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精简而疗效卓越,故备受医家推崇。笔者于临证中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常收立竿见影之效,现撷选医案3则,以示其用。
1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肝炎案
王某,男,42岁,2013年3月20日初诊。患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数年,近2个月来胁肋部隐痛明显,大便稀溏(日行4~5次),腹胀,口苦,恶心欲呕,小便尚调,舌淡红,苔白滑而润,脉沉弦而缓。证属少阳胆热,太阴脾寒,故胁痛、便溏、腹胀并见。治当清少阳胆热,温太阴脾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0 g,桂枝20 g,干姜15 g,黄芩10 g,生牡蛎20 g,天花粉10 g,甘草10 g。5剂,1剂/d,水煎分2次口服,每次300 mL。
3月26日二诊:服药5剂后胁痛、腹胀大减,大便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守原方再进3剂后诸症皆愈。
按:本案患者因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胁肋部隐痛;胆火上炎故口苦;邪气伤脾,太阴虚寒,故见大便溏泻,腹胀,恶心欲呕。此证为胆热脾寒,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以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方中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疏肝解郁,干姜、甘草温补中州以除太阴之寒,桂枝通阳化气以化津液,天花粉、生牡蛎生津软坚以解肝脾痞硬。本方有小柴胡汤与理中汤合方之义,善治腹痛、腹胀、胁痛、胁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等,已故伤寒大师刘渡舟也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而本案正是少阳病又见“阴证机转”,故用本方治之而收佳效。
2 小柴胡汤治便秘案
俞某,女,35岁,2013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大便干结1年余,每3~4日一行,登厕努责,以致大汗淋漓,便后神疲乏力,伴有心胸烦闷,口苦,舌淡红苔白滑,脉弦。是证为肝胆气机郁结不畅,进而影响肠胃纳运功能,使得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调,肠道传导失常,发为便秘。治当疏肝胆之郁,调达气机。方用小柴胡汤:
柴胡15 g,黄芩10 g,半夏10 g,党参15 g,炙甘草6 g,生姜10 g,红枣10 g。3剂,1剂/d,水煎服。
5月14日二诊:患者诉连服3剂后,不仅心胸烦闷、口苦已除,而且大便也爽然而下,日解1次。原方再服3剂,后大便恢复正常。
按:人身之气机喜调达而恶抑郁,若肝胆之气疏泄调畅,则六腑之气通达无阻。本案患者除便秘外,尚有心胸烦闷、口苦,切其脉弦,故诊为少阳便秘。其证与《伤寒论》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文义相符,故用小柴胡汤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氵口耳戈然汗出而解”。
3 黄连阿胶汤治失眠案
赖某,男,40岁,2013年4月18日初诊。反复入睡困难4年余,睡时多梦,心烦意乱,四肢欠温,形体消瘦,纳食尚可,二便自调,舌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此乃心火偏亢而肾水不足,心肾水火不相既济所致之失眠。治当交通心肾。方用黄连阿胶汤:
黄连6 g,黄芩10 g,生白芍10 g,阿胶(烊化)6 g,鸡子黄(兑服)2枚。7剂,1剂/d,水煎服。
4月2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1剂,入睡困难好转,7剂服完,诸症减轻,舌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守上方加茯苓20 g,以增强健脾除湿安神之功,再服7剂。
5月2日三诊:夜寐明显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黄连6 g,黄芩10 g,生白芍10 g,阿胶(烊化)6 g,鸡子黄(兑服)2枚,茯苓20 g,山药20 g,山茱萸20 g。继服5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案所患失眠,乃心肾不交所致。患者岁值中年,久病失眠,耗伤阴血,致使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水火不济则心烦意乱、少寐不得卧;舌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及脉细,也为心肾不交之象。是证与《伤寒论》第303条所言“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相符,故治以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因其舌边有齿痕,故二诊后加用茯苓以健脾祛湿安神,虑其肾水素亏,故于三诊时加用山药、山茱萸以滋补肾阴。方证相符,故失眠得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