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吉林农业大学对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

时间:2016-02-2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5944字

  四、吉林农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在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选择试点专业开展了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实验班人才培养和英才班人才培养2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①实验班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采取“3+1”培养模式。实验班学生在前3学年以学习本科课程为主,第4学年需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②英才班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实行本硕博连读,采取“3+2+3+x”培养模式。英才班学生在前3学年进行本科课程学习,在第4学年经过选拔相继进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x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x年。吉林农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详见图1.

  (一)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选拔。

  1.新生分班。大学新生入学后,吉林农业大学按照入学成绩和综合能力考核成绩,从中择优选拔出10%~20%的学生组成英才班(以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其余学生按专业组成实验班(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2.实行滚动式管理。吉林农业大学规定,有一门成绩不合格或有记过及其以上处分的学生将随时滚动出英才班进入本专业的实验班学习,同时由实验班择优补足英才班的学生差额。

  (二)实验班学生的培养。

  实验班学生的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

  1.采取“3+1”的培养模式,前3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就业课,采取中小班授课,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最后1学年规定学生需到企业、农场进行实践,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

  2.实行实验室开放政策,引导并鼓励实验班本科生积极开展各种实验。

  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规定每位导师最多可指导8名同届实验班学生。

  4.在第1~3学期,为实验班学生单独开设有别于英才班的基础课;在第4~6学期,根据专业课的师资情况确定是否为实验班学生单独开设有别于英才班的专业课。

  5.实验班学生需各门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

  (三)英才班学生的培养。

  英才班学生的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行本硕博连读,采取“3+2+3+x”的培养模式,即本科阶段的培养年限为3年,硕士阶段的培养年限为“2+x”年,博士阶段的培养年限为“3+x”年。通常,学校会根据国家政策和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确定“X”的具体年限。

  2.在本科阶段的第1~3学期,为英才班学生单独开设有别于实验班的基础课,并选用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小班授课;在第4~6学期,根据专业课的师资情况确定是否为英才班学生单独开设有别于实验班的专业课。

  3.实行实验室开放政策,要求英才班学生进入本科实验室和导师的研究室参加科研训练。

  4.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规定每位导师最多可指导3名同届英才班学生。

  5.在大学第4学年之初,通过推荐免试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择优选拔英才班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学校适当扩大了英才班的推免生比例,规定英才班的推免生占当年全校推免生总数的比例为10%.同时,未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英才班学生直接回到本专业与实验班学生一起到企业、农场进行毕业实践,并在各门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6.通过推免生选拔的英才班学生从大学第4学年开始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用2年时间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和实验后,申请本硕博连读资格。获得本硕博连读资格的英才班学生需继续进行为期“3+x”年的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习成绩合格并完成博士论文后准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同时,未获得本硕博连读资格的英才班学生,需继续用1~2年的时间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考核合格后准予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五、吉林农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①在同一个专业实施2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分类培养、因材施教,解决了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只能是“一刀切”的问题。同时,围绕专业教育适度拓展了素质教育内容,使素质教育通过具体的人才培养标准渗透到专业教育的各门课程教学中。这样,既没有增加学生太多的学习负担,也没有脱离现有的教学实际,还使素质教育兼具了较强的科学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4].

  ②在落实“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核心。因此,无论是实验班学生的培养,还是英才班学生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培养更强调要体现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进行了优化,更加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重基础、宽口径”的特点;同时,缩短了本科阶段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年限,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习和开展实践技能训练。这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良好的基本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依托校企合作,通过采取“3+1”模式、实施课程置换、引入导师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实验班学生的实践训练,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从而使所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⑤本硕博连读模式在本科阶段就引入了竞争和淘汰机制,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⑥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分别有机会提前1年进入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能够使其较早地参加到导师的课题项目研究中,从而为完成较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打下基础。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百篇优博”的建设。

  总之,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这一国家重点推出的重大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大多数高等院校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高等院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合作中更好地成长、成才,进而追求卓越,走向成功。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今后还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健全和完善卓越人才分类培养计划,特别是具有多科类交叉办学特色的高校,应在进一步凸显已有专业培养计划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复合型、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标准,从而使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助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卓越农林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教强省战略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娜君,王杰,李旦,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1(10):49-50.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3] 梁波,谭涛。土木工程行业拔尖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5-97.

  [4] 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8.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