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水土保持技术适宜性的评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13 共2379字
摘要

  水土保持技术在正式应用之前,都需要对其适宜性进行评价,以此保证水土保持技术得到最科学合理的应用。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比较多,但是就目前现状来讲,我国的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水平比较低,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理论基础缺乏,未有真实可行的方法等,这导致水土保持技术在应用时,难以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造成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有关专家还应该着重对其适应性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

  1 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水土保持技术懂得适宜性评价,对该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所应用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却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1.1 理论基础研究比较少

  目前,我国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主要集中在技术的采纳率、保存率等方面,这些实际上都是比较基础的评价,并未真正的涉及到适宜性的问题。目前,我国有关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文献非常少,其理论基础还未健全,这使得水土保持技术无法依照正常程序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阻碍,因此影响了技术应用的效果。

  1.2 实施方法无法贯彻执行

  现阶段,我国还未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所遇到的最大问题。首先,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目前我国所应用的水土保持技术,还为形成一种统一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因此这导致适宜性评价时,比较混乱;其次,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标准不健全,这使得评价结果无法保证准确;最后,适宜性评价具体选择哪种评价方法需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而定,但是实际生活中,评价人员却没有考虑这一问题,经常是不分场地、不分时间对应用的水土保持技术进行评价,这使得水土保持技术难以达到达到适宜性评价标准,也会影响水土保持技术应用体系的建设。

  1.3 优化配置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有关水土保持技术的优化配置研究少之又少,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专家可以人事到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正对其加以研究。现阶段,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对水土资源所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更加深入,与之相比,水土保持优化配置则显得十分逊色。我国在水土保持配置模式、动态性配置中都未形成体系。所以,有关人员应该转移研究目标,将优化配置研究纳入到研究体系中。

  2 提高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水平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阐释,相信读者对我国现有的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现状有所了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得水土保持技术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水土保持的功能,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注重理论基础的研究

  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对水土保持技术发挥出切实有效的作用,具有积极的作用。所谓的基础理论主要指的是各区域实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以及相应的其响应规律,内容涉及土壤、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所体现出的适宜性,还包括各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条件以及人文风俗条件所体现出的允许性等。

  通过对这一系列情况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合理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重点确定评价指标的切实性、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等。最后再根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中确定的适宜性原理、规律及方法,并针对特殊的区域配置合理、优化的配置,从而确保选择的配置模式更为合理和优秀。

  2.2 建立合理的措施评价体系

  对于水土保持措施而言,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就水土保持措施所创造出的效益来说,应通过一套完整、专业化的指标,重点针对其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就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来说,除了要注重对其所产生效益进行评价外,也应该加强对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所体现出的响应特征的评价。

  基于此便可知,仅建立单一化的评价体系、制定单层面的评价指标是不合理的,而是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多套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分析,笔者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分为如下两个部分。一,针对自然及社会环境所指定的相关措施以及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为自然及社会环境所发挥的作用,简而言之这便是所谓的"求与供评价体系".二,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之后,其在自然及社会环境层面上所体现的响应特征以及人们所反映出的响应结果,这便是所谓的"产与望评价体系".需要加强注意的是,这两种评价体系均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合理的增减,从而确保构成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2.3 合理优化措施的相关配置

  对措施配置的优化而言,应在通过对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的合理了解和分析,在遵循评价指标最优的原则上,合理量化各区域内的相关措施配置,以促使数字化地理信息的形成,并通过实施措施中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条件适宜性的数字化,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综合性选择区域内的优化配置模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十分重要。这主要是因为适宜性评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效果。有关人员在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尤其是要注重对评价方案进行分析,只有如此,才能选择出性价比做好的评价方法。

  不能否认的是,我国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还有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家投入的加大,我国的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会取得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翠玲 , 王春光 , 王岩茹 . 金河湾湿地恢复工程水土保持技术应用与研究 [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8)。
  [2] 张传珂 . 多目标决策灰色投影法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1)。
  [3] 邬岳阳 , 严力蛟 , 樊吉 , 蔡喨喨 , 卢立峰 , 戴刚 . 植物篱对红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6)。
  [4] 王兵 , 张光辉 , 刘国彬 , 杨勤科 , 杨艳芬 .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2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