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多数人认为文学是个人行为,就将其发展状况习惯于跟作家连接起来予以说明,认为在文学发展中作家是启到决定性的因素。这种观点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是,从文学的普遍和具体规律、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发展的普遍和具体要求的角度上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上述看法存在着诸多片面性,最重要的是它从纯粹的生产角度观察文学,忽略了文学的传播和消费这两个重要环节。这里所谓的文学生产指的是作家作品草稿的写作,其被出版商生产成书刊、影视胶片、音像磁带,而文学的传播指文学作品的出版和发行; 文学消费则指读者的读书行为。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必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学发展的整体性。那么,影响文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那些?
一、作家
作家是产生文学作品的首要因素。没有作家,就没有文学作品,也没有文学,也就没有人们欣赏文学作品的活动。所以,在文学及其发展当中作家的地位和素质尤为重要。作家在文学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 产生了作为文学基础的文学作品和作为消费基础的读者队伍,以保证文学的持续性; 2. 产生了专业化的民族作家队伍和与其相关的行政事业机构、出版机构; 3. 对以电影电视等现代化传媒为背景的各种文学载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作品基础; 4. 是语言和思维的成果,促进了人类的全面发展。作家的作用很重要,但作家的素质更重要。因为,作家的素质( 知识、写作技巧、品质) 与其作品成正比关系,如果一支素质低下的作家队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并使其得到时代的公认是绝不可能的。虽然在世界文学史中,包括每一个民族的文学历史上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但是能被记载在文学历史上的伟大的文学家却屈指可数,例如,李白、杜甫、曹雪芹、玉素甫·哈斯·阿吉甫、纳瓦伊、阿卜杜热依木·尼札日、阿布杜哈力克·维吾尔、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鲁迅、莫言、贾平凹等。
既然在文学发展中作家的素质显得那么重要,但怎样才能培养出一支有素质的作家队伍呢?首先,作家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 其次,作家要培养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并精通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对民族生活有感情,能大量阅读世界和本民族的文学丰碑的杰出着作来探讨并学习其技巧,总之,要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三是扎实掌握文学独特的规律,深入生活,善于发现最新的、有意义的题材,通过读者喜欢的最巧妙的方式来阐明所选题材,在写作技巧上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养成不间断的写作习惯; 四是读者也要以对民族负责的态度,珍惜作家及其劳动成果,对其成长给予帮助并创造条件。因为,作家也是人,才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上长出来,其成长需要土壤,发展需要爱护、需要培育。
二、出版社、杂志社
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为了得到读者的阅读欣赏。作品在成型前只不过是一堆被写字的纸张,成书前要经过校对、编辑、印刷、发行等一系列环节。这些任务就落在了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相关人员身上,没有他们,文学作品就不能变成读者喜欢的精神食粮。出版社( 杂志社) 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对作家手稿式的着作进行编辑( 加工) 、印刷、校对、排版、复印等工作环节,使其变成精致的书籍( 期刊) 并得以广泛发行。着作的广泛发行可以培养并壮大读者队伍; 二是培养出一部分领军作家。我们知道,作家的创作过程是在一种孤独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的劳动成果包括写什么、怎样写,在出版前是个谜。只有等作品发表后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出版社( 杂志社) 从几百个作者当中挑选出几个被认为将来能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并有创作才能的作者,进行重点培养,并大量的出版其着作并使其作者成名; 三是对长篇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比如,维吾尔长篇小说创作。读者们都明白,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维吾尔长篇小说创作,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就拥有了 250 多部长篇小说。正在创作并等待出版的小说也很多,为什么能这样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国家对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实行了优惠政策,支持创作长篇小说的作者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支持力度大,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作家加入到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长篇小说数量的增多不仅培育和壮大了喜欢阅读长篇小说的读者队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长篇小说创作业的发展。
目前,长篇小说在维吾尔文学出版社和读者中广受欢迎; 四是作家获得了应有的经济利益,优惠政策激励作者们积极投身于创作中; 五是出版社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加深了沟通和理解。
消极影响: 1. 出版社( 杂志社) 束缚了一些体裁的同步发展,甚至一些体裁的作品因受到经济利益的关系而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局面。例如,诗史( 长诗) 创作。出版社( 杂志社) 不仅是作为传播文化的机构,同时也是一个要获得经济利益的实体。在市场调节作用得以不断加强的今天,出版社( 杂志社) 追求经济效益是必然的,他们根据读者群的需要对一些体裁的着作实行倾斜政策,同时,也会排斥另外一些体裁作品的出版。总览维吾尔出版业 30 多年的历史,会看到这样一个现实: 八十年代是饥渴时期,是兼顾诗歌、小说、戏剧及其他文学体裁的时代,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就倾向于小说。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不仅是对诗集,而且还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集也是持冷漠的态度,目前仅仅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出版。究其原因,答案只有一句话,就是类似的作品畅销,深受读者欢迎; 2. 在某些情况下,出版社只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或一些作者通过关系委托他人修改自己的作品出版,这种做法会让文学圈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出版的部分作品在读者读后感到失望,不利于读者群品位、欣赏多种体裁作品; 3. 一些出版社只重视圈内的少数作家,对圈外基层的一部分有潜力的作者关注度不够,没有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这种做法不利于文学天才的产生。
三、读者
作家写着作是为了读者。就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作家再埋头写作,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再华丽,如果读者不去看它、读它,那作家、出版社( 杂志社) 出版的书籍( 刊物) 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作者们的劳动也就变成了一堆废纸。所以,在文学发展中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同样重要。文学过程实际上是作家、出版社( 杂志社) 、读者( 批评家) 不停地循环,相互衔接的过程,就如同一串项链一样。
如果把文学比作某种商品,其消费者就是读者,他们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文学生产( 产品) 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因为,文学生产不是以作品写完而结束,着作写得再好,如果读者不去买来阅读,仍然停留在手稿的状态,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也不会实现。认知价值、审美和文化价值也无法变成现实。只有进入读者消费的文学产品才算为现实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读者( 消费) 是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缺失这个环节就不能说文学作品生产完成了; 2. 读者消费决定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不同的文学产品的生产规模与不同读者的数量成正比。文学生产是怎样进行的? 怎样生产的? 读者的消费对其都产生影响; 3. 读者的消费是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读者的消费需求推进并刺激文学生产。离开读者消费需求的文学生产变成无目的和无意义。例如,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开始增长并多样化。与此同时,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推进了作家、艺术家创作更多的优质作品来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
负面作用: 由于读者的消费是文学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他们的欣赏能力不高或者喜爱读书的人比较少,就必然会限制文学创作的水平和规模,在文学发展中就会起到消极作用。目前,维吾尔文学正是在这种命运中挣扎。
显然,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对象主要以教师、干部、大学生、待业青年以及部分经商人员为主,占维吾尔族人口 80%以上的农牧民一般不爱读书。
受这样的读者环境条件的制约,就很难谈起文学的可持续和跳跃式发展。
四、政府的文艺政策
文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消费看起来是个人的事情,其实不然。归根结底,文学生产和消费与一定的社会、民族、阶级层次和势力的利益相关,以其作为意识形态的性质从来就有保护或毁坏一定社会结构的作用。因此,历史上的统治者都对文学持有特殊的态度。对文学作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力争使其为我服务,想方设法压制反对意见。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正确的文艺政策是文艺发展的前提,在真正得到落实时期,文学大为兴盛,反之,实行的是被歪曲的或者错误的政策时,文学领域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在社会上发生很多动荡。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 年) 一文中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观点被后人误解和解释为“政治是唯一标准”,把我国的文艺事业引向摧毁。虽然,1956 年提出了“双百方针”,但很快就被收回。1966 年,“四人帮”钻这个空子,在“文革”前夕,搬出“文艺黑线专政论”,完全否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 年以来的文学并叫嚣建立自己新的文学。他们宣扬的理论和文艺政策是凶残的,是脱离文学实际的,是纯碎地为自己的政治斗争而服务的,在他们横行霸道的 10年中,被称为“诗国”的中国 56 个民族的文学创作几乎下降为零。“四人帮”被打倒,拨乱反正以后,文艺政策才转向正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得以真正贯彻落实,文艺的内在规律得到尊重。结果,我国的多民族文学,包括维吾尔文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如果“左”的政策继续下去,现在的兴盛景象简直不可想象。政府的文艺政策牵涉到作家、艺术家政策、教育培养政策、出版社政策、发行( 书店) 政策,成立和支持作家、艺术家组织政策,读者的阅读欣赏保障等具体方面,在政治社会如果对每一个层面不制定正确、实际、明确的政策而使其得到真正落实,就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发展文学和艺术。同时,也有必要谈一谈文学组织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我们知道,文学组织是某一区域的、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资格的作家诗人自愿组织的( 实际上经过政府审批的) 群众团体,绝不能小看他对本地区作家诗人的成长历程中的作用。作家团体的积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使作家诗人团结在一面旗帜下,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是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议,使得作家诗人相互认识、沟通,同时就目前的文艺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广泛地交流。组织庆典和纪念活动,满足作家诗人认识和介绍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尊重感; 三是设立各类奖项,替民众肯定作家诗人的劳动,鼓励其创作的热情; 四是代表团体维护作家和诗人的合法权益; 五是发现新生力量,进行对口培养和教育; 六是加强民族、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作家诗人及其劳动的对外推广。
消极影响: 文学组织的工作都是接近群众关注、公开或者总要公开的事情,从领头者到工作人员没有或缺乏大局意识、无私服务的精神,那么这些组织不但不能成为作家温馨的家庭,反而会变成地道的是非之地,破坏作家诗人的团结,诋毁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名誉扫地。五、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一种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文学理论的引导下,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文学思潮、文学运动) 进行理论分析和学术评估的艺术和科学活动,对文学创作的各个环节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具体如下: 1. 文学评论起到提高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和理解文学作品能力的作用; 2. 文学评论评价作家的作品,对提高创作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这从以下两点可以理解: 一是文学批评向作家传达其作品在社会上、读者中产生的影响、读者的评价,给他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作家在那些信息的基础上重审自己的创作,延续成功之处,为克服不足而探索; 二是文学批评总结作家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学创作;三是文学批评同时起到丰富、更新、发展文学理论的作用。
消极影响: 如果文学评论家自私自利、知识残缺,避开文学评论的原则而自以为是,评论中隐藏不良动机,这种评论显然会对文学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遏制作家的创作热情甚至会引向歧途,另外,丑化当时文学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这里应该明确一点,文学评论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于文学创作的。所以,既不能过度夸大文学评论在文学创作发展中的作用,也不能将其看成是无稽之谈而淹没。
总而言之,文学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作家,而且还取决于出版社( 杂志社) 、读者、文艺政策和文学批评等各个领域的同心协力。如果各个环节配合默契,文学就得以发展; 配合不当或哪一个环节出现断裂,文学发展就必定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十四院校《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 文学理论基础[M].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艾山江·萨迪克。 文学理论基础[M].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3]阿扎提·苏里但等。 文学理论基础[M]. 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