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我国农地流转经历了从农村基层组织到农户,再从农户转移到其他经营者的一个过程,两个阶段表现不同: 一是土地表现为一种生产资料,由集体所有分化为农户占有,农户获得使用权和生产经营权;二是土地表现为一种资本或商品,具有交换价值. 在这两个阶段,土地在相关的利益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与受让者间流转,形成资源优化配置的三个主体,客观上要求按市场制度来规范土地流转和调节三者间的利益,这对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镇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宏观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各地通过互换、转包、转让等方式进行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近几年,农地流转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据统计,我国 1990 年以各种形式流转的农地约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4% ~ 5%,2000 年达到 7. 7%,目前已达到 10%以上. 土地流转方向朝着规模化进展,通过集体流转的土地面积大,周期长,主要是流向农业生产的企业和专业大户. 集体统一流转中,受让人一般都要求与集体或农户签订流转合同,能有效地降低流转成本,提高流转效率,流转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较明确,有利于流转程序逐步走向规范化,所以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土地流转的方向.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土地等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调整,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将受到巨大影响,土地利用现状的改变在所难免. 于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便成为实现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中,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效率进而影响我国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
1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 研究目的及内容
农村实现城镇化是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农村现代化进步的重要标志. 土地流转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撂荒现象,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只有更加了解土流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规模化,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清河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近年来,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扩大,清河地处石家庄、邢台间,交通条件便利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提高. 近年来人口还是增长趋势,建设还要占用耕地,耕地递减速度快,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1. 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抽样调查了 50 家农户,10 家城镇居民,调查其年收入水平. 查阅了2005 年至 2010 年的清河县土地流转年鉴. 采用趋势分析法将这六年的数据用简单的线性图表呈现出其增加或减少的趋势,趋势分析叠加方法研究城镇化与土地流转之间的联系.
2 清河县城镇化演变及指标权重确定
2. 1 清河县城镇化演变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壮大了称雄全国的羊绒及制品、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硬质合金和耐火材料五大支柱产业.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羊绒主市场地位日益巩固,以纺纱和终端产品为主的深加工发展迅猛,羊绒产销量已占全国的 68%,汽摩钢索产量占全国的50% ,汽车密封件产量占全国的 20% .【表1】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从 2005 年到 2010 年这六年的人口增长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加. 这是城镇化演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羊绒是清河的立县产业,其产值、税金分别占全县的65% . 近几年,汽车配件行业、硬质合金行业、耐火材料行业产品扩大甚至远销海外,清河县不仅有这五大支柱产业,还积极开展旅游业,建有一殿两园,以及武松公园等文化景观. 清河县依据自身的地理优势、文化遗迹,不断将第二,第三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
2. 2 清河县城镇化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改进熵值法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所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比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评估法有更高的可信度,适合对多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按照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思路,对城镇化综合测度的基本步骤如下:
( 1) 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 这是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便于比较. 计算第 j 项指标第 i 年指标值的比【19】
城镇化指标指数确定 利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权重,然后确定指标的指数. 本文选取清河县 2006 ~2008 年城镇化发展指标指数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以下计算方法: 用各指标的标准化值 X'ij乘以该指标的权重 αj,求和后得出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即 A = ∑X'ij× αj. 得出指标指数,如表 2.【表2】
通过表 2 可以看到经济基础评价指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从 05 年到 10 年由 0. 031 5 长到 0. 067 2增长了一倍,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数也由 0. 059 5 增长到0. 106 6. 城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也加快了进程.
3 清河县土地流转的趋势
清河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 通过土地流转,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农业科技推广搭建了平台,农业标准化生产得到大面积实施,农业经营水平、经营层次跨越了新的台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进程. 同时,农民逐渐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富余劳动力通过在流转土地上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通过流转,使一些因资金缺乏,长期得不到投入,难以进行有效开发的土地,实现了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了土地、资产、资本的灵活转变. 从而盘活了土地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表3.图1】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2005 年到 2010 年农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加,农地流转规模也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情况下逐步扩大,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健全流转市场,加强和规范流转管理,开展信息服务,农地使用权的加快流转,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各种弊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且将长时间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推行积极且规范的土地流转,是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及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4 清河县城镇化发展与土地流转之间的联系
从 2005 年至 2010 年这六年间清河县人民无论是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民,还是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水平有很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尤其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羊绒业规模也不断做大做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的不断增长中,可以看到农村城镇化程度在加大. 同时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发展.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流转行为从民间自发向有序流转转变,促进农地有序流转,随着农地流转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效益逐步显现,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让农地使用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农民获得了一笔比较可观的租金,农民获得了比自己经营还要高的转让费. 同时,农地流转后,不少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使众多农民获得了转让费和劳动工资的双份收入. 农民收入提高了,才有时间有成本扩大羊绒产业. 所以土地流转的稳定发展促进城镇化演变.【图2】
采用趋势分析法可以得到图 2,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极大增加. 城镇化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农用地转成建设用地的趋势,也是逐年增加. 对比这两个趋势分析可以得到,随着非农人口比例的增加,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用地转化成建设用地的面积也呈上升趋势,通过拟合城镇化趋势和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趋势,可明显看出虽然人口比例基本呈上升,而农地流转趋势也呈上升,二者都是上升的趋势. 在农村城镇化、剩余劳动力转移、土地集约利用三个方面,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流转在充当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5 结 论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论是对提高经济效益还是改善社会效益,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得以可能实现,大大提了农业劳动生产力,可继续释放出广大农村劳动力. 同时提高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使农村居民有能力开展商业,明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不断演变也内在要求着农用地流转需要较大规模,并且稳定有效的转化.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土地流转,关键在于真正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农地农有、农地农用,防止发生大规模土地兼并. 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日趋尖锐,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盲目随意,经营分散,同一种植区域内甚至同一块田内种植不同农作物品种,很难形成规模经营,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因此,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解决农业弱质特性,增强抗御农业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 首先,对土地流转制度要进行积极引导,使土地向业主集中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其次,培育大户,利用农业项目资金以及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重点投入农村专业大户,增强大土地集中规模经营; 再次,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简化程序,简化手续,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 再次强化保障,要从防范流转风险上维护农民利益,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土地集中流转过程中风险防范机制;最后,建立制度,解决具体问题,规范管理土地流转行为,防止过多的农业用地用作非农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程传兴.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经纬. 2005( 1) : 114 -116.
[2] 王筱明.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 小城镇建设[J]. 2003( 12) : 66 -67.
[3] 杨玉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 6) : 210 -212.
[4] 曹宗敏. 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 城市管理,2006( 3) : 48 -49.
[5] 鲜祖德.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