国仍要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改善农业装备结构,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逐步推进全面机械化[3]。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要同时注意我国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 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障碍, 将会造成农机化进程缓慢, 且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长远发展。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地域广阔且差异大
我国地域广, 地理条件及气候条件差异明显, 导致农业种植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 很多地区还存在土地资源稀缺及劳动力过剩的情况[4]。大部分地区的土地类型和地势并不具备使用大规模农业机械的条件, 要分作物种类、农作物种植技术, 对当地土地类型和水质情况进行严格分析。例如, 部分沙漠地带、山区可能不适合种植;如南北方存在差异, 从而对于机械化的要求也不同, 应该对机械化设备进行统筹规划, 避免资源分配浪费。
1.2.2 小农种植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不同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拥有大规模种植园及农场, 小农种植仍然是阻碍我国农业机械化应用的重要原因[5]。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的是小农种植, 普通的种植技术可以满足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的生产要求。而且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 农机设备价格越高, 农业生产本来利润不高, 再增加成本就更不划算了。而且由于农村很少对农机装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导致农机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成本进一步增加, 大部分地区的小农种植仍使用较为落后的农机设备, 农作物的种植效率较低, 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2.3 农业种植人才匮乏
目前, 农村年轻劳动力较少,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 实际上农村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 从而导致农村不止面临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 将来可能要面临谁来种地的窘境。另外, 从学校学习过种植技术及农业机械化的人才也很少回农村, 导致农业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 所以农业种植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对农业机械化设备技术的研究和探索还比较落后, 导致我国农业现代化观念始终无法得到迅速发展。
2 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联性
农业种植技术, 基于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种植经验的种植方法, 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积累, 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农业机械化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 改善农业生产的经营条件, 致力于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其主要内涵是将机械与种植技术相融合。农业种植技术需要农业机械的辅助, 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从发展历史来看, 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历史悠久, 传承了几千年, 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 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近代农业发展中, 两者相互区别、相互渗透, 共同为现代农业服务。
3 重视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3.1 增加补贴及惠农政策
目前, 政府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较小, 有些地区甚至取消了诸如铧式犁等小型农机装备的推广鉴定工作, 部分小型农机无法进入国补目录, 农民无法获取补贴, 从而更容易形成农业装备成本高、农民不愿投入、农业收入低的恶性循环。所以政府有必要实施增加农机装备补贴、提高粮食价格等惠民政策,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以此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
3.2 针对地域差异分类应用农机
我国大部分都是家庭式承包, 经营规模较小, 农业机械的应用也不能一概而论, 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例如, 地势平坦的东北及华北地区, 平原较多, 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及经济作物, 而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丘陵、山地较多的地区, 地块小, 地势不平, 根本不适用大型机械设备, 难以实现大面积耕作。因此应针对地域差异分类应用农机, 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 进而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3 完善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
既然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已无法满足当今农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需要做好农业种植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 最好是可以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管理机制, 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宣传力度, 拓宽农民思维, 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
4 结语
影响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因素很多, 如当地经济情况、历史因素、土地气候等, 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综合提出一个合理、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机械化推广方案, 在农业生产链上形成一个闭合的经济产业链条, 全方位考虑农民的切实利益, 才能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
参考文献
[1]刘桂云.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33) :288.
[2]薛义.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20) :231, 295.
[3]陈贤国.现代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间的关系[J].南方农业, 2014, 8 (24) :183, 185.
[4] 张劲松.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效能的贡献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