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湖北省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
目录
一、农民问题对城镇化的重要性
(一)城镇化的基本介绍
(二)农民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逐渐趋于相等
三、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教育是影响城乡收入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市场竞争机制造成居民收入差距
(四)体制改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
四、农民进城原因
(一)主动进城
(二)被动进城
五、减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六、结语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城镇化与农民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两者在收入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城镇化收入远比农村收入高,文章在阐明农民问题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后,通过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阶段(三代农民工、农业人口转移四阶段),进城农民的基本情况,农民进城的原因与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了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的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农民进城;困难;措施;城乡收入;
一、农民问题对城镇化的重要性
(一)城镇化的基本介绍
从人口学讲,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从地理学上讲,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从社会学上讲,城镇化主要是城市丈明覆盖农村,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所以,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城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机会,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公共服务的普及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治理的完善,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距,等等。
(二)农民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65%左右,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 农民问题。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也要抓住农民这一根本问题。第一,农民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发展小城镇,使农民“离土不离乡”,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形式。第二,农村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为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发展用地。第三,农村养育了城镇,农业为城市经济提供原材料和工业品市场,农民为城里人提供粮食和各类食品,农村又是消化城市排泄物的唯一场所。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全国的现代化,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客观真理。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如果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和全面富裕,没有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没有农村的繁荣进步,我国的城镇化就会陷入虚假化的泥潭。所以,繁荣农村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广大农民的愿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使城镇化与农民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有力推动城镇化建设。
二、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城乡收入比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收入差距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可支配收入的差值;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为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值除以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为当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值除以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差距很小;九十年代初期至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就整体而言,城乡收入比呈增长趋势并且数值较大,而与世界劳工组织1995年所发布的1.6水平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能忽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在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让更多人分享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逐渐趋于相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波动较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波动较小, 但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逐渐趋于相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缩小城乡差距上做出的努力。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基数不同,农民收入较低,要想缩小收入差距,还需要大幅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
三、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是呈正比的,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是不断扩大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我国经济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保证社会生产发展、维持长期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阶段初期,必然把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满足经济发 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样,湖北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也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全国来看,历史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二)教育是影响城乡收入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收益就越大,也就是个人收入的多少和所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所以,教育的普及可以使工资收入的分配趋于平均化。 湖北省2005年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为99.78%,这得益于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但高中入学率只有43.46%,接近一半的学龄少年提前步入社会,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学业的农村少年。另一方面,武汉市集中了湖北省的绝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其他地区教育资源贫瘠,因此,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降低教育成本是解决该问题的较好的方法。
(三)市场竞争机制造成居民收入差距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市场机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方式,并基本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在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变动过程中,以市场定价机制实现的按劳分配,把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以及开创性劳动与非开创性劳动等严格地区分开来,并给予完全不同的劳动报酬。同时,要素参与分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和特征,不论是按要素贡献率来分配,还是按要素拥有程度来分配,都带来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当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供给短缺和低价劳动力无限制供应的情形极为明显。在生产过程中, 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边际产出大于一般劳动的边际产出,这些都使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收益大大高于一般劳动的收益。同时,市场化所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必然带来下岗和失业,从而直接引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因此,不同劳动者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城市地区已拥有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尤其是市场信誉基础,即使与乡村地区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城乡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城市等相对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好,具有更高的生产要素收益率,成为生产要素的流入区,生产要素的流入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落后地区则相反,要素流入少,经济发展受阻。市场化使"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四)体制改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
湖北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推行农村经济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发展的历史时期,必然涉及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调整。正如前面关于图3所述,从农村改革实践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过去以生产大队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的格局,实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承包给农户,农民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改革开放初期,这些改革措施大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收入也显着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大。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与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程度地提高。各经营单位活力增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四、农民进城原因
(一)主动进城
所谓主动进城是指农民为改变自身状况而主动选择到城镇务工经商的进城方式。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变换是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原因,而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变换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劳动力转移的程度。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又必然带来劳动力转移。东部沿海城市的崛起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提高了,农民家里多出劳动力,将转移动东部地区,迎合新时代的需求。而东部的发展也正好提供给农民就业的机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户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有了自由流 动的可能,村庄有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从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进城提供了制度前提。而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农民的再解放,使长久隐匿于集体劳动之中的农业劳动力富余问题日益显化,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势能,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职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
(二)被动进城
所谓被动进城是指农民因失去土地等因素而被迫选择到城镇务工经商的进城方式。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用地需求大大增加,数以千万的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因失地而被迫进城的农民占全部进城农民的10%左右。这个比例不大,但绝对不小。由于目前的征地方式和补偿机制不合理,这些被迫进城的农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进城也是看到城市生活的美好和优越性。农民是一个很朴素的群体,也很讲究出息和面子,在他们看来,没到过城市里打拼过是很没出息的。为拼博而背井离乡也是农民进城的原因之一。
五、减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缩小城乡知识差距,在农村实施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
收入差距的根源在于文化水平的差异太大,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政策上,制定出向基础教育倾斜的政策。根据教育投资收益率按照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顺序递减规律,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其它相宜的扶持政策。免费进行种植技术以及科普知识的传授和普及,使农村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都得到同步的发展。例如,定期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等。 2)、师资力量上,建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农村应该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业务素质,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 3)、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跟上使他们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应该保证学习的基本条件。
(二)加快劳动力转移,改变农业滞后现状。
农业现在的滞后大多是由于我国的二元结构造成的,目前我们充分挖掘,整合, 对接,放大现有城乡两方面资源,促使各类生产要素从分割走向融合。
(三)推动我省城镇化发展 缩减城乡差距。 目前,我省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就是城乡收入差距,其中城市收入差距大于农村收入差距。而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和乡镇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从而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城镇化进程,吸收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人口提供非农业转移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发挥武汉城市圈的辐射作用,以大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乡村发展,拓宽农村人口就业渠道和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收入水平。
六、结语
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和全国一样,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有着深刻渊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第一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市场竞争机制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原因,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在湖北省还没有出现。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逐渐趋于相等,但城乡收入基数不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收入差距的原因,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应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减少农村人口,同时在农村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教育覆盖面,特别是提高农村教育的覆盖面,同时鼓励并吸引高科技人才进入农村,科技兴农,把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实施切实可行的农业政策和财政制度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业和粮食安全等。只有不断的探索收入差距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总结思考采取的遏制收入差距的措施,才能进一步促进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序号]陆大道.城市规划学刊. 2007.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序号]林善炜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序号]刘社建 ,徐艳.第30 卷第5 期财经研究Vol130 No15 .200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及对策》——[序号]高峰.上海师范大学.201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序号]左义河.基于收入来源视角[J].经济问题.2011.09期.
《湖北省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 ——[序号]申畯.当代经济.2008(0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