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肝郁脾虚型便秘患者开塞露效果不理想,甚至还会造成患者依赖或胃肠功能紊乱,笔者在贵阳医学院针灸科进修期间收集 46 例肝郁脾虚型便秘患者,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收到不错疗效,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46 例患者来源于贵医各科会诊病人,其中脑梗塞患者 9例,脑出血患者 12 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20 例,乙肝患者 1 例,颅脑损伤患者 3 例,慢性胃炎患者 1 例。所有患者均因便秘请我科会诊,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23 例,男 10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 42. 35 岁; 对照组 23 例,男 11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 43. 12 岁,两组基础病病程均为 2 月以内,便秘均一周内。排除禁饮禁食患者及昏迷患者。
1. 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证型规范化诊断标准》肝郁脾虚辨证标准: 主症: 胃脘或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乏力,腹胀便溏不爽。次症: 头昏眩晕,失眠,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肠鸣矢气,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诊断依据: 肝郁脾虚型主症 3 项必备,或主症 2 项,次症 2 项,也可诊断[1].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口服四逆散加四君子汤加减,组方: 柴胡 6 g、枳壳 6 g、芍药 6 g、黄芪 10 g、白术 9 g、茯苓 9 g、大黄 6 g、厚朴 6 g、炙甘草 6 g,1 天 1 剂,分三次口服,1 次约 100 ml,同时配合普通针刺,针具为华佗牌 0. 3 × 25 mm 针灸针,进针0. 5 ~ 1 寸,取穴: 阴陵泉、太冲、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支沟、照海,平补平泻,留针 30 min; 对照组外用开塞露治疗,1 次 1支,1 天 1 次。5 天以后观察疗效。
1. 4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1986 年 12 月第八版) 和《中医内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985 年10 月第1 版) 结合临床实际采用半定量化的计分方法拟定了便秘的 疗效标准[2]:
1. 4. 1 证候评分标准
便次: 排便间隔超过自己习惯 1 天或 3 日一行(1 分) ;排便间隔超过自 己习惯2 天或4 日一行(2 分) ; 排便间隔超过自己习惯 3 天或 5 日以上一行 (3 分) .
便质: 先干后软(1 分) ; 大便干硬(2 分) ; 大便干结如球或大便带血(3 分) .
排便费力伴有不适感或痛苦感或便意未尽感,偶尔出现(1 分) ; 时有表现(2 分) ; 经常发生(3 分) .
每次排便时间: 15 ~ 20 分钟(1 分) ; 21 ~ 30 分钟(2分) ; 30 分钟以上(3 分) .
1. 4. 2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 证候消失,积分 0,保持两周以上。
显效: 证候明显改善,积分降低2/3 以上(含2/3 ) ,保持两周以上。
有效: 证候好转,积分降低 1/12 以上含(1/12) .
无效: 证候无改善。
1. 5 统计学分析
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推断有序变量资料的两个独立样本代表的总体分布位置是否有差别。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通过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差异见表 2.
计算出 Zc =3. 3737,查 t 界值表得 P <0. 0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种疗法分布不同。针药结合组平均秩次为 17. 09,单纯针刺组平均秩次为 29. 91,可以认为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便秘较外用开塞露疗效好。
3 讨 论
肝为刚脏,主疏泄,主藏血,主升主动,喜调达而恶抑郁;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主升举,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情志不遂,七情内伤,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可致肝郁脾虚; 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土,脾失健运,土反侮木,肝失疏泄,而致肝郁脾虚。对于此种类型便秘治宜疏肝解郁,调和肝脾,行气通便。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调和肝脾之代表方,四君子汤功效为益气健脾,加减合用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调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伤血之弊; 枳壳加强舒畅气机之功; 黄芪、白术、茯苓补益中焦脾胃之气,以恢复其受纳运化之功; 再增大黄、厚朴加强行气通便之效。对于此种类型的便秘,虽是不同病所出现的症状,但基本病机相同,口服中药能从根本治疗,配以普通针刺治疗,相得益彰。天枢为大肠的募穴,与大肠俞同用为俞募配穴法,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三穴共用调畅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 支沟宣通三焦气机,照海滋阴行舟,为治便秘经验穴; 太冲行气解郁,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合用取其调和肝脾之意。不论中药还是针刺都是从调和肝脾,行气通便立意,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开塞露是临床缓解便秘常用药,是利用甘油的高渗作用刺激肠壁,反射性引起排便反应,价廉而安全。针对肝郁脾虚型便秘患者运用开塞露只是治“标”,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但难以治愈,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反而会加重胃肠功能紊乱,而针药结合可谓“标本兼治”.
由于对于便秘的疗效标准不统一,本法采用的疗效标准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方案样本数量偏少,可能存在统计偏差,这些都是不足之处,有待在未来临床中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 勇。 赵 强。 疏肝健脾针推法对单纯性肥胖症并发亚健康状态疗效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13,(5) :53.
[2] 李宗信,黄小波。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 北京中医药杂志,1991,(4) :52.
[3] 高树中,杨 骏。 针灸治疗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