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中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27 共4767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11 年农产品贸易逆差 340. 57 亿美元,2012 年上升到491. 9 亿美元,2013 年达到 510. 4 亿美元。除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少数农产品仍然保持一定的贸易优势和贸易顺差外,大部分农产品都成为贸易净进口产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虽然我国粮食作物品种总体上呈净进口和贸易逆差状态,但粮食作物品种中的食用豆产品却一直保持了净出口和贸易顺差状态,近年来的贸易顺差都维持在 6 亿多美元。在我国粮、棉、油、糖全面呈现净进口和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下,积极推进食用豆生产和贸易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为了准确把握和摸清我国食用豆贸易竞争力状况,本文在对我国食用豆贸易形势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我国食用豆国际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量化测度和评价我国的食用豆国际贸易竞争力状况,分析食用豆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从而为国家制定食用豆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更好地促进食用豆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由于不同豆种贸易量差别较大,本文采用海关 HS 编码商品分类,分析食用豆时采用的数据包括: 蚕豆( 071350) 、红小豆( 071332) 、豇豆( 071339) 、绿豆( 071331) 、豌豆( 071310) 和芸豆( 071333) ,主要是各种脱荚干豆、种用豆等。数据未包括无法区分具体豆种且贸易量较小的冻豆以及豆的初加工品,数据来源是 UN COMTRADE 数据库,数据期限为可获取数据的最长期限,即 1992—2011 年。

  一、我国食用豆国际贸易形势分析

  ( 一) 食用豆出口量表现出震荡上升的趋势

  我国是食用豆的出口大国,1994 年的食用豆出口量曾达到创纪录的 128. 31 万吨,随后的 1995年和 1996 年食用豆出口量大幅下降,随后食用豆出口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到 2011 年食用豆出口量达到 96. 69 万吨,稍高于 1992 年的 88. 41 万吨。食用豆的出口额则因价格的变化,在 1992—2005 年间呈现震荡趋势,2005 年后出口额有较大幅度上升,在 2011 年达到 91813 万美元,较 2005 年增长了2. 48 倍。

  ( 二) 食用豆进口量小,但呈加速上升态势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杂粮多样化需求的增加,我国食用豆进口量从 1992 年的 2. 86万吨迅速攀升到 2011 年的 75. 12 万吨,进口额从 1992 年的 785 万美元急剧增加到 2011 年的 31556万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8. 77% 和 21. 46%。但在 2004 年以前,我国食用豆的进口量变化并不大,当年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 8. 25 万吨和 1910 万美元,但 2005 年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则较 2004年有近 3 倍的增长。随后,我国的食用豆进口步入了一个急速发展阶段。

  ( 三) 我国食用豆出口价格处于稳定上升态势,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差距在扩大

  由于豆的品质以及用途不一样,我国食用豆的进出口价格呈现不同的走势。从历年来看,我国食用豆进口价格从 2006 年开始进入上升态势,但价格水平仍较出口价格低。而我国食用豆的出口价格则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上升态势中,且从长期看,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差距在扩大。1992—2011年,食用豆进出口价格的相关系数为 0. 79,但在1992—2006 年,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49,而在2006年后,两者又呈现高度相关。在不同的时间段,我国食用豆的进出口价格表现出不同的关联性,说明在不同时期我国食用豆进出口贸易呈现不同的特点,这可能是因为进出口豆种的比例有非常大区别,从价格的波动度来看,食用豆进口价格的波动度为 0. 066,而出口价格的波动度为 0. 192,表明我国食用豆出口价格的稳定性低于进口价格,出口商承担较大的价格风险。

  ( 四) 食用豆国际贸易呈现净出口格局,但是波动较大且出现量价不协调趋势

  近二十年间,我国食用豆的净出口量呈现大幅波动态势,且近三年的净出口量在大幅下降,2011年的净出口量为 21. 57 万吨,仅为 1994 年高峰时期的 1/6,这与近年来食用豆进口量的急剧增加有关。我国食用豆的净出口额在 2005 年以前的走势与净出口量是高度相关的,但 2005 年以后,两者的相关度在下降,这说明我国食用豆的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从 2005 年后,食用豆净出口额有上升趋势,而净出口量则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的食用豆国际贸易环境存在向好趋势,这可能与中国出口豆种品质与进口豆种品质存在一定差别有关,并且出口豆可能大多用于国外消费者的直接食用,而进口豆则可能充当食品加工业或饲料业的替代性原料。

  二、中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分析

  ( 一)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测度方法

  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 是巴拉萨于1965 年测算部分国家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方法,具体公式如下:【1】
论文摘要
  
  其中,RCAXij为 i 国 j 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 i 国 j 类产品的贸易出口额,Xi为 i 国的贸易总出口额; Wj为世界 j 类产品的总出口额,Ww当年世界的总出口额。一般认为,若 RCA >2. 5,则表示该国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 1. 25 < RCA < 2. 5,则表示该国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1. 25 > RCA > 0. 8,表示该国产品具有中等比较优势; RCA < 0. 8 则表示该国产品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

  2. 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通常用于测算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大小,具体公式如下:【2】
论文摘要
  
  式中 Xi代表一国 i 产品的出口额,Mi代表一国 i 产品的进口额。一般而言,贸易竞争力指数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高竞争优势: TC≥0. 6; 中等竞争优势: 0. 3≤TC≤0. 6; 低竞争优势: 0 < TC≤0. 3; 低竞争劣势: -0. 3≤TC <0; 中等竞争劣势: -0. 6≤TC≤ -0. 3; 高竞争劣势: TC≤ -0. 6。

  ( 二) 我国食用豆的总体比较优势分析

  1. 中国食用豆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序列下降趋势。采用 UN COMTRADE 数据库数据,计算中国食用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见图 1。计算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豆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序列下降趋势。2005 年以前,中国食用豆的贸易呈现极强的比较优势,但到2011 年,RCA 指数降低到1. 73,虽然中国食用豆贸易仍显示出较强的比较优势,但优势相较过去已经有大幅下降。世界食用豆贸易正在快速发展,作为食用豆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中国的食用豆贸易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弱化。这种变化及其类似于当年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情况。【图1】
论文摘要
  
  2. 中国食用豆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存在下降的趋势。采用 UN COMTRADE 数据库数据,计算中国食用豆贸易竞争力指数,( 结果见图 2) 。结果表明,历年来中国食用豆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存在明显下降的趋势。到 2011 年,TC 指数仅为 0. 49,这比 1994 年和 1995年的 TC 指数有大幅下降,这表明中国食用豆的竞争优势已大幅下降。【图2】

论文摘要  
  3. 不同豆种的显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差别很大,芸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强而豌豆则比较弱。按豆种来看,不同豆种的显性比较优势差别很大。我国蚕豆贸易的比较优势在 20 世纪 90 年代非常明显,但 2000 年后贸易比较优势已经大幅下降,2011 年的 RCA 指数仅 0. 5,表明此时我国的蚕豆贸易仅有微弱比较优势; 红小豆的贸易比较优势也经历了一个大幅度下降过程,但到 2011 年,RCA 指数仍高达 5. 98,表明我国的红小豆贸易仍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我国豇豆的贸易比较优势一直很弱,只有少数年份表现出中等强度的贸易比较优势; 我国绿豆的贸易比较优势变动情况与红小豆类似; 豌豆是我国食用豆中贸易比较优势最低的豆种,从 RCA 指数看,豌豆贸易几乎不具备任何比较优势; 我国芸豆的贸易比较优势变动情况与红小豆类似,目前仍具有很强的显性比较优势。从时间跨度来看,以 2000 年为分界点,各豆种在 2000 年后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普遍低于 2000 年前的指数数值。

  豌豆是我国食用豆最主要的进口品种,其他豆种的进口量都非常小,在某些年份甚至无进口。因此,从各豆种的竞争优势来看,蚕豆、红小豆、豇豆、绿豆和芸豆贸易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豌豆贸易则体现出高度的竞争劣势。【表1】
论文摘要
  
  导致豌豆贸易高度竞争劣势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表面现象看,随着近年来我国豌豆粉丝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豌豆需求强劲增长,国产豌豆不能满足需要,导致豌豆进口迅猛增加,出口急剧减少,使得豌豆成为我国食用豆的净进口产品; 到 2011 年我国豌豆的进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额分别达到73. 04 万吨和 29504. 49 万美元,分别占到我国食用豆贸易量的 97. 23% 和 93. 50% ,而出口额仅为179. 59 万美元,因此,计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负值,且为高度劣势。其次,从深层次原因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豌豆生产主要分散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 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用于大宗粮食作物生产) ,种植分散、土地瘠薄、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单产水平低; 而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豌豆种植主要采用大农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加之采用优良高产品种,单产水平远远高于我国豌豆单产水平,不仅豌豆质量稳定,而且单位生产成本低于我国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价格低于我国国产豌豆价格,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导致我国大量进口加拿大、美国等国的豌豆,其中 2011 年来自加拿大的豌豆进口量占当年我国豌豆总进口量的 90% 以上,而我国豌豆则表现出高度的竞争劣势。【表2】
论文摘要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 一) 主要结论

  1. 从国际贸易看,食用豆是我国农业中为数不多的继续保持贸易顺差的优势农产品,其中,芸豆出口量最大,其次是绿豆和小豆,豌豆进口量最大。短期内,中国食用豆还将以其独特的品质优势和贸易比较优势占领国内外市场,将继续保持净出口格局。从各豆种来看,我国蚕豆、红小豆、豇豆、绿豆和芸豆等食用豆将继续保持稳定出口贸易的格局,而豌豆将继续扩大进口。

  2. 在我国食用豆保持净出口格局的同时,其国际竞争优势将有所下降。我国食用豆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由 1992 年的 12. 13 下降到 2011 年的1. 73,由2005 年以前的极强比较优势下降为现在的较强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指数由1992 年的0. 94 下降到2011 年的0. 49,竞争优势大幅下降; 尽管目前食用豆出口仍维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食用豆贸易竞争力的弱化已经带来了我国食用豆出口价格的稳定性要低于进口价格的稳定性,出口商需要承担较大价格风险的情况。
  
  ( 二) 政策建议

  1. 食用豆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我国居民食物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 20 多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大宗粮食生产的日益重视和强化,食用豆产业发展呈现停滞不前甚至有所萎缩的局面,食用豆出口竞争优势逐年下降,食用豆进口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近 20 年来食用豆国际贸易情况及其变动趋势,考虑食用豆在我国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品种资源、适宜种植条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养护耕地功能,以及食用豆对我国居民营养结构改善和满足多样化需求、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保护农业多样性、养护耕地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老少边穷地区居民口粮和增收致富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制定和采取主动、积极、扩张性的产业发展战略。

  2. 要确保食用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构建食用豆现代产业体系。现代食用豆产业体系是一个具有生产主体组织化、生产手段科技化、生产装备现代化、产业经营一体化特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产前、产中和产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现代食用豆产业体系的过程,实质上是充分开拓和挖掘食用豆产业的多功能性,向食用豆产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食用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重点要构建食用豆现代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组织体系、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加工开发体系、现代流通贸易体系、现代支持保障体系。

  3. 要确保食用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完善食用豆产业政策。推进食用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优势区域布局政策,完善食用豆市场运行监测预警制度,有序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逐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整体效益,维护市场秩序,完善食用豆价格形成机制,保护广大豆农以及国内经销商利益。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