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阐述了发展山西省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发展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面临的不利因素,探讨了发展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以及促进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 发展; 措施;
1 、发展山西省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的现实意义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明确指出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命脉,山西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山西农业的传统技术特色———有机旱作农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7]47号)部署,扎实做好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工作,示范探索种植规模化、技术集成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生态优良化发展,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做好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工作。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向。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有机旱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就是以机械化为载体,完成平田整地、秸秆处理、耕翻、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任务,是解决有机旱作农业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具有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减轻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作用。加快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对于加快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发展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面临的不利因素
2.1、 农民群众素质不高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主体大多是偏远山区的农民,他们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不高,长期受传统耕作观念的影响,对有机旱作农业的理解认识有较大的偏差,掌握有机旱作农业最新技术的难度比较大,对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直沿用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他们误认为实施免耕播种技术,不进行耕作就一定会导致粮食减产。有些农机手把有机旱作农业按照一般的旱作农业去实施,仍然使用原始的、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从而把标准降低了,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现了农机手素质低与有机旱作农业规模化生产要求高之间的矛盾。
2.2 、杂草量多而集中
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种类与其他农田没有明显差别,但出草量多,出草时间早,杂草生长旺盛。相对于传统翻耕地来说,免耕地由于不进行翻埋杂草,所以春季的杂草发芽出苗比传统翻耕地出草早,保护性耕作地表层土壤墒情好,导致杂草量多而集中。保护性耕作农田由于有秸秆残茬覆盖,所以田间化学除草的时机难以把握,除草效果差。
2.3 、机具性能不佳
目前,免耕播种机械普遍存在性能不佳、质量不稳定、作业效率低、经济性差等问题。
2.4、 技术集成薄弱
目前,山西省虽然引进借鉴了优秀的旱作技术并加以发展,但是技术集成应用仍然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在栽培技术、抗旱品种、农机配套等方面还没有实现高效集成,协同创新的技术增长能力也不足,有机旱作配套良种的选育、推广、应用等技术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技术集成薄弱与有机旱作农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2.5 、推广应用免耕播种难度较大
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来看,推广应用免耕播种难度较大,而少耕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这是因为少耕技术更容易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作业机具的选择范围较大,技术容易掌握。
2.6、 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有机旱作农业生产还处于探索阶段,围绕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所要求的土地、化肥、灌溉技术、种子选育、耕作模式以及深加工方向等标准的制定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不能将零碎的发展经验融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去。此外,与其他产业的标准相比较,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也不成熟,存在着标准化建设基础薄弱与有机旱作农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3、 发展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
3.1 、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
在丘陵山区,开展平田整地、田间道路整修等农田宜机化改造,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在丘陵山区25°以下坡耕地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地力培肥、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质量。
3.2 、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
建立健全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机械化作业模式。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补贴,不断提升机械化秸秆还田质效,提高耕地地力。
3.3 、实施农机深松整地
鼓励研发生产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深松整地机械,统筹购机补贴资金向大功率拖拉机及深松整地机械倾斜,切实保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做到前后作业环节合理衔接,减少机械进地作业次数。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做好统一调配、连片作业、整体推进。加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力度,扩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采用信息化远程监控方式,加强补助资金兑付环节的风险防控,提高实施效果。
3.4 、实施机械化生态保护农业工程
完善现有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以保护性耕作技术服务站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中介服务为补充,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实施免少耕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
3.5、 实施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
开展不同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引导,积极探索和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技术难题。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立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和方式,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坚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发展秸秆饲草化、肥料化利用,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加大秸秆回收打捆装备的补贴力度,引导秸秆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发展,不断拓展利用领域,提高利用效益。
3.6 、实施农机农艺配套融合工程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研发满足山西省特色农业和农艺要求的农机装备。开展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农机农艺融合试点工作,建立玉米、马铃薯机械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区。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探索完善多方协作、共同发展的研发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的经济耐用、环保低耗的小型机具,加快适合平川区大型复式机具推广应用。推进电动农机开发应用。普及高效适宜的探墒播种、坐水播种、地膜覆盖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努力促进农作物耕、种、管、收、防有机旱作农业全程机械化。在杂粮、林果、蔬菜、中药材、休闲等产业优势区域建设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区,推进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的示范应用,着力推动全省特色农业发展。
3.7 、实施智慧农机建设工程
促进“互联网+”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农业机械“共享”服务模式,实现农机服务便捷高效,提升农机安全监理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物联网、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智能监测、远程终端等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上的应用,逐步实现农机作业全程监控,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机作业、农机维修、配件销售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促进农机产品网络营销,逐步建成农机电商服务体系。建立省级智慧农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农机深松作业实时远程监测,促进农机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型,逐步建立实现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的农机大数据平台。
4、 促进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4.1、 制定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标准、操作流程、耕作栽培制度
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操作标准、流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秸秆直接还田模式“机械收获→机械(秋)深耕→机械耙耢→机械旋耕(兼)镇压→机械播种”,人工收获地块深耕前增加秸秆粉碎工序;秸秆覆盖模式“机械收获→机械(浅)旋耕→机械(春)深耕→机械旋耕(兼)镇压→机械播种”,人工收获地块收获后增加秸秆粉碎工序。要严格按照标准坚持不懈、连年实施,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耕作制度。
4.2 、加强宣传培训
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和科普宣传作用,广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主动实施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对农民和农机手进行宣传培训,使农机手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从而使各项措施得到高标准实施。同时,有关单位领导要提高自身认识水平,转变观念,带头学习和宣传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
4.3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对实施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保障任务目标的完成。统筹安排购机补贴资金,向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作业机械倾斜。提高对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中秸秆覆盖、秸秆直接还田、机械深耕等主要环节的扶持力度,对相关农机户和农民进行补贴,减轻农民农机作业费用负担,提高实施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监督。
4.4 、严格监督考核
要完善政策措施、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对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建立定期检查、情况反馈、进展通报、考核问责等工作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滞后的进行跟踪督导。
参考文献
[1]吴咏梅.忻州市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模式及配套耕作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365-365.
[2]冯乃宽,马素云,孙泽松,等.屯留县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