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东北农机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09 共3866字
摘要

  一、引言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担负着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林木、瓜果蔬菜、畜牧和水产的生产任务,并且是目前国内最具农业开垦潜力的战略性地域。由于受到东北地区庞大平原地貌的影响,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营成为可能。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我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整体水平仍处在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因此,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加强和巩固新形势下东北区的农业基础地位,对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及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为推进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需要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影响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机械化结构不均衡。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种类、数量及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截至2011年底,黑、吉、辽三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25,580kkW、23,550kkW、40,980kkW,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28.21%、49.78%、59.41%.大中拖拉机增长迅速,黑、吉、辽三省大中拖拉机2011年的拥有量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287.

  08%、845.50%和109.72%.同时,东北地区农针对特定农作物的专业农种类和设备数量也有所增加,大中型配套农具的保有量增长迅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和种类的提升,尤其是农机总动力的迅速增长,使得东北地区在单位耕种面积上的农机总动力较以往的农机总动力有了显着提高,改变了东北地区在农机装备水平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在结构上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具体表现在:小型农用机械数量多,大中型农用机械数量有待提高;国有农场和示范农机户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装备迅速增长,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大中型农用机械还没有普及;耕种用机械化水平显着高于播种和收割用机械化水平;粮食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多,经济作物使用农用机械较少,很多蔬菜、果树所能使用的相关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机械产品,所以不能满足市场的广大需求。

  (二)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但农业机械的研发能力不足。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田间作业程度不断增长。据辽宁省的统计,2011年辽宁省田间作业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比两年前增长了21.8个百分点,达到了66.

  8%.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也得到了显着改善,全省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黑龙江省的耕种收获田间作业用农机化综合程度达到90%,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尽管如此,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东北地区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用机械科研单位经费与人才短缺,造成农机制造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生产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使得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慢,影响田间机械化作业效率的提升。

  (三)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但教育培训不足。在当前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至2013年末,东北三省合作社数量总计达到11.7万户,是2008年的9.67倍,其中辽宁省合作社数量约2.8万户,吉林省达到4.3万户,黑龙江省达到4.57万户。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成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

  合作组织中的农机具使用时间高于未参加的使用时间,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组织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虽然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方面发展势头很好,但是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农业机械装备在社会化服务中使用的还不够规范。对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在农业机械化的操作和使用上的教育和培训不够,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训队伍,没有跟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脚步。在农业机械装备人员的培训上,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广大农机用户的需求,使得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的故障不断,利用率低下,磨损率较高。
  
  三、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收入,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基础。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农民人均收入过低,严重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阻碍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一是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收费标准不一和农机经营者的垄断作业,影响了农户进行机械化作业的积极性;二是政府的农机设备购置补贴的情况各地区各异,影响了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农户自行购置的能力,造成东北地区机械结构不均衡,加之现有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严重老化,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能力不足。现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农民进城务工变得困难,都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没有能力购置必需的农机设备。但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以及地域性又需要多种类大量农机具,由于资金缺少使得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生产出现大量萎缩,使得农民滞留在小块农田的生产上,有限的农产品产出根本无法提高农民的收入,由此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二)耕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耕地经营规模受到包括耕地本身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户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模式,尽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按人均分配的耕地过于零碎,难以实现规模化的机械耕作方式,使得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依然普遍存在,狭小的耕地经营规模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相对狭小的经营规模也影响了政府和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对农用机械设备的资金和精力投入。一方面,资金的缺乏导致东北地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建设难以实施,同时也使得部分农机科研成果的推广难以进行。另一方面,人才的匮乏使得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工作严重滞后,满足不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三)农民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条件。农业机械的供应、修理、技术支持以及其他与农业机械化有关的社会服务,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条件。在专业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与农机使用单位以及农机作业委托机构与农户之间,需要专业合作组织完善中间服务环节对急需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供应,并提供修理服务与技术支持,同时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及相应配备。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考虑农业机械设备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服务水平。但现阶段,东北地区的服务化体系还不健全,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使得农业机械化专业领域的人才短缺,不能满足机械设备服务技术领域的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和农机部门忽视了对农业机械人才的培育工作,缺乏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以及技术支持的人才培训;二是农户在接受新科技、新产品时思想比较保守,也是农机推广发展的一大阻力。

  四、加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机补贴制度。一是完善农民的医疗、养老、意外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经济支出同时使其能安心于农业生产或发展其他行业,增加收入,也能放心将土地交出,便于土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土地荒芜浪费,集中的土地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而且可以确保优质粮的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二是完善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农业机械种类来确定补贴额度,促进地区间在购置农业机械补贴上的对等。同时要切断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经销商和政府主管部门间的利益关系联系,增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透明度,减少补贴漏洞,使得补贴资金真正到达农民身上。对于东北地区机械化结构不均衡性,确定重点农业机械器具的补贴力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金补贴重点农机具,凸显补贴效果。

  (二)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改变土地产权关系模糊、土地无偿使用和缺乏经济效益机制约束的现状,使得土地资源能在更大范围内流转和合理配置。对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新的土地产权承包制度,具体可实行的措施有:一是通过承包权调整,建立基于集体农产模式的大规模化经营;二是通过农户间的协商合作,建立起基于家庭的规模经营;三是通过"反租倒包",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式的规模经营;四是通过股份合作制,建立公司性质的土地规模经营。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化。一是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创造良好的资金和政策环境,使得合作组织拥有足够的政策保障和充足的资金进行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其从农业机械购置、作业到保养维护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二是针对农村地广人稀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特点,建立适合农村的开放式服务结构。

  在各乡村建立技术层次的服务网点,采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担任技术人员,并促进各网点间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

  参考文献:
  [1]邱庆禄,庞洪伟。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J].理论探讨,2011:27~28
  [2]彭代慧,祝诗平。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7,7:66~68
  [3]郭兵,方锡顺。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36(1):324~327
  [4]陈旭,陈秀萍。促进东北三省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对策研究[R].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