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01 共2494字
论文摘要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易转变成猝死或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63 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 6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诊断及排除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具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具有脑血管病发作史者; 具有认知功能障碍或合并急性炎症者。

  1. 2 一般资料
  
  全部 126 例均为 2012 - 09—2013 - 09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63 例,男 41例,女 22 例; 年龄 35 ~ 76 岁,平均( 63. 82 ± 11. 15) 岁; 病程最长 10 年,最短 3 年,平均( 6. 5 ± 3. 0) 年。对照组 63例,男 40 例,女 23 例; 年龄 36 ~78 岁,平均( 65. 9 ±10. 4)岁; 病程最长 9 年,最短 3 年,平均( 6. 2 ±2. 8) 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对照组 予常规西药治疗。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常规口服硝酸酯类、他汀类、β 受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凝聚制剂等,必要时吸氧及镇静止痛,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0. 5 mg,并进行对症治疗。

  1. 3.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物组成: 生黄芪 20 g,葛根 20 g,当归 15 g,丹参20 g,桂枝 6 g,瓜蒌 10 g,赤芍药 12 g,半夏 10 g,厚朴10 g,地龙 6 g,川芎 12 g,桃仁 10 g,红花 10 g。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 300 mL,分早、晚 2 次温服。

  1. 3. 3 疗程 2 组均 4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
  
  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

  1. 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中标准制订。

  1. 5. 1 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80%,硝酸甘油耗量减少 80% 以上; 有效: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 50% ~ 80%; 无效: 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 <50%。

  1. 5. 2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 心电图缺血性 ST 段恢复正常或 ST 段压低明显回升超过 0. 1 mV; 有效: 心电图缺血性 ST 段压低回升 0. 05 mV 以上,或主要导联的倒置 T波变浅达 50%以上或 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 无效: 达不到以上指标者。

  1. 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 0 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 63 例,显效 39 例,有效21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5. 24% ; 对照组 63 例,显效 24例,有效 28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 82. 54%。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 2 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组 63 例,显效 26 例,有效 28 例,无效 9 例,总有效率85. 71%; 对照组63 例,显效17 例,有效 25 例,无效 21 例,总有效率 66. 67% 。2 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治疗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的病理机制为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出现破裂出血或形成血栓,致血管痉挛甚至堵塞,从而出现冠脉灌流不足和缺血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临床多见气虚阳虚为本,气滞痰瘀为标。在临床诊治中,陈可冀教授极其注重瘀血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并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法则。

  童存存等根据《灵枢·经脉》所记载“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认为气虚血瘀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并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甚好。张秋应用益气温阳、活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78 例,其结果显示所拟方药能够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显示的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改变血清生化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显着。我们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气虚则运血无力致血瘀,阳虚则寒凝血脉,血瘀停滞,形成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阻络为标的本虚标实证,最终导致心脉痹阻,不通则通的临床症状,故治宜益气活血通络,补益心气,除血瘀,通心脉。

  补阳还五汤加味是根据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症状及特点,辨证配伍的经验方药。在临床上,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势多凶险,且虚实相兼,我们重用黄芪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大气壮则血络瘀祛自通,瘀消而不伤正; 丹参活血化瘀,除烦安神止痛,能“破宿血,补新血”,活血中兼养血; 当归养血活血,化瘀不伤血; 赤芍药、桃仁、红花及川芎助当归活血化瘀; 瓜蒌、葛根、半夏及厚朴宽胸散结,化痰定惊; 桂枝通行十二经脉,温经通脉; 地龙行散走窜,通经通络。诸药合用,心气补,瘀血祛,脉络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抗血小板聚集,也可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葛根改善脂肪酸能量代谢,减轻炎症及稳定斑块; 桂枝、当归、川芎、丹参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益气活血通络法为原则组方补阳还五汤加味,明显提高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在改善心电图方面亦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同时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患者的适应性及顺应性良好,从而延缓了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 6) : 409 -412.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8 -77.
  [3] 冯秀茹. 硝酸甘油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 8) : 751.
  [4] 陈可冀,廖家桢,肖震祥.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18 -319.
  [5] 童存存,赵明君,周端. 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36例[J]. 陕西中医,2011,32( 5) : 557 -55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