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天山北坡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及改善建议

时间:2014-06-17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2193字
论文摘要

  一、基本概况

  天山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北依准噶尔盆地,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突起在南北荒漠地区上的一条长大山系,同时也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天山北坡经济带总面积约9.  54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土地面积的5. 7%,人口458万人,占全疆23. 3%0天山北坡经济带位于以乌鲁木齐、石河子和克拉玛依市为轴心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坡中段,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石河子市、沙湾县、乌苏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年平均气温7. 4℃一9. 1 0C,最低气温一33. 6℃-37. 20C,最高气温32. 4℃一38. 20C,年无霜期150天一179天。

  二、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一)降雨量年内严重不均现以待甫僧气象站、红山气象站、将军庙水文站、吉勒德水文站、乌苏市气象站为例,代表整个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降雨条件,4月份至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 3%,说明年内此区降雨量严重不均(见表1),为此区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夏汛随机性强、频率高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夏汛特征明显,天山海拔3800米以上为冰川积雪期,是天山北坡玛河、头屯河、奎屯河等,诸多河流的发源地,径流补给方式为冰雪融水和雨水,每年6月中下旬,随着气温的陡然升高,极易形成夏汛,其特点是河流水量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问不会太长,突发性暴雨、洪水频次高,随机性强,峰高量大,来势凶猛,从上游带着大量的泥沙,并席卷河岸地方的松散泥土,带到下游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其形态主要表现为面蚀和沟蚀两种类型,以头屯河为例,上游大量的泥沙在水库淤积,造成1997年头屯河蓄水能力为设计库容的1/4,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采取了水力冲砂、机械清淤、两次除险加固目前蓄水能力为设计库容的一半。

  三、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区内人口不断增加,社会活动发展空问不断扩展,人们普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任意破坏现象随处可见,水土流失越发严重。

  (一)掠夺式砍伐林木往往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区都是天山北坡经济带河流发源地,由于山区森林的超量采伐,使山区植被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对降水的涵养能力,造成暴雨后即发生山洪,甚至有些山区发生泥石流现象。另外,乱伐河谷次生林,降低了河岸防御洪水侵蚀的能力,造成堤岸的大量侵蚀。

  (二)草场过量放牧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草场载畜量日益加大。对于干旱少雨年份的春秋两季的草场,牧草不足,植被遭到牲畜的破坏后难以恢复。

  (三)开采矿产天山北坡经济带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产业较多,但有的采矿业在采矿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致使大面积植被被破坏,而且将废渣到处堆积,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有的甚至将废渣倾倒在河道中。

  (四)修路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建设速度加快,道路的修建,对植被的破坏较大,尤其是在山区,开挖面很大,将山坡原有的植被破坏,道路建完后,又不将植被修复。另外修路中放炮炸石,大量的弃渣堆积在山沟河道中,发生山洪时,洪水将弃渣冲人下游,大量的弃渣同时也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条件。

  四、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

  (一)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行政机构和加强监督执法及监测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水土保持执法工作,认真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规定和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在“三同时”制度,确保在开发建设中造成的破坏得到及时的补偿建设,扭转边开发建设边破坏的局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建设。

  (二)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各个流域管理机构及县市水利局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编制上报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规划,由水利厅有关处室将各个单位水土保持规划中提出的各项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列出专项水土保持费用;紧密依靠深化改革,机制创新,通过四荒拍卖、租赁等手段调动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投入水土保持建设的积极性。

  (三)工程措施1.沟蚀治理。为了防比无提防河道两岸的水土流失,必须加速堤岸工程的防护建设,同时在防护堤外营造防护林及河滩次生林,这样可以对河岸起到双重保护作用,防比水蚀的进一步恶化,极大地改善环境,保护农田、草场、土地及耕地的恢复,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头屯河中小流域河道治理项目已经启动,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即可以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而且有效地达到了保护提防、浅滩的效果。

  2.面蚀治理。天山北坡的面蚀一般发生在出山口地面坡度较大的山前洪积扇和丘陵地带。由于这些地带基本属于植被稀疏的干旱草场,几乎没有天然林木覆盖,加之超载放牧,同时地质上多属大孔隙湿陷性黄土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每当融雪消冰或暴雨径流时,水砂俱下,冲沟成壑,对地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切割,致使水土大量流失。基本治理模式是植树造林,飞播优良草种,增加植被,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禁比陡坡地上种植旱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实行牧民定居,大力发展牧区水利,搞灌溉草场,提高产草量,防比无然草场超载放牧而引起的植被破坏,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五、结语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疆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越来越关注,随着国家加大水利项目的投资建设,积极探索有效控制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增强土地综合生产的能力,为实现山川秀美的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天山山体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