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31 共3196字
论文摘要

  心肌梗死(AMI)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引起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已逐渐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优势互补,效果明显,丹红注射液是将中药丹参、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配制的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丹参、红花,主要作用为活血化瘀、安神宁心、滋补肝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淤血闭塞导致的冠心病、中风、淤血性肺心病等,丹红注射液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梗死范围、增强梗死后心肌血管再生能力、抗氧化自由基、钙离子拮抗、减轻心肌肥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且疗效较好。本研究主要阐明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所起的作用及其他的临床药理研究新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按照 2007 年 ACC-AHA《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进行诊断,入选标准: 持续性胸痛超过 30 min;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心电图表现为典型的损伤型 ST-T 波演变过,或相邻 2 个导联 ST 段持续压低超过 30 min; 心肌酶、肌钙蛋白 T 明显升高并呈急性心肌梗死酶学变化规律。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证实。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结果、心肌酶结果收治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指南以及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组 52 例,其中男 32 例,女 20 例,平均年龄 70. 5 岁,病程5 ~ 10 年,其中合并糖尿病 11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25 例,室性心律失常 10 例。对照组 56 例,男 39 例,女 17 例,平均年龄69. 8 岁,病程 3 ~ 10 年,其中合并糖尿病 10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23 例,室性心律失常 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另排除 3 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

  1. 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胸闷、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多青紫、脉搏细弱等情况。

  1. 3 辅助检查: 患者入院时急查心电图均有 ST 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深大 Q 波,所有患者均急查肌酸激酶(CK) 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及肌钙蛋白 T 明显升高呈急性心肌梗死酶学变化规律。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1. 4 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 10 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钙 4100 U 每日 2 次皮下注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日 1 次,每次 1 片; 波立维 75 mg,每日 1 次,每次 1 片; 依那普利片 2. 5 mg,每日 2 次,每次 1 片; 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日 1 片,每日 1 次; 倍他洛克缓释片47. 5 mg,每日 1 次,每次 1 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 30 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中静脉滴注,每日 1 次,2 周为 1 个疗程。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观察每位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观察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

  观察 ST 段变化,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 5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根据 2001 年心血管专家北京会议制定的标准: 显效: 经治疗后心肌梗死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心电图异常抬高的 ST 段明显下移,对称高尖 T 波改变消失,心肌酶 CK-MB、CK 及肌钙蛋白升高消失,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有效: 治疗后心功能有改善,心肌梗死症状和体征有好转,心电图为病理性 Q 波变小、ST 段轻度回落,对称高尖的 T 波有所改善,心肌酶谱尤其是以肌钙蛋白为主值下降,出现或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无效: 心功能无改善,心电图变化无改善或加重、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值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又有升高、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相关难治并发症加重、死亡。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2. 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组临床症状用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见表 1。

  2. 2 两组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见表 2。

 论文摘要

  2. 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丹红注射液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研究者对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和治疗的不断深入及对血管再通的普及,对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现在临床上治疗所用的主要药物有硝酸脂类、他汀类、钙拮抗剂、ACEI 类等,但长期服用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近几年来,中药因其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能作用于疾病的多个环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红花两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丹参为主药、红花为辅药,药味数较少,最大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提高了安全性。丹参和红花为中医经典活血化瘀药,其中丹参主要提取物含有丹参素、丹酚酸 C、丹酚酸 B、迭迷香酸等; 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做功量,改善心肌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始动因素,缩小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研究表明丹酚酸 B 在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中含量最高,占 70% ~ 80%,具有保护心肌细胞、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凝血、抗血栓、清除自由基作用,并能抑制激活的 ASP 激酶转导到细胞核中,从而减少细胞凋亡的数量,也可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时炎症递质的表达,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的目的;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还有研究表明丹酚酸 B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是通过 PI13K/AKt 信号通道介导的; 迭迷香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 对心肌缺血有保护和预防作用,可以提高心肌缺氧后的收缩功能; 丹酚酸 C 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功效,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针对 SY 进行了大量的药理研究,发现其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血循环障碍等作用; 丹参和红花有效部位配伍可以降低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 6-Keto-PGF1α/TXB2 的失衡,减少损伤心肌 CK-MB 的漏出,防止血栓的形成,发挥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丹参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标本兼治的临床疗效。近来有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钙离子结合,达到治疗心肌缺血所造成的心肌损伤和梗死的目的; 因此,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2001,16(6) : 407 -422.
  [2] 雷建萍. 生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2 例[J]. 光明中医,2012,27(7) : 1371 - 1372.
  [3] 韩殊,王保小.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 : 750 -751.
  [4] 宋敏,黎七雄.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 医学新知杂志,2008,18(1) : 22 -24.
  [5] 王佩,张玉东.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J]. 江苏医药,2012,38(2) : 143 -145.
  [6] 张丽娜,吴星恒. 心肌细胞凋亡与 PI3K/AKt 信号途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50(5) :119 -12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